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706-2013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oc
《DB21 T 706-2013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 T 706-2013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oc(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40 B 60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 T706 2013 代替 DB21/706 2009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21 2013-09-18 发布 2013 -10-18实施 DB21/T 706 2013 I 目 次 目次 . I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森林经营管理分区 与主要森林类型培育目标 . 9 5 林木分级 . 9 6 商品林经营 . 10 7 公益林经营 . 18 8 林地综合开发利用 . 26 9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 . 27 附录 A(资料性附
2、录) 森林经营管理分区 . 29 附录 B( 资料性 附录) 主要森林类型培育目标 . 29 附录 C( 资料 性附录) 森林主导功能分类 . 34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各林种、树种(组)主伐(更新)年龄 . 34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主要树种(组)龄级期限 . 35 附录 F( 规范 性附录) 主要树种(组)抚育开始期和间隔期 . 36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一般用材林主要树种 (组) 抚育 采伐 适宜保留株数 . 37 附录 H( 规范 性附录) 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 主要树种 (组) 抚育 采伐 适宜保留株数 . 39 附录 I( 规范 性附录) 大径材、果材兼用林培育 主要
3、树种 (组) 抚育 采伐 适宜保留株数 . 40 附录 J(规范性附录)生态重要性分级标准 . 41 附录 K( 规范性附录)生态脆弱性分级标准 . 42 附录 L(规范性附录) 国家级公益林分级标准 . 44 附录 M(规范性附录) 公益林 主要树种(组) 抚育 采伐 适宜 保留株数 . 44 附录 N(资料性附录)用材林主要目的树种名录 . 46 附录 O(资料性附录)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 48 DB21/T 706 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21/706 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 DB21/706
4、2009 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修改了标准的性质 为推荐性标准 ; 增加了部分 引用文件和 术语定义; 调整了森林主导功能分类; 增加了主要 森林 类型培育目标; 修改了林木分级的内容和结构; 增加了商品林和公益林的经营原则; 调整了森林抚育的对象 , 增加了补植、 修枝 等抚育方式; 修改了抚育开始时间和间隔期; 修改了抚育采伐适宜保留株数 及适用径阶范围 ; 增加了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相关内容; 调整了 人工林皆伐条件和面积、改造方式与面积 等 控制指标 。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省实验林场、 省林业厅造林经营处、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处、
5、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省杨树研究所、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省林业厅科技处、省经济林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谭学仁、 王珏、 张云江、王世铭、洪泓、詹劲昱、 杨志岩、宋晓东、陈凡、王仕海、李宁、胡丹、王玲、胡伟平、高源、王超、方贵儒 DB21/T 706 2013 1 森林经营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森林经营的术语和定义,森林经营管理分区与主要森林类型培育目标,林木分级,商品林经营,公益林经营,林 地综合开发利用,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等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的经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6、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8337.1 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 规程 LY/T 1058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 LY/T 1495 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 LY/T 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Y/T 1559 红皮云杉人工林速生丰产技术 LY/T 1572 东北、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 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672
