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2测量长度和时间同步测试(新版)粤教沪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1.2测量长度和时间同步测试(新版)粤教沪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1.2测量长度和时间同步测试(新版)粤教沪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单选题1.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 8.60 cm B. 1.60 cm C. 1.6 cm D.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 ) A.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 9 B. 教室宽约为 60C. 小明的身高为 1.68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184.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
2、密而产生的误差C. 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5.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B. 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D.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测量中的错误 B. 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良,误差就可以消除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减小误差 D. 误差是测量时态度不认真而引起的7.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3、 B. C. D. 8.如图是小丽测量 A 物体长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 B. 物体长度是 1.3cm C. 物体长度是 7.3cm D. 物体长度是 1.30cm9.小华家的摆钟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天快了 2min,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换用一个较重的摆锤 B. 换用一个较轻的摆锤C. 将摆锤下面的螺母向下调 D. 将摆锤下面的螺母向上调二、填空题10.如图停表的读数是_分_秒11.如图所示,用 A、B 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尺不正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示数为_cm.1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
4、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 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 13.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_; _; _ 14.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测量结果记录为_ mm 或_ cm 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如何在图上测出京广线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四、实验探究题16.图中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s.五、综合题17.如图所示 (1)读出物体的长度为是_ 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 (2)硬币的直径_ cm 18.有六名同学
5、,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 L118.82 cm、 L218.83 cm、 L317.28 cm、 L418.81 cm、 L518.80 cm、 L618.805 cm。 (1)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_; (2)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_; (3)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解答】解:根据图示,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金属块左端对准的刻度是 7.00cm,右端读数是 8.60cm; 所以金属块的实际长度是:8.60cm7.00cm=1.60cm;故选 B【分析】刻度尺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其量
6、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如果零刻度线发生磨损,可以从某一个完整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 0 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D、铅笔左侧没有与 0 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故选 C【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 0 刻度线对齐,如果 0 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记录数据要写单位3.【答案】D 【解析】【分析】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 9cm,太厚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教室的宽度约为 60cm,这个宽度太小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小明的身高约为 1.68cm,太矮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18cm,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4.【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属于错误的操作,应及时改正,而不是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故 A 错误;B、刻度尺不精密时,应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而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方法不正确,故 B 错误;C、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8、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故 C 正确;D、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不会避免错误的出现,故 D 错误;故选 C【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还要掌握误差和错误是截然不同的,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 A 错误;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故 B 正确;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
9、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 错误;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能避免误差;故 D 错误故选 B【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6.【答案】C 【解析】【解答】A、误差与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产生原因及特点均不相同,故 A 错误;B、方法正确,仪器精良,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 B 错误;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可减小误差,故 C 正确;D、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的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12 测量 长度 时间 同步 测试 新版 粤教沪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