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4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空坐标,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挫折和失误。 2.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开始起步,并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地将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与此同时,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开放。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线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目标,内容索
2、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条件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 与发展。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 (2)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 同时并举。,恢复,社会主义改造,3.“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 (2)工业化成就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建立起 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
3、大工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重工业,飞机,社会主义改造,长春,4.三大改造 (1)措施 对农业:农民参加 ,走集体化道路;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_的高潮。 (2)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3)评价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
4、题。,易混易错,图解识记,(1),(2),思维点拨,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过渡时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经验:苏联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
5、举世瞩目的成就。 (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1.初步探索 (1)论十大关系: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辟具有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召开 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特色,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 。,内容,工业国,工业国,初步成果,2.探索失误 (1)表现:1958年“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危害: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_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3.国民经济的调整
6、 (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 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 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大跃进,“左”,倾,农村,调整,1965,4.十年建设成就 (1)工业 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2)交通: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 (3)能源: 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石油,易混易错,图解识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
7、“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19561976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经济混乱 原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2.局部整顿 (1)周恩来的调整: 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各种规章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国民经济有了起色。 (2)邓小平整顿:1975年, 主持中央工作,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进行了 。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和发
8、展。,1971,恢复,邓小平,整顿,3.影响 (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拉大了与 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发达国家,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工业化建设 史料一,“一五”计划工业成就图,史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史料解读 从史料一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成就分布在东北,从图中给出的成果可以看出主要是重工业。 史料二划线
9、句子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问题思考 (1)据史料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 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原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 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由于当时这些项目主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提示,(2)根据史料一、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示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提示,2.三大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曲折 发展 课件 人民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