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级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卷)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答案】D【解析】“听从商王的意见” “为你们向上天祈求”说明当时商王已经孕育王权至上思想,D 正确;此理论具有迷信色彩,A 错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B 错误;民主平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
2、,C 错误。2.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 ,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A.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 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 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阐述的是分封制的内容和实施效果,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得出分封制下,导致统治者下层对家国的认识出现差别,一定程度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强,不利于周天子的统治,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在分封制的推
3、行过程中造成士、庶阶层“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如此增强了地方离心力从而威胁了国家统治,即隐含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 C 项正确;材料2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分封标准,也没有涉及世卿世禄制度,且根据所学周代血缘政治保证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强化了贵族特权地位,故 D 项错误。3.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 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 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 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 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
4、制【答案】B【解析】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表明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其主张被秦王采纳,在全国实行郡县制,B 符合题意;郡县制在秦以前的战国时期已经存在,A 不正确;C 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战国是否实行郡县制的信息,D 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郡县制的出现和确立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新征服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郡县制,秦统一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4.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泰汉时期
5、A.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皇权至上,皇帝对官员有任意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以致出现封建官僚体制中“职无常守”的现象, 这表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标准,排除 A。 “职无常守”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策略,并非是官僚体制受到冲击,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干政,而是强调君主专3制统治得到巩固,排除 D。5.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
6、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 。这一做法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可知, “通榜”使主考官有了自由裁量的权力,主观性、随意性大大增强,考生为了能够中举,就必然会多方奔走,寻求名人推荐,或者对考官进行活动,这会使科举考试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故 B 项正确;“通榜”是唐代科举制中的一个程序,无法体现科举制的发展程度,故 A 项错误;C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通榜”与君主专制的加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点睛:明确“通榜”的做法,是解
7、答这个题目的关键;从中分析出“通榜”使主考官有了自由裁量的权力。6.回顾 1719 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1719 世纪,欧美逐步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而中国却在强化君主专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反差是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故 A 项是根源;B 项不是根源,是反差的反映,故错误
8、;A 项是欧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之一,故错误;D 项叙述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根源” 。 “根源”即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4般从经济角度考虑。7.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A. 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 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 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 阁臣多来于翰林院【答案】C【解析】材料不承认内阁制度的合法性, “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之下” ,说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故选 C;材料中毕竟赋予内阁的职权,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皇权问题,排
9、除 B;材料没有涉及内阁的来源,排除 D。8.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A. 雍正弱化法律的作用B. 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C. 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D.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和“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来看,朝廷的政策随意性太大导致政策落实不力,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朝廷的公信力遭到破坏,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 项“逐渐”说法错误,排
10、除;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 D 项。9.公元前 594 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 16 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 ,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5A. 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B.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C.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熟【答案】B【解析】由材料“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可以得出,所述为梭伦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11、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分配的信息,A 不正确;C 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作用;D 是伯利克利改革的作用。10.下表为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罗马法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传唤审理索债(债务赔偿)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后五表的追补A. 捍卫了平民合法权益B. 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C. 内容主要以司法为主D. 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篇目可知, 十二铜表法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着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先于实体法的特点,主要是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D 项正确。 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民
12、的利益,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十二铜表法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与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无关,B 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民法,而不是主要以司法为主,C 项错误。11.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说:“在谢沃拉、西塞罗生活的共和国晚期,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6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 ”作者意在说明A. 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B. 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C. 欧洲两大文化源头相互影响互为渊源D. 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罗马文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
