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学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1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考点梳理考点一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股市虚假繁荣,分期付款。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1)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国内局势: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考点二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1.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1)背景:30 年代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
2、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国家福利制度。(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考点三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
3、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粮食税;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考点四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1.确立: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
4、和农业集体化而确立。2.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高度集权与专制。3.评价(1)积极:短时间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4.调整(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答题术语考点一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
5、经济危机1.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2.自由生产、自由竞争、自由经营是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原则。考点二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1.罗斯福“干预”经济的本质含义是加强计划调控而不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2.购买并销毁大量农产品及牲畜,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3.解决长期性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考点三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排斥商品贸易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运转,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2.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是向社会主义过
6、渡的正确途径。考点四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斯大林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获得较大发展。2.斯大林模式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做工作重心的思想,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思维导图】3五年真题1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表 3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 1930 年 1930 1931 年烟煤业 -12.3 -
7、19.1金属矿业 -6.6 -18.3制造业 -7.2 -11.3据表 3 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C【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 1933 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 C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 D 项错误。2 (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
8、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 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 ,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4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答案】B3 (2018江苏高考18)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
9、案】C【解析】材料中“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仍是重工业,故 B 项错误;材料中“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 “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 C 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下放的是管理权,材料中“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仍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并没有削弱,故 D 项错误。4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1959 年,苏共二十一大
10、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 7 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 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 A 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而且马歇尔计划在 1951 年已经结束,故 B 项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 D 项错误。5 (2018
11、海南高考11)1956 年 12 月,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5A万隆会议召开 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 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C6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
12、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根据“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战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 ,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 ,
13、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 C 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 D 项错误。7 (2017江苏高考18)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 1990 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农业(%) 工业(%) 服务业(%)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表中数据表明( )产
14、业时 间国家 地区6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答案】D8 (2017海南高考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答案】B【解析】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建立,故 A 项错误;1918 年夏到 1920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受到战争的破坏,苏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故
15、 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时期,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重工业有显著的发展,与材料“经济进入停滞状态”不符合,故 C 项错误;德军入侵时期是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9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710 (2016海南单科23)
16、表 1 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表 11950 年 1970 年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表 1 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美国的服务业由 551 到 647,日本由 423 到 484,德国由 396 到 450 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有贡献,故 A 项正确;农业美国由 72 到 29,日
17、本由 260 到 36,德国由107 到 33 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 50 年代到 70 年代这些国家经济问题飞速增加,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 B 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 C 项错误;由表格中德国的工业由 497 到 517,比第三产业 450 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 D 项错误。11 (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18、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8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12 (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解析】战士共产主义的政策推行的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方面只涉及到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到集体农庄农户,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没有推行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 B 项错误;斯大林时期,从 1929 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到 1937
19、年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的农户总数的 93%,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斯大林的模式确定有直接关系,故 C 项正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等,这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 D 项错误。13 (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9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C14 (201
20、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 19291938 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A【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呈下滑趋势;苏联由于独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外,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迅速发展,呈上升趋势,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1929 至 1933 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 B 项错误;苏联在 1929 至 1938 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 C 项错误。15 (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 19201940 年的美国经
21、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10A19211930 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 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答案】D16 (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 “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22、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答案】D【解析】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 1941 年珍珠港事件之后,而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 1933 年,故 A项错误;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故 B 项错误;1941 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新政提案的顺利通过,故 D 项正确。1117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
23、4)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B18 (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 1920 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C【解析】 “私营企业纷纷涌现”是在 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在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时期,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题干强调“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核心 考点 突破 专题 11 现代 世界经济 模式 创新 调整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