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识记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培养翻译课文的能力。 2.学习文中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赏析叙述中插入议论的妙处。 3.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过程与方法1.了解“说”这种文体。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教学重难点】1.了解柳宗元。2.积累文言词汇,在诵读中感受本文整散结合的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法。【教学工具】教学 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 课
2、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 “毒蛇”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提起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阴狠”“恐怖”这些词语,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你们想知道天天面对毒蛇,而且将捕蛇作为自己的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千多年前永州捕蛇人的奇特生活。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溪居 江雪 渔翁 。2.背景链接唐朝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巧立名目,无限制地搜刮人民的钱粮,使人民不堪重负。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为2永州司马,在永州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 10 年。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的悲惨景象,他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仁政。“说”是古代
4、的一种文体,跟现代的杂文大体近似。或借一件事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的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3.语基积累(1)生难字啮(ni) 腊(x) 挛(lun) 踠(wn) 瘘(lu) 疠(l)几死者数(j shu) 谨食之(s) 嗣(s) 蹙(c) 踣(b)死者相藉(ji) 以俟夫(s) 曩(nng) 隳(hu) 恂(xn)当其租入(dng) 莅(l) 缶(fu)(2)古今异义黑质而白章(古义:花纹;今义:条目,条理等)若毒之乎(古义:痛恨,憎恨;今义:病毒,毒害)可以已大风(古义:麻风病;今义:风力很大的风)向吾不为斯役(古义:假使,假如;今义:
5、方向,对着等)可以已大风(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许可)虽鸡狗不宁焉(古义:即使;今义:虽然)永之人争奔走焉(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义:处处;今义:时常,经常)(3)一词多义观 今以蒋氏观之(动词,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动词,考察)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动词,吃)谨食之(动词,喂养)毒 若毒之乎(动词,痛恨,憎恨)赋敛之毒(名词,祸害)得 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捕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动词,得到,了解)弛 则弛然而卧(动词,放松)弛担持刀(动词,放下,解除)焉 争奔走焉(代词,捕蛇这件事)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助词,可不译)赋 岁赋其二(动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20 捕蛇者说 教案 语文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