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加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课件.ppt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加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加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42讲 (加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考点1 (加试)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 1.(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该长城( )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全长五千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 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A. B. C. D.,解析 根据材料“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敦煌、酒
2、泉”都是汉朝之后设立的,所以题目中的长城不是秦长城,“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指汉长城,汉武帝时修建了外长城,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所以讲的是秦长城,不符合题意;指的是明长城,不符合题意,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考点2 (加试)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b)和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 2.(20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两千多年来,围绕长城,产生了很多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下列诗句与长城有关的是(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B.“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3、关无故人”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析 A是对大运河的歌颂,B是表达了诗人对钟山的眷恋,D是对庐山的描绘,故A、B、D均不符合题意;只有C中的阳关是汉长城重要关隘,在敦煌市西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故选C。 答案 C,3.(2018年2月嘉兴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对于我国的唐、元、清三朝而言,长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该学者主要是质疑长城的( )A.历史文化价值 B.军事防御功能 C.建筑艺术风格 D.民族融合作用解析 长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指的是军事防御功能。答案 B,考点3 (加试)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c) 4
4、.(2018年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末)秦始皇陵地下的宫殿,象征着咸阳宫;外城垣东侧的兵马俑坑,象征着守卫京城的宿卫军;陵封土西侧的铜车马坑,象征着宫廷的乘舆。这从本质上体现出( )A.“灵魂不灭”观念 B.“神人共治”思想C.“天人合一”理念 D.法家“集权”思想解析 材料体现了秦始皇陵建造时顺应“事死如生”的原则,这在本质上是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神”的管理,故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故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集权,故排除D。答案 A,考点4 (加试)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b) 5.(2018年2月嘉兴高二期末)藏族人民在圣洁的雪域高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材料,
5、回答问题。材料一,拉萨布达拉宫,材料二 不同的民族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文化是以客观的共同要素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典章制度,以及主观的人们自我认同来界定的。任何民族政策的制定不是基于对文化歧异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都是难以理解和不可想象的。 周庆智关于民族问题的几点看法 (1)材料一图中的建筑主要建造于什么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建筑特色。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清政府治理西藏的举措,并指出清政府处理西藏问题的基本特点。,答案 (1)时期:清朝前期。 建筑特色:世界海拔最高的古宫殿建筑群;寺庙与宫殿建筑相结合;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建筑红
6、白色彩鲜明,层次错落,匀称和谐;藏汉合璧建筑风格。 (2)主要观点:充分认识文化歧异是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据。 列举:册封活佛,作为西藏政教领袖;西藏行政、宗教等事务由理藩院负责处理;派满、汉工匠入藏参与布达拉宫扩建;除夕在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 特点:尊重藏族文化;笼络藏族上层分子;怀柔政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考点5 (加试)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c) 6.下图是北京白石台基上的紫禁城宫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B.强调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C.强调皇权至上的威仪和国家大一统的气势 D.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解析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主
7、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一切(包括建筑)都必须服从皇权至上这个主题,故选C;其余都是特征之一,但都必须服从C。 答案 C,考点6 (加试)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 7.(2018年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末)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六十大寿而修建的园林,因此在园内建筑命名时,有一类专取“延寿”之意。这类建筑集中于下图所示哪一区域( ),A. B. C. D.,解析 颐和园中,为政治活动区和生活区,其中乐寿堂、仁寿殿均在此处,故A正确;和处于万寿山,万寿山不是建筑,故、排除;也不属于生活区,故排除。 答案 A,考点7 (加试)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 8.(20
8、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自公元前秦始皇废除此前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来,即实行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这些都将在城市面貌上反映出来,即逐渐采取了早在周代就已经有所实现的规整对称、王宫或地方衙署居中、具有中心轴线、方正谨严的形态。 萧默建筑的意境,材料二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康熙一生之中除了西巡,还进行了多次南巡。南怀仁写道,他亲切的接近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 根据鞑靼旅行记(南怀仁)、康熙起居注等编写 (
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平遥古城建筑布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怀仁认为康熙帝巡视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概括康熙南巡曲阜祭拜孔庙的历史作用。,解析 第(1)问“文化内涵”,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一中的“规整对称、王宫或地方衙署居中、具有中心轴线、方正谨严”可以归纳为礼制(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遥古城至今仍然保留着坛庙建筑,如吉祥寺、清虚观、文庙、关帝庙等,这体现了三教合一、神人共治。第(2)问“目的”,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亲切的接近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
10、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可以归纳为目的是塑造亲民形象。“作用”题目要求“结合所学概括”,根据所学可知,康熙南巡曲阜祭拜孔庙可以塑造亲民形象,表达对汉文化的崇拜和重视,同时也就等于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答案 (1)文化内涵:三教合一、神人共治、礼制(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 (2)目的:塑造亲民形象。 作用: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考点8 (加试)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c) 9.皖南古村落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得以遴选的标准有(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杰作 为已消逝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见证 作为建筑群或景观的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专题 十七 世界文化遗产 荟萃 42 加试 中国 代表 人类 物质 文化遗产 昆曲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