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地区)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新课改地区)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地区)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情景激趣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知识体系导引在许多大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建筑物高大稠密, “握手楼”就是形象写照。城市中心的建筑物为什么多呈现出“高大稠密”的特点?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镇空间的意义。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结合实例,在地图上指出城镇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归纳其分布的特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运用实例,概括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解释其成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注意】既为合格性考试,也为等级性考试的内容。 “地域文化
2、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属新课标要求,属于合格性考试。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知识清单|阅读教材 P18P21 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的土地利用2(1)主要类型: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2)特点: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特点不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2城市功能区(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 分布 特征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有的城市,住宅区分化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
3、点状或条状分布工业区 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微思考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功能区一样吗?提示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及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等。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是有差异的,差异愈大,各种用地之间分化趋向就愈明显,这种倾向叫功能的分化。由于这种功能分化,城市某一地区只有某一种主要的功能,即形成了功能区。微讨论城市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与职能是单一的吗?提示 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存在其他用地类型。如住宅区中常存在商店、
4、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比率较小而已。因此功能区是指某种职能的集中分布区域,也可兼有其他职能。|案例分析|香港是一个陆地面积只有 1 078 平方千米,却拥有 700 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是国际上重3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被誉为东方之珠,到达香港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高耸入云的大楼,令人沉醉的维多利亚湾,寸土寸金却还有供市民爬山的长楼下图是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a)和低级住宅区(b)结合材料探究:(1)城市中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可以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香港著名的商业街是铜锣湾,一般城市中的商业区位置有何特点?是如何形成的?(3
5、)填表认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布局区位、面积等方面各有何特点?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布局区位 _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房屋面积 _(有的是独立庭院) _(拥挤密集)环境 _ 较差配套公共设施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_提示 (1)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个城市功能区内往往是一种功能活动用地为主,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活动,也会占有一定的土地,因此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不能完全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2)一般城市中的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位置,因交通便捷,消费人口众多,对各种商业活动和服务活动产生了集聚效应,逐渐形成了商业区。(3)城市和文化区附近的外缘 较大 狭小 优美
6、不齐全|方法规律|一、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成、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4形成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形态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集聚成片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特征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
7、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方法技巧】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方法(1)协调主要功能区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各功能区都有便捷的交通,又要在各功能区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商业区除考虑交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人群因素。(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区尤其是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上游环境优美位置;工业区则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3)卫生防护带的设置: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
8、人使用、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4)占地面积大的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要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5)留有发展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二、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异5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建筑质量 面积大,质量高,有些是独立庭院 面积狭小,质量低,拥挤、密集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质量 优美 较差配套公共设施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 不齐全【知识点睛】 以市中心住宅区的衰落为例看城市功能区的变化城市发展初期,由
9、于市中心交通便捷,距离市场较近,购物便利,在市中心区一些住宅区逐步发展为高级住宅区。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市中心出现了交通拥挤、地价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一些高级住宅区逐步外迁,迁到城市外缘,一些低级住宅区为了上下班便利而留在了城市中心附近。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
10、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知识清单|阅读教材 P21P24 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6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交通便捷程度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的高低收入的不同知名度社会因素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
11、区的分化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发展变化(1)城市发展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2)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区的工厂企业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微思考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区一样吗?提示 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功能分区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案例分析
12、|2018 年元月份,当北京市房山区拍出每平方米 3 万元的楼面地价时,预示着北京楼市呈现出六环内全城豪宅化,六环外泛豪宅化的局面,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市场进入郊区化,中高端住宅出现明显外溢结合材料探究:(1)北京的市中心交通便捷,但未形成商业街,而是保留了天安门广场,试分析原因。7(2)北京市商品房价格高低与其位置有何关系?(3)北京市许多中高端住宅往往选址于近郊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1)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主要是历史因素的影响。(2)往往越靠近市中心,交通越便利的位置,商品房价格越高。(3)环境优美。|方法规律|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原因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3、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而城市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决定,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 土地付租能力图的判读技巧该土地付租能力图力求表达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的两个具体表现,即地租水平和8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地租水平线 功能区字母 名称付租能力字母 名称区位选择原因a商业直线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最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的影响最大
14、A商业区(地租最高)靠近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b住宅直线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较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区的影响较小B住宅区(地租中等)靠近市中心,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c工业直线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区的影响最小C工业区(地租最低)工业生产占地面积较大,地租成本比较高,远离市中心可降低成本总之,该图判读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1)判断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根据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可知距市中心越近地租水平越高。(2)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趋势。根据图中三条直线斜率的变化判断商业、住宅、工业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
15、能力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都在下降。根据斜率变化的大小可判断商业最陡,住宅次之,工业最缓;三者的下降速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3)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最优区位。如上图,A 段商业付租能力最强,B 段住宅付租能力最强,C 段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因此,A 段可能成为商业区,B 段可能成为住宅区,C 段可能成为工业区。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必修 2 第二章第三节)|知识清单|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文化的形成。例如,世界古代文化源地(西亚的底格里9斯幼发拉底两河流
16、域,北非尼罗河三角洲、南亚的印度河谷地,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等)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城市建筑风格、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地域文化(areal culture)中的“地域” ,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如东方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体现了人
17、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然环境与各种人文因素一道,共同孕育和繁荣了城市,并赋予城市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其形象构成有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有的城市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往往是城市的标志。例如,在阿拉伯国家的城镇中,你会看到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其“阿拉伯式样”的图案、色彩
18、尤为醒目。再如,裹头巾是阿拉伯服饰的一个文化特征。许多世纪以来,那里的男人都必须戴头巾。尽管现在已不硬性要求了,但它仍然是阿拉伯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即使是简单器具的使用也能成为一种文化特征,如使用固定的餐具(刀叉、筷子)或用手进餐都是一种文化特征。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从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来看,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10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很多城市保留着大
19、量历史建筑,如广场、教堂、街道等。这些城市多是中世纪建造的,当时是工商业市民的城堡,城墙包围着街市,在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市政厅。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中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长,古代城市布局突出了皇权地位;而西方国家城市布局则是教堂占中心地位。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而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中西建筑形式上之所以形成这些鲜明对照,是因为中西地域文化存在的差异,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20、在建筑风格方面,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亭、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也明显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例如,在受洪涝威胁地区的人们学会了建筑高地基房屋,即使搬迁到不受洪涝威胁的地方,他们还会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因为这种风格已经成为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很快改变。微讨论如何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的范畴?提示 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范畴,关键在于区分是否是由人类创造的。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带有人类活动印迹的自然事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内容,它包
21、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11微思考欧洲城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为什么?提示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案例分析|材料 早在公元前 8 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城市广场并鲜明地打上了古希腊文化精神的烙印这个开放的空间既显著地体现了古希腊民主的城市文化精神,又为古希腊民主精神的进一步拓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在中国传统社会,城市广场形态所反映的,则是与西方城市明显有别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在构成形态上呈现出一种“边界原型” 。福科指出,城墙是中国的一种象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地区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二 城市 城市化 第一节 内部 空间结构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