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二资源问题精准培优专练.doc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二资源问题精准培优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十二资源问题精准培优专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培优点十二 资源问题一、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培优指南】1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条件评价(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 ;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优先开采) ;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先开采) 。(2)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基础好Error!拉动强Error!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2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1)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2、;传统产业衰落。(2)转型措施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3新能源开发条件评价(1)能源储量多少。(2)距消费市场远近。(3)开发难度大小。(4)开发技术高低。(5)开发资金和基础设施等。典例 1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如图为南海全年
3、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2)题。2(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地 B地C地 D地【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海域东北和西南海域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高,风能资源丰富,冬季我国受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该海域处在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南侧,盛行东北风,故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第(2)题,风力发电站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且风力发电成本较高,故风力发电站通常建设在风能资源丰
4、富、经济发达而常规能源不足、对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图中地风能资源丰富,且靠近经济发达、常规能源不足、对能源需求量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目前在图中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答案】 (1)A (2)B 二、流域的综合开发【培优指南】流域的综合开发(一)分析思路(二)答题规范1水利工程建设的条件(1)自然条件:3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水量 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落差 河流落差大地形、地质 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工程的建设(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2河流的航运条件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地形 地形平坦,水
5、流平稳径流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冰期 无结冰期(或冰期短) ,通航时间长自然条件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3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常用答题用语治理原则 治理措施上游 调洪 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 分洪、蓄洪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 泄洪、束水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4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1)有利影响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2)不利影响多从工程本身以及其对上游和下游的影响进行阐述。典例 2 如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
6、( 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4(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 中分别对应的是( )A、 B、C、 D、【解析】第(1)题,随着流域的开发,流域内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居民点增多,地面硬化面积随之增大,地表径流增多。第(2)题,阶段该流域的植被较多,下渗较多,地表径流量小,流水汇集速度慢,P 处流量最高峰来得晚,而且峰值也较低,对应曲线;随着流域的开发,植被减少,居民点增多,地表径流增多,流水汇集速度逐渐加快,P
7、 处流量最高峰来临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阶段对应曲线,阶段对应曲线,故选 C。【答案】 (1)C (2)C 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培优指南】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
8、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生态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5效益典例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9、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BC 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京杭大运河北段已经淤塞,南段能通航,而丙地位于南段,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由图示海拔可知,丁地海拔高于戊地,丙地海拔低于丁地,所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丁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在丙至丁段无法实现自流引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戊地,所以能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
10、工程的水源地在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所以长江的水质备受社会关注;该工程会造成长江入海水量减少,从而会使长江向海洋输送的泥沙量减少;该工程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该工程会提高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答案】 (1)D (2)A 对点增分集训6一、选择题下左图为台湾海峡两岸分区域图。福建省莆田市荻芦镇建有该省最大的山区风电场,首次选用直径 90m 的大叶片风机,且朝向东北(如下右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设计该地风电设施的密度和叶片朝向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的分布 年降水量 风频 地形 日照时数A. B. C. D. 2. 该省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是( )减少酸雨的危害 发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专题 十二 资源 问题 精准 培优专练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