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训练,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则为大。 (庄子) 【译文】山丘积累起来能成为高山,江河汇集起来能成为大海。 【领悟】低矮的小山丘连绵不断构成山峦,无数的江流汇成更大的河,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成为最具智慧的人。,2.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领悟】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导入阅读,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是精神与信仰、理想
2、与信念的力度,一个没有内核、没有元素、没有细胞的文化遗存是灼干的木乃伊和苍白的符号;文化的力量是经典的力量,是巨构与丰碑的分量,是文化大家风范与精神巨擘境界的高度,一个没有瑰宝奇葩的文化超市是被泡沫和喧嚣窒息的路边地摊,一个缺乏大师巨匠风骨支撑的文化偶像是站不起、立不久、走不远的泥足巨人;文化的力量是传播的力量,一个读不懂、解不开、说不清的文化钩沉是锈迹斑斑的古董,一个在信息时代和科技大潮中绻翼自囿的文化永远是一只没有生命张力的蓬间燕雀。,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温。文化是文明形成的过程,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态。当文明作为一个成长着的遗传因子、建设中的精神构件被
3、重视,文化的天梯便沿着云蒸霞蔚的峰峦攀缘上升,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将是一个民族又一座精神的丰碑。,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庞朴(1928-2015),江苏淮阴人。1954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曾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等。,2.背景解读,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1991年4月。20世纪8
4、0年代,随着外国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3.文学常识,(1)采风:采风的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素材,来自于“诗经”中“国风”中的“风”字。在古代,采风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诗经和汉乐府里的民歌都是
5、在农闲的时候由政府专职部门派人到各地采集来的。采集的目的一是借以了解民情,二是整理配乐之后用于朝廷的祭祀、饮宴等需要音乐歌舞的场合。,(2)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以及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二、基础积累,1.字音辨识,答案:p tu u qin ji tn qin bo f,答案:h h lo lu y wi j q xin xin yn
6、yn,2.字形辨认,答案:(1)崇高 鬼祟 (2)震慑 摄影 (3)成分 股份制 (4)辩论 辨析 (5)决裂 诀别 (6)与时俱进 家具,3.成语梳理,答案:原指应天命(而降生),泛指顺应时机。,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应运而生:,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2)时过境迁:,答案: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保守不知改进。,(3)抱残守缺:,(4)明日黄花:,答案: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5)昙花一现:,答案: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答案: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6)销声匿迹:,(7)斑驳陆离:
7、,答案: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8)余风遗响:,答案: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答案: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9)一蹴而就:,(10)孤芳自赏:,答案: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11)刮垢磨光:,答案:比喻教育人、培养人才。本文指破坏传统文物的本来面目。,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1)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比喻论证。如:用服装和文物比喻,说明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这样说理,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 类比论证。如: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对比论证。如:拿
8、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运用多种修辞,给枯燥的议论文注入了一汪活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比喻 例如:如果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糟糕的角落。 拟人 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3)大量使用整句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接近对偶的对举形式,肯定什么,否
9、定什么,让读者眼到即明。“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制约着”“支配着”“控制着”“左右着”“规定着”“悬置着”一系列动词构成整齐的排比句式,论述了“文化传统”的极大影响力,力度极为明显。“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用顶真的形式,阐述文化“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的过程,因果关系十分明显。,(4)形式新颖,结构合理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新颖别致,令读者一目了然。 采用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
10、局部揣摩,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的。,参考答案:首先,从语言结构分析入手,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分别落脚到“文化”和“传统”上。 接着,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认识入手,对两者作出“定义”式的简单判断;传统文化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然后,又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的角度,阐释了两者的特性:传统文化是具体的,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传统是意识和精神,是一种惰性力量。 最后又以比喻的方式,阐述了两者的两重属性:既是财富,也是包袱。,2.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参
11、考答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所以说,传统是财富。然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妨碍进步和发展,因而传统又是包袱。作者论述这个问题,是要我们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古为今用,又要批判分析,弃除其落后的保守的东西,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促使传统不断发展与进步。,3.辩证分析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举例说明文章是如何进行辩证分析的?,参考答案:例
12、如,在阐释“文化传统”时,一方面既肯定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在阐述“文化传统”时,一方面指出“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作者在阐述“财富与包袱”这一内容时,更是充满辩证分析:例如课文最后三小节,这三节起着概括本部分和全文的作用。首先提示辩证地把握传统的两重属性并非易事,指出由于认识偏差而引发
13、的两种倾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接着否定前面的比喻的不当,指出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质和精神。这和前一节形成正反对比,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最后进一步明确,说明这种内在物的本质属性和由来,阐明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三、探究争鸣,网络上最近热议一个话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强和国际各领域合作的深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正确对待我国古老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各国不同的文化呢?如果你是看到这则消息的网友,请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看法。,思路提示一: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究其原因就是各自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文化的不一样就
14、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不可以求全责备,凭主观臆断评价别人的文化。 思路提示二: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造就了文化内部必然有优秀的向上的可以供我们借鉴的部分和我们应该剔除的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部分。所以要去其糟粕,要批判性地有选择性地继承。,思路提示三:对于文化的好的优秀的可以借鉴的部分,要因地制宜,把别人的东西同化,要在吸收好的的同时做出适应自己发展的改变。 思路提示四:文化没有客观上的高低之分,只有主观上的讨厌和喜爱,任何文化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和自己的文化,不可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提高自己的文化,要辩证地看待文化。 思路提示五: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三 专题 文明 对话 传统文化 文化 传统 课件 苏教版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