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新人教版.ppt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新人教版.ppt(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容纳万水千山, 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 浑身绚丽多彩。,谜语,谜底:地图,慧眼识地图,浙江旅游图,浙 江 高 速 公 路 分 布 图,北,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图的绘制,陡坡,缓坡,缓 坡,陡 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的区域,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的区域,坡度越缓。 爬山时选择缓坡相对容易、省力。,缓 坡,陡 坡,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山顶 :最小的闭合曲线,且数值最大通常用表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河流分布在山谷。,鞍部:两组闭合曲线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叠成锯齿状。,高地(山峰): 等高线中间高
2、四周低呈封闭曲线处。,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鞍部: 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峭壁|陡崖: 等高线重叠处。,(可能有河流经过,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山顶的高度范围:300x 400),1、高地(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呈封闭曲线处。 2、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4、鞍部: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B,C,D,A,A,C,D,B,从登山出发点出发,A、B、C三条线路: (1) 距离最短的是 ; (2) 最省力的是 ;
3、 (3) 既近又安全的是 。,A,B,C,A,B,C,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课堂小结,一、等高线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2、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和缓;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高地(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呈封闭曲线处。,二、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鞍部: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峭壁|陡崖:等高线重叠处。,(可能有河流经过,河流流
4、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当堂检测,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是下列的( ) A、盆地 B、鞍部 C、山顶 D、陡崖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D,B,当堂检测,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4、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甲、乙 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1500米 B、500米 C、100米 D、1000米,C,D,当堂检测,出发地:浙江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社会 上册 第一 单元 生活 综合 探究 地图 获取 信息 课件 新人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