7、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纸浆林培育技术规程 LY/T 1716 杨树栽培技术规程 LY/T 1724 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 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2007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规范 LY/T 2008 简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 HJ/T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DB21 678 薪炭林 DB/2100B65001 标准地调查技术规则 DB21/T 1690 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规程 DB21/T 706 2013 2 DB21/T 1691 红松果材兼用林营建技术规程 DB21/T 1724 日本、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8、用于本标准。 3.1 森林 以乔木为主体,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面 积空间和密度,林木之间、林木与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植物群落。 3.2 商品林 以生产木材和提供其它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 体 功能的森林 、林木 、林地。包括用材林、 薪炭林 和 经济林 。 3.3 (生态)公益林 以维护和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 森林 、林木 、林地 。 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 林 。 3.4 森林经营 是组织规划和实
9、施培育森林各种技术措施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森 林主伐更新、更新采伐、森林抚育、林分改造 、封山(沙)育林 等生产经营活动。 3.5 单层林 林内所有林木的树冠高度相差不超过 20,形成一层林冠的林分 。 3.6 复层林 具有 两 个或 两 个以上林 层 的林分 。 3.7 纯林 由一个树种、品种 组成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组成,但 其中一个树种(组) 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 占 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 65%以上的林分。 DB21/T 706 2013 3 3.8 混交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其中任一树种 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 的 65%以下
10、,而且能够较长时间形成稳定群体的林分。 3.9 优势树种 指一个 树种对其群落的影响程度较大,该种在单位面积上的 蓄积 、 生物量 或林冠覆盖面积所占群落总量的比例较大的树种。 3.10 目的树种 适合当地立地条件、能够稳定生长、符合经营目的的树种。 3.11 主林层 当森林演替到一定阶段时,处于最上部的层次群体为主林层。 LY/T 1572-2000,定义 5.10 3.12 亚林层 在复层异龄混交林中,将平均高低于主林层 15% 20%的第二层群体称为亚林层。 LY/T 1572-2000,定义 5.11 3.13 演替层 在林内主林层以下,超过 1.5m高度以上的幼树。 LY/T 157
11、2-2000,定 义 5.12 3.14 更新层 在林内演替层以下的幼苗或幼树。 LY/T 1572-2000,定义 5.13 3.15 霸王树 指在林分中处于主林层上方,树冠庞大, 无培育前途, 影响主林层林木正常生长的树木。 3.16 DB21/T 706 2013 4 主伐 更新 为获取木材而对用材林中 成熟林和过熟林 林 分 所进行的采伐 利用,同时培育起新一代幼林的全部过程 。 主伐方式包括皆伐、渐伐和择伐。 3.17 皆伐 将伐区上的林木一次全部伐除或几乎伐除的主伐方式。在皆伐迹地上的更新方式多采用人工更新,形成的新林一般为同龄林。 LY/T 1646-2005,定义 3.9 3.
12、18 渐伐 在较长时间 内(通常为一个龄级 期 ),分数次将成熟林分逐渐伐除的主伐方式。 LY/T 1646-2005,定义 3.11 3.19 择伐 指在同一林分内, 每隔一定时期,单株或群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有一定特征的成熟林木的主伐方式。 LY/T 1646-2005,定义 3.10 3.20 更新采伐 为了恢复、提高或改善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生态功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好条件所进行的采伐。 LY/T 1646-2005,定义 3.22 3.21 人工更新 在采伐、火烧等迹地上利用人工 植 苗、直播、插条等方法,形成新一代森林的过程。 3.22 天然更新 利用森林的自然恢复能力,重新
13、形成新一代森林的过程。 3.23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采用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和保证森林天然更新的过程。 3.24 DB21/T 706 2013 5 封山 (沙) 育林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GB/T 15163-2004,定义 3.1 3.25 森林抚育 指从幼林形成到森林成熟前,围绕培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营林措施的总称,包括 抚育采伐、割灌除草、 修枝、补植、 浇水、施 肥等辅助
