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准培优专练.doc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准培优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准培优专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培优点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优指南】突破全球气候变暖的“2 大原因” “4大影响”和“4 大措施”(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人为原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
2、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典例 1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次冰期(末次冰期) 、2 次冰期和 3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2C植被更
3、密 D海拔更低【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示经历 1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只经历 1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晚的,经历 3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经历 2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结合图可知果洛山经历 3次冰期,因此最早,太白山只经历 1次冰期(末次冰期) ,因此最晚,雪宝顶经历了 2次冰期,时间上介于其他两座山之间,因此 B项正确。第(2)题,气温越高,越不利于冰川的发育,因而气温高是无现代冰川发育的原因,B 项正确;点苍山与末次冰期分布的最低纬度相差不大,因而日照时数差异不大,A 项排除;植被分布与有无冰川发育无关,C 项排除;海拔在图中无法体现出来,D 项排除。【答案】 (1)B (2
4、)B二、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的分布的影响【培优指南】1地形对交通影响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如何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呢?第一步,以型定方式。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
5、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2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在农耕区,聚落是人们长期集中生活居住和生产的地方,需要有稳定的水源和农副产品供应(农业) 。可以说,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其实就是河流地貌的影响,是河流和河流堆积地貌共同的作用。从地形角度分析聚落分布,可分三步:第一步, “近水” 。分析河流水源状况,有时还可分析航运。第二步, “土肥” 。分析冲积平原提供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耕。第三步, “避险” 。选择较高位置,规避洪灾。典例 2 20世纪 50年代,在外
6、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3(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C耕地 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 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答案】
7、 (1)D (2)B典例 3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甲) 。据此回答(1)(2)题。(1)图乙中 AB 示意某段高速公路,则( )A该段高速公路向西北、东南延伸B该段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形区为鞍部C处可能有高架桥,处可能有隧道D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和向斜(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经济实力增强 汽车性能改善 科技水平提高 节省建设费用A BC D【解析】第(1)题,处为山谷,可能有高架桥,处为山脊,可能有隧道,选项 C正确、B错误。根据指向标可知该段高速公路向东北、西南延伸,选项 A错误
8、。两地的地质构造无法判断,选项 D错误。第(2)题,经济实力增强,科技水平提高,使人们可以克服4修建高速公路时遇到的地形障碍。【答案】 (1)C (2)A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培优指南】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 “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解题模版解答与“水资源”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典例
9、 4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5(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 2040 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 020 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 C、D
10、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故选 B。第(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 6080 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 A。第(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 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 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 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
11、需求量大,D 项错。【答案】 (1)B (2)A (3)A 典例 5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6(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故其绿水比例最大。其他三条河流流域
12、降水多,蒸发量所占比例较小。第(2)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地面蒸发,水分被农作物吸收,植物蒸腾增强,从而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水田改旱地,无法避免水分蒸发;干旱和半干旱区不适宜植树造林和修建梯田,故无法阻止地面蒸发。【答案】 (1)A (2)C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培优指南】1自然灾害分布的一般描述(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专题 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影响 精准 培优专练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