(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试卷人民版必修2.doc
《(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试卷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试卷人民版必修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试卷(七)(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2018江苏淮安学业水平一模)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做法的有( )苏俄新经济政策 苏联斯大林模式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A BC D答案 A解析 材料中强调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故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都符合,苏联斯大林模式强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正确答案为 A 项。2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
2、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全盘集体化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正确。3(2017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 。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2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生产合作社答案 A解析 材料
3、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村方面是实行余粮收集制,故 A 项正确;固定粮食税是解决措施,而非“引发” ,故 B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 “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不符,故 C 项错误;中国建立生产合作社,与材料中“俄国的某项政策”不符,故 D 项错误。4(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 ,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 ”这表明列宁( )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
4、集制C认识到余粮收集制弊端D停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列宁认为余粮收集制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说明他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的弊端,故 C 项正确。5(2018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这句话实际揭示了新经济政策是( )A工农联盟的政治革命纲领B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C理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斯大林模式的最初的萌芽答案 B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表明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实现向社会主义
5、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 项正确。6(2018江苏海门一模)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该政策( )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3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 D解析 据材料“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故 D 项正确。7(2018江苏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922 年,苏俄在重申全部土地
6、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的同时,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苏俄( )A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B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C土地国有政策的动摇D小农土地所有的确立答案 B解析 苏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在 1917 年出台土地法令 ,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重申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 ,表明苏俄进一步进行农村改革,故 B 项正确;材料中“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 ,故C 项错误;苏俄的土地制度是国家土地所有制,故 D 项错误。8(2018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以下是苏俄(联)20 世纪 20 年代经济
7、发展状况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发展状况1922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19241926 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19271928 农产品收购危机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C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答案 B解析 余粮收集制是在 1922 年之前实施的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1922 年到 1928 年,苏俄(联)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这一期间产生的问题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故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从 1930 年开始推行,故 C 项错误;1922 年到 1928
8、年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故 D 项错误。9(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该经济体制不是经济规律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当4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相结合而衍生的结果。 ”该经济体制产生于( )A苏俄国内战争时期B斯大林执政时期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 “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等信息可判断是斯大林模式,故正确答案为 B 项。10(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不朽名著生存与命运 ,详细记述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社会状况。下列情
9、景不可能出现在该书中的是( )A工业生产部门被全面控制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答案 D解析 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不是斯大林的举措,故题目正确答案为 D 项。11(2018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有些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材料最能直接反映苏联( )A小农经济仍长期占优势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 C解析 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表明苏联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建立集体农庄,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
10、售制,尽量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以牺牲农业来发展5工业,故 C 项正确。121926 年苏共提出:“合作社和国营商业的任何削弱,私人中间商、收购商和商人阵地的加强,都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关系的统治领域的扩大。因此扶助合作社,发展国营商业,使它们通过竞争来夺取私人商业资本的阵地,并使它们在经济上利用私人商业资本,就是党的经济政策中的首要任务。 ”这表明苏联( )A科学利用市场规律B强化公有制主导地位C提倡多种经济并存D兼顾计划与市场手段答案 B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利用市场规律,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扶助合作社,发展国营商业,使它们通过竞争来夺取私人商业资本的阵地”体现出了强化公有制主导
11、地位,故 B 项正确;题干中提到“夺取私人商业资本的阵地”说明要将私人商业资本消灭,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计划和市场手段,故 D 项错误。13(2018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下表为“苏联一五计划部分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 。关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产品项目 1928 年 一五计划初步方案 实际完成数 (1932 年)煤(万吨) 3 550 800 6 440石油(万吨) 1 601 1 900 2 140生铁(万吨) 338 800 616钢(万吨) 1 430 830 592汽车(万辆) 0.07 2.39拖拉机(万台) 0.13 4.89A.煤炭和生铁
12、的增长率最高B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优势初显C苏联按计划实现了工业化D各项产品均超额完成预定指标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各“产品项目”都反映了工业的大幅度增长,故 B 项正确。141956 年 12 月,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 B越南战争爆发6C苏共“二十大”召开 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 C解析 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 A 项错误;越南战争爆发,反映出殖民国家
13、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 B 项错误;朝鲜战争停战受到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影响,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15(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检测)1958 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 ,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 。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答案 B解析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 A 项错误;赫鲁晓夫仍然强调强化
14、公有制,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平衡农轻重发展比例,故 C 项错误;材料不是强化国家对农业管理,故 D 项错误。16有学者认为,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与材料中“改革”相关的是( )A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C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D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 ,材料中所述的是赫鲁晓夫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检测 试卷 人民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