13、的“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来看,说明古希腊哲学赋予罗马法生命,实际上是指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故答案为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文化而不是民主政治对罗马法的影响,排除A 项;材料只反映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没有反映罗马文化对希腊的影响,排除 C 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点睛:罗马法的特点是同它的源头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分不开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自然法、公平和正义都有过深刻的阐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种追求也就存在。正是因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才使得罗马法获得了其他奴隶制法律制度所不具
14、备的生命力。可以这么说,自然法思想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罗马法因此获得了与其他国家奴隶制法律制度不同的风骨。12.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成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 ”他的意思是罗马法A. 演变为成文法是历史的进步B. 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C.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D. 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正义、公平、理性等自然法的精神具有普遍性,影响广泛深远,即选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成文法的问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并未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选项 B 不合史实,不符合
15、题意,排除;选项 C 自身是正确7的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3.有一次斯巴达国王问修昔底德:“若你和伯利克里摔跤的话谁会获胜?”修昔底德答道:“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 ”修昔底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雅典民主A. 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 B. 凸显公民平等的原则C. 导致公民道德的沦丧 D. 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答案】A【解析】根据“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 ”表明雅典民主存在弊端,即公民的容易被政治家的辩论煽动,从而做出错误的或不公正的决
16、定,说明雅典民主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A 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公民被政治家利用,做出不公正的决定,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公民被政治家利用,并非“公民道德的沦丧” ,排除 C;公民被政治家利用与社会秩序混乱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 ”,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分析解答。14.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后,它又成
17、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所淘汰。该观点表明英国A.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 B. 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C. 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 ”应该是君主立宪制制度,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政治制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而是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A 项错误。材料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没有体现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而是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
18、D 项错误。15.1689 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81694 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次议会;1701 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顶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A. 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B. 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C. 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D. 国王真正成为“虚君”【答案】B【解析】材料中通过议会立法的原则逐步限制国王的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逐步走向完善,B 正确;A 是 18 世纪初期;C 不符合材料主旨;D 是责任内阁制度确立之后。16.下表主要反映了英国、德国两国军
19、官团贵族出身军官对比,1860-1910(百分比)国家 德国 英国时间 将领 军官团整体 将领 军官团整体1860-70 年代 1872 1872 1870 1875贵族 94 49 50 50其他 6 51 50 501890 年代 1898 1898 1897贵族 81 40 40其他 19 60 601900-10 年代 1911 1911 1913 1912贵族 67 33 35 41其他 33 67 65 59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9B. 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C. 政治体制本质特征的不同D. 民主政治程度发展的不同【答案】D【解析】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1860-1910
20、年德国军官团贵族出身军官人数远高于其他出身的人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德国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而英国民主政治程度高于德国,故英国军官团贵族出身军官人数比其他出身的人数少,故 D 项正确;A 项不是主要原因,错误;封建专制思想影响,属于思想方面的原因,不是最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英国与德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故 C 项错误。故选 D。17.2016 年 9 月 23 日,奥巴马以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由,否决了国会通过的允许“911”恐袭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政府的法案。按照宪法,国会仍能以三分之二多数表决结果推翻总统的否决,强行让法案成为法律。这体现了A. 总统权力
21、至高无上B.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C.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D. 民众利益高于一切【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总统和议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B 正确;A 与美国史实不符,总统掌握行政权,权力受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D 与材料无关。18.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意见一 意见二 最终方案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10A. 国会
22、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B. 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C. 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D. 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答案】B【解析】美国中央政府实行分权制衡,国会不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排除 A;材料中经过意见的调和而形成 1787 年宪法的定稿,故选 B;材料体现不出 CD,均排除。19.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A. 民主政治的缺失B. 军事实力的强大C. 历史传统的延续D. 对外扩张的企图【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军官意识已经渗透到教育、商业和中产阶级,说明德国由浓厚的
23、军国主义传统,故选 C;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战争,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军事力量,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扩张的信息,排除 D。20.阅读下列183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11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431847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要高于 18481852 年,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所以外国商品大量涌入,B 正确;由图片可知,鸦片战
24、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在 1847 年以后有所下降,A 错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排除 C;材料没有中国产品输入英国的数据,无法体现贸易顺差,排除 D。2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里的“它”是指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戊戌变法D. 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却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静宁县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