14、作业活动。 3.26 割灌除草 清除妨碍林木、幼树、幼苗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的森林抚育措施。 3.27 定株抚育 在幼林中, 林分郁闭初期密度过大或 同一穴中种植 ( 萌生 ) 多株幼苗时, 合理选择保留木, 按照 适宜保留 密度伐除 其他植株 以保证保留木生长空间的森林抚育措施。 3.28 透光抚育 在林分形成初期,通过伐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杂草、灌木、藤本植物及部分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促进目的树种正常生长发育、调整林分组成、改善林分结构的森林抚育措施。 3.29 生长抚育 在 商品林中 通过伐除 部分林木,调整林分密度与结构,缓解林木之间的竞争,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蓄
15、积和质量 而进行 的森林抚育措施。 3.30 生态 疏伐 在 公益林中 通过 伐除部分林木, 调整林分密度与结构,缓解林木的生长竞争,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 系统稳定性与生态 功能 而进行的森林抚育 措施 。 3.31 景观疏伐 对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理,改造或塑造森林景观,创造自然景观异质性的森林抚育措施。 DB21/T 706 2013 6 3.32 卫生抚育 指为改善森林的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有选择性地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林木的森林抚育措施。 3.33 修枝抚育 指人为地修剪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 枝的森林抚育措施。 3.34 下层抚育 按树木生长势 从 劣 到 优
16、的 顺序 进行采伐 , 主要 采 伐 处 于林冠下层生长 势弱 、径级较小的被压木、濒死木和枯立木 以及 个别干形不良木 的抚育方式 。 3.35 上层抚育 主要 采 伐 抑制目的树种生长的 上层 林木以及 林冠 下 层的濒死木 、 枯立木 、 个别干形不良木 ,为 目的树种生长 创造 良好的 生长空间 的抚育方式 。 3.36 分层抚育 对于复层林 ,通过 伐除上层林木中干扰树、亚林层中的非目的树种和其他妨碍目标树与辅助树生长的林木,并清除影响更新层目的树种生长的灌木、藤本植物、杂草等 的抚育方式 。 3.37 机械抚育 按 行 ( 列 )及隔株等机械方式进 行间伐的 抚育方式 。 3.38
17、 综合抚育 针对单一抚育方式无法达到抚育目的的林分, 而采取的不同林层 抚育 、结构调整、补植、修枝等综合 措施 的 森林抚育 方式 。 3.39 林分改造 指通过科学的营林措施将劣质林分改造成优质高效林分的森林经营活动。改造措施主要包括皆伐改造、择伐改造、斑块改造等。 3.40 DB21/T 706 2013 7 低产林改造 指对低产用材林,通过采取伐除劣质低产林木,或引进优良树种等营林措施,使之成为高产、高价值林分的森林经营活动。 3.41 低效林改造 指对低效防护林,通过采取伐除劣质林木、调整林分结构、更新树种等营林措施,使其成为优质高效 防护林的森林经营活动。 3.42 效应带 在林分
18、中有序地开辟一定宽度的并有优化森林环境特点的采伐带。 3.43 斑块改造 指对天然林 中的 低效防护林,根据原有植被分布及立地条件特点,通过斑块(带)状采伐、保留原有植被,对采伐斑块(带)选择适宜树种进行人工更新,形成人工更新与保留的原有植被斑块(带)状混交林的 森林经营活动 。 3.44 林窗 指处于林冠空隙下,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面积在 25m2 以上 的林内空地。 GB/T 18337.1-2004,定义 2.18 3.45 采伐强度 指 对林木采 伐和保留的程度。用采伐木的 蓄积 (或株数 )占 伐前 林分 总 蓄积 (或总株数 )的百分率表示。 3.46 林木分化 指在生长条件相同的
19、林分内,林木在高矮、粗细和生活力方面,随着生长发育而表现出来的差异现象。 3.47 自然稀疏 指在一定密度的林分内,林木随着 林 龄 的 增长,出现林木自然濒死、枯死,使林分密度 自然 降低的现象。 DB21/T 706 2013 8 3.48 郁闭度 林分中林木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用十分法表示。 3.49 林带疏透度 是林带 垂直 断面的透光面积与总断面积的比值。 用十分法表示 。 3.50 力枝 指树木的最长枝(树冠最宽处的枝条)。 3.51 跳石塘 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裸露石 块相 互搭接 , 漏孔较大 , 呈条状或块状分布 , 凹凸不平 的地貌。 3.52 森林经营作业设
20、计 是对将要进行作业施工的小班,在通过对森林资源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作业量、技术措施、作业设施以及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科学测算、计划和安排的总称。 3.53 标准地 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林内选择具 有 一定面积 和 代表性的能反映待测林分平均标志的地段。 3.54 森林经营方案 是森林经营单位依据林业方针、政策、法规、技术规程和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或资源变档成果,为合理组织林业生产、科学经营森林所编制的林业规划设计文件。 4 森林经营管理分区 与主要森林类型培育目标 森林经营管理分区见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主要森林类型培育目标见附录 B(资料性附录) 。 5 林木分级 5.1 纯林的林木分
21、级 I 级木(优势木):树干通直圆满,树体高大,生长旺盛,树冠处于林冠层上部的林木; DB21/T 706 2013 9 II 级木(亚优势木):直径、树高仅次于优势木,树冠稍高于林冠层平均高度,发育较好的林木; III 级木(中等木):直径、树高 中等, 树冠构成林冠层主体的林木; IV 级木(被压木):树干纤细、树冠窄小或偏冠,处于林冠层平均高度以下,光照和营养不足的林木; V 级木(濒死木或枯死木): 处在林冠层下,得不到正常光照,生长衰弱、濒死或已枯死的林木。 5.2 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的林木分级 目标树(优良木):能够满足森林经营最终目标,对林分的稳定性和生产性发挥重要作用 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 706 2013 森林 经营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