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 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考点梳理考点一 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1.新思潮的萌发(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4)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2.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3)主张:自强、求富。(4)实践: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5)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考点二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早期维新思想(1)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2)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行动。2
2、.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3.民主共和思想(1)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2)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考点三 学习思想文化21.民主、科学
3、(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考点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让中国人民站起来(1)国民大革命时期: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4、”的思想。(3)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4)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5)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2.邓小平理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2)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1992年“南方谈话”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5)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三
5、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期党建问题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答题术语考点一 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1.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拓宽了国人视野,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2.“中体西用”思想是调和中西理性的文化抉择,是洋务运动的理论框架。3考点二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中国人由学器物向学制度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维新思想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为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3.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考点三 学习思想文化1.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2.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
6、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考点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中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思维导图三年真题1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
7、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42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8、权的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故 B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 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而且材料中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方式,故 D项错误。3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
9、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4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5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 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
10、议制,故 B项错误;由材料“1923 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故 C项正确;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 D项错误。5 (2018海南高考10)1945 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
11、性质的国家【答案】B【解析】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 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 B项正确;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 ,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 D项错误。6 (2018天津高考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 1956、1969、1982、1992 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 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高频词会议社会主义阶级
12、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 84 335 288 27 24 28 121 38 68 56A B C D6【答案】B7 (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 “英吉利” “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13、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 A项错误;材料中“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 B项错误;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 C项正确;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 1848年时间不符合,故 D项错误。8 (2017海南高考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
14、为“大戴礼 (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 )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 ,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79 (2017上海高考1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 “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 “中学为体”是指( )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 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答案】A【解析】“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5、维护清朝统治,故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故 A项正确;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辅助,故 B项错误;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手段,故 C项错误;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形式,故 D项错误。10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
16、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答案】B11 (2017北京高考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 谜底8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海军 浜成汤国旗 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的器物的影响, “浜”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 “商标”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 “达尔文”
17、收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因此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化,故 A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影响包含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不止停留在器物层面,故 B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表明一定程度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能据此说明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冷落,故 C项错误;表格中只是说明中国民众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大众生活全盘西化盛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D项错误。12 (2017.4浙江高考11)20 世纪使革命的世纪,一场故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A “民主共和” B “革命统一战线”C “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
18、 “工农武装割据”【答案】C【解析】 “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旗帜,故 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不是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故 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故 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的指导思想,故 D项错误。13 (2016上海单科18)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9【答案】B14 (2016新课标全国卷
19、文综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 ,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 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 B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 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 19世
20、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而不是甲午战后,故 D项错误。15 (2016天津文综7)直到 1917年初, 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A16 (2016上海单科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10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21、C 民报 D 申报【答案】B【解析】 “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宣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刊物。时务报是梁启超主笔宣传维新思想的刊物,故 A项错误;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故 B项正确;民报是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故 C项错误;申报是近代主要的商业报纸,不符合题意,故 D项错误。17 (2016海南单科18)1919 年 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
22、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答案】C【解析】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 A项错误;由“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 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向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故 C项正确;由此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
23、入传播的阶段,故 D项错误。18 (2016北京文综18)20 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1119 (2018天津高考13)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受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核心 考点 突破 专题 10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20 世纪 重大 理论 成果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