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doc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春秋晚期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 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 )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B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D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解析:选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主要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等级制度,对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诸侯割据势力的出现,礼崩乐坏,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前面
2、分析可知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但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故 D 项错误。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君主制 D郡县制解析:选 B。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阐述
3、的是西周分封制,故 B 项正确;君主制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 C项错误;郡县制,与材料中“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不符,故 D 项错误。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解析:选 A。材料“一个家族”体现的是血缘宗法, “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体现的是宗族内的尊卑秩序,据此可得出这种建筑布局受三代以来宗法制度的影响,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福建民居一楼之内一般
4、居住着一个家族” ,可知土楼属民居,楼内住着一个家族的人,与皇权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内的长幼尊卑,与相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的宗教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 ,体现的是家族内的关系,非邻里关系,故 D 项错误。4(2018德州高三期末)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B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2C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解析:选 D。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政区划界的原则的变化,没
5、有涉及政区的数量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犬牙交错划界逐渐占据上风,因为自然地形划界是促成地方割据的重要的因素,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交错、相互制衡的原则来划分行政区域,“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也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5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 )A魏晋九品中正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C元朝
6、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解析:选 B。魏晋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中的宰相制度无关,故 A 项错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其中尚书省始于东汉时的尚书台,与中书省(原为内史省)和门下省原来都是皇帝的秘书侍从机构,主要是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发展到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符合材料“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故 B 项正确;元代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权力很大,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清代设立军机处表明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此时宰相制度已被废除,故 D 项错误。6(2018湛江模拟)唐太宗贞观三年正式确立史馆修史制度。据载在武后、中宗之前,史馆“每
7、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 , “然今馆中作者,多士如林,皆愿长喙” ,导致“傥(同倘)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贬,言未绝口,而朝野具知” 。由此可知,当时( )A史官个人才能得到发挥B史书修撰管理严格C史官与大臣间矛盾尖锐D修史制度需要改革解析:选 D。材料“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意思是每次想要记一件事,记录一句话,都要停笔想一想,不停的构思,所以是不利于史官个人才能的发挥,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史书修撰的严格管理,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傥(同倘)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贬,言未绝口,而朝野具知”可知有“告发”现象,不能说明史官与大臣间的矛盾尖锐,故 C 项错误
8、;据材料“多士如林,皆愿长喙”可知史官众多带来弊端,所以需要改革,故 D 项正确。7(2018蚌埠高三质检)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 )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 B由不公平到公平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 D由封闭到开放解析:选 D。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分别体现了道德、门第、才学的选官标准,故 A 项错误;三种选官制度,依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都不能全面选拔人才,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故 B 项错误;世官制才体现重视血缘,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9、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可知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为不具有士人身份的学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体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故 D 项正确。8(2018太原模拟)清朝政治的特色,就是对规矩和习惯的依赖。日常的国家事务,3往往依靠会典与则例来办。即使皇帝本人,一般也要顾及规矩的规定,不肯随便突破藩篱。这种政治上的循规蹈矩( )A引起地方对抗中央 B造成皇帝怠于政事C导致改革积弊困难 D形成权臣专政局面解析:选 C。材料说的是统治者对政治改革的态度,与地方对抗中央无关,故 A 项错误;统治者政治上的循规蹈矩并不能说皇帝对政事的怠慢,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清朝处理政务会依据样本来处理,这就会导致皇帝或是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过关 检测 人民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