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8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强化练新人教版.doc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8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强化练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8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强化练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重点强化练(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建议用时:40 分钟)一、选择题(2018哈尔滨三中测试)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回答 12 题。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 B无蒸腾作用消耗C树冠遮荫效果好 D土壤硬化下渗弱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 B风沙C降水 D蒸发1B 2.D 第 1题,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积水作用强,A 错;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 对;没有树
2、冠遮阴,不存在树冠遮荫效果好,C 错;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D 错。第 2题,梭梭对融雪、 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 D。(2018河北唐山一中月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据此完成 34 题。【导学号:92040123】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 2 -A等高犁耕 B人工锄耕C等高条播 D平整坡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
3、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强度 B地表糙度C土壤结构 D风速大小3C 4.B 第 3题,读图,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填洼量最大的是等高条播。选 C。第 4题,地表糙度是指地表高低起伏、凸凹不平的程度;该地是黄土高原,地表糙度影响下渗、径流量、地表填洼量及水土流失量,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选 B。(2018福建厦门一中测试)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 56 题。5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4、)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6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5C 6.D 第 5题,甲图中,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于地表径流的下渗。说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选 C。第 6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乙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选 D。(2018江西临川一中月考)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巴西热带雨林面积迅速减少,生
5、态效应不断减弱。下图示意巴西雨林区在 19802005 年 6个不同地区的森林面积比和转移面积比(注:森林面积比为区域森林面积与该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转移面积比为发生转移的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据此完成 78 题。- 3 -7据图可知,区域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小的是( )AA 区域 BD 区域CC 区域 DF 区域8雨林大面积转移将最可能给当地带来( )A地面光照增多 B风力作用强劲C生物种群类型增加 D土壤盐碱化严重7C 8.A 第 7题,读图,C 区域森林面积比较小,但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比最大,说明森林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面积大,区域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小。第 8题,雨林大面积转移导致雨林
6、面积减少,地表裸露,地面获得的光照增多,A 对;该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风力作用弱,B 错;森林面积减少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 错;降水多,土壤中的盐类物质淋溶作用强,不易出现盐碱化,D 错。(2018广东实验中学测试)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 400余人对 15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911 题。9沙湖景区 15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增加景区经济收入B防治景区沙漠化C美化景区环境D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10沙湖景区对芦苇进行收割的季节是( )A初春 B初夏C初秋
7、 D初冬11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 )A增加土壤肥力 B杜绝废弃物排放C减轻大气污染 D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9C 10.D 11.C 第 9题,读材料,芦苇主要分布在景区,可以判断其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而非为了增加经济收入,C 正确,A 错误;芦苇属于湿地植被,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但不是景区的主要价值,D 错误;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会存在- 4 -沙漠化现象,B 错误。第 10题,由材料可知,芦苇干枯的季节会进行收割,结合芦苇的生长周期可知,初冬芦苇停止生长,处于干枯状态,适宜进行收割。选 D。第 11题,沙湖景区对芦苇进行收割,减少了火烧芦苇带来的大气污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专题 区域 生态环境 建设 重点 强化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