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周测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周测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周测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周测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基 础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 )A开放扩散 B等级森严C贵贱有序 D自成体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都邑数量大增且分布分散,青铜器铭文遍布四面八方,可知周朝文明呈现出开放扩散的特点,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贵贱有序的礼制,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文明自成体系,故 D 项错误。答案:A2(2018湖南协作体联考
2、)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直接臣属于他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 )A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解析:材料信息“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说明各国诸侯存在离心倾向,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信息“周王的地位至高无上”不符。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未体现。答案:A3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
3、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相国)。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转型加速 B贵族政治没落C改革变法兴起 D诸侯争霸激烈解析:根据材料“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不能得出社会转型加速,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 “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得出贵族政治没落,故 B 项正确;改革变法兴起与战国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诸侯争霸激烈,故 D 项错误。- 2 -答案:B4 “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泛使用,含义与“
4、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 。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建立 B奴隶制度的废除C百姓地位的下降 D “大一统”的加强解析:根据材料“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 ”,可知对百姓的称呼统一可以巩固政治统一。君主专制是针对决策方式而言,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奴隶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瓦解,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黔首”含义与“庶民”相同,因而无法体现百姓地位的下降,故 C 项错误;D 项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答案:D5(2018福建省南平市模拟)“万岁”是古代中国皇帝的代称,始于汉武帝,后来礼颂皇帝时,都要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敬辞。这反映了
5、统治阶级意在( )A突出君主独尊地位 B彰显帝王丰功伟业C强化皇权主义思想 D固化君臣等级秩序解析:突出君主独尊地位是在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时,故 A 项错误;彰显帝王丰功伟业要突出皇帝的功绩,材料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从“万岁”到“万岁万岁万万岁”突出强化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故 C 项正确;固化君臣等级秩序是指把君臣的等级秩序固定化,材料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答案:C6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 “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 )A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B “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C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D儒学强
6、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解析: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错在“全面” ,故 A 项错误;“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错在“普遍” ,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臣等昧死” “臣诚愚鄙”得出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君臣关系,没有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故 D 项错误。答案:C7公元前 74 年,汉昭帝驾崩,膝下无子嗣,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 27 天后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 ,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表明汉代( )A君主专制有所削弱 B皇族内部斗争激烈C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D郡国并行弊端凸显- 3 -解析:中国
7、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斗争对象,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海昏侯” “隶属豫章郡” ,侯国在“推恩令”后归郡管辖,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隶属豫章郡” ,郡国并行弊端得到较好的解决,故 D 项错误。答案:C8(2018德阳市诊断考试)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刻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北宋政府此举旨在( )A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B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术C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D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解析:儒学复兴运动于唐代开始出现,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政府禁止民间印刷书籍,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
8、到科举考试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政府只允许刻印儒家经典,而儒家思想是政府维护统治的思想保障,说明其目的是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故 D 项正确。答案:D9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A统治基础不断扩大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解析:尚书、侍中等近官本来就属于官僚统治集团,统治基础并未扩大,故 A 项错误;皇帝身边的近官“外化”为国家重要官职,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监察,故 D
9、项错误。答案:B10(2018江苏名校联盟联考)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 “从不留片稿于家中” “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军机处官员小心谨慎说明其仅仅是君主集权的工具,需要时时- 4 -提防君主的猜忌,故 D 项正确。答案:D11(2018烟台市高三诊断)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
10、 、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皇帝权力受到约束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解析:使皇帝权力受到约束与材料中“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相符,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故 B 项错误;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材料中“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 C 项错误;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与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期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12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相对于明代,清代( )区分前三代
11、无任何功名者前三代有生员功名者前三代有高于生员功名者明代进士总数 47.5% 2.3% 50.2%清代进士总数 19.1% 18.1% 62.8%A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主要阶梯B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C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D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客观解析:材料没有提到士人晋升完全依靠血缘关系,故 A 项错误;累世公卿在魏晋时期最为明显,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家族中“前三代有高于生员功名者”的比重在明清时期家族有明显的优势,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证据说明考试的公平,故 D 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材
12、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家长对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子孙违反教令”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直到解放前,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家庭又把向国家交纳田税赋税以及服差役当作重要的责任,宗法制家庭成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有利因素。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 5 -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材料二 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
13、王国一样,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这些观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家族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13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由“在家政统于家长的
14、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可知,以宗法制为依托;由“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 “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可知,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由“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可知,宋明时期空前强化。(2)中国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外部从材料二“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西学东渐的影响;内部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政治改革的推动、思想解放的潮流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以宗法制为依托;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宋明时期空前强化。(12 分)(2)原因:近代中国国门洞开,西方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与发
15、展,传统儒学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政治变革的推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3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
16、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6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材料核心强调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观点提取可从制度产生的背景、制度的演变趋势和制度的影响等角度入手。以示例二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过程中分朝代按“史实结论”的方式进行论述即可,最后总结。答案:准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
17、物。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央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示例 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
18、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诸侯国的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等多角度论述,至少 3 个方面,每个层面 2分。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地知识点的罗列。)示例 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19、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派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达到顶峰。- 7 -(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
20、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纵向发展角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必拘泥于全部答出所列出的几个朝代,能够任意答出三个时期(其中必须包含隋唐时期)即可,但是答出的三个时期要能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论证充分,每一个时期的论述应能说明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非单纯地罗列史实。)示例 3: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亦可。)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