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10逆向思维或另类思维情境专练——破解”貌似与基础知识无关或相悖的新情境”困惑课件.ppt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10逆向思维或另类思维情境专练——破解”貌似与基础知识无关或相悖的新情境”困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10逆向思维或另类思维情境专练——破解”貌似与基础知识无关或相悖的新情境”困惑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部分 专题一 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10.逆向思维或另类思维情境专练 破解”貌似与基础知识无关或相悖的新情境”困惑,问诊例题,对点训练,栏目索引,(2018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问诊例题,(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答案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答案,解析,解析 一题两问,一是推测湿地的地貌特点,二是推测湿地的气候特点
2、。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属于温带气候,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没有形成湖泊而形成大片湿地,且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推测该地地势平坦且开阔。,(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答案 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答案,解析,解析 注意要求从降水量与蒸发量数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乌裕尔河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蒸发量不断增大,最终降水量与蒸发量达到相对平衡状态。,(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答案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答案,解析,解析 一题两问,一是指出扎龙湿地水中盐度的变化,二是说明变化原因。乌裕尔河属于内流河,河水不断注入湿地,带来盐分,同时,水中盐分会随着湿地内水分的蒸发而不断积聚,从而导致湿地水中含盐量增大。,(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答案 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4、,答案,解析,解析 属于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选择其一,理由合理即可。若同意,可从对水中盐分、泥沙淤积、鱼群数量、水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若不同意,可从对水量、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及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1)问题表现:面对陌生情境无从下手。 (2)问题成因: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差。 (3)应对策略:反复训练,积累新情境信息的领会和运用技巧。,问题透视,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13题。 1.坡是 A
5、.迎水坡,流速慢 B.迎水坡,流速快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答案,解析,对点训练,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 由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由此判断,坡主要表现为泥沙的沉积,因此为迎水坡。水流流速受上坡的影响,流速较慢,故答案A正确。,1,3,4,5,6,7,8,9,10,11,2,12,13,14,2.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坡和坡 B.坡和坡 C.坡和坡 D.坡和坡,答案,1,3,4,5,6,7,8,9,10,11,2,12
6、,13,14,解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故答案选D。,解析,3.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A.维持原地 B.往复摆动 C.向上游移动 D.向下游移动,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 据材料可知,沙波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河床上呈波状起伏堆积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下坡时,流速加快,泥沙不断被侵蚀,被侵蚀的沙粒搬运到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上堆积下来,从而促使沙波缓慢向上游移动。,答案,解析,4.形成“霜柱”的水汽的
7、直接来源最可能是 A.雨水 B.土壤水 C.大气水 D.生物水,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2018安徽淮北模拟)霜柱,是指寒冷的冬夜,在裸露的松散土地上形成的一种呈束丝状的冰晶,其顶端常覆有少量泥土(如下图),该现象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据此完成45题。,解析 在寒冷的冬夜,当气温低于零度,风速较小时,温暖的土壤缝隙向上蒸发水汽产生凇结。,解析,夜晚气温较高,水汽无法凝结 夜晚地面温度低,表土易冻结 降水较少,土壤水分含量较低 空气湿度较小,缺少水汽供应 A. B. C. D.,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
8、,5.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霜柱”现象较为少见的原因有,解析 霜柱要形成,除了气温要达到冰点外,还需要低洼、潮湿而松软的地面。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夜晚地面温度低,表土易冻结,不利于水汽的蒸发;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可蒸发水量较少,不易形成霜柱。,解析,6.甲地区(阴影部分)布局水果、蔬菜的区位优势最主要是 A.临近市场 B.资金雄厚 C.地形平坦 D.气候适宜,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解析 该地区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布,人口稠密,众多的城市和人口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
9、阔的市场。,解析,7.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沿岸湖泊对该 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气温降低 B.夏季降水增多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升高,1,3,4,5,6,7,8,9,10,11,2,12,13,14,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水蒸发增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使该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夏季农作物生长;湖泊对沿岸地区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气温季节变化较小,夏季气温降低,冬季气温升高,不利于玉米作物生长。故答案选B项。,2018年1月16日,在底特律举办的北美国际车展中,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都多,随着欧洲各国陆续公布了燃油车
10、的停售时间,各大车企也纷纷宣布了传统燃油车的禁售期限。完成89题。 8.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答案,解析,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 新能源车没有尾气排放,广泛使用将会减轻大气污染,B对。 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A错。 只是能源类型的变化,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作用不大,C、D错。,9.如果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减轻耕地压力 B.缓解土地荒漠化 C.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D.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考前 三个月 第二 部分 专题 获取 解读 信息 突破 10 逆向 思维 另类 情境 破解 貌似 基础知识 无关 相悖 困惑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