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5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训练.doc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5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5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训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专题十五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2018乌鲁木齐)列宁提出:“现在俄国社会主义政府面临着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是立即接受这个割地和约呢,还是马上进行革命战争。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不可能作任何中间路线的决定。 ”这里的“和约”指的是( A )A 布列斯特和约B 告俄国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 和平法令D 土地法令【解析】 十月革命后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与德奥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这一和约规定苏俄向德国割地、赔款,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故答案为 A 项;告俄国工人、土兵和农民书宣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排除 B 项;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
2、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排除 C 项;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排除 D 项。2(2018绵阳三模)1920 年 11 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D )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C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D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已经萌芽,苏俄经济政策有所调整。1921 年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带来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的状况下所进行的政策调整,其目的仍然是发
3、展社会主义,故答案为 D 项;新经济政策从 1921 年全面实施,排除 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1936 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排除 C 项。3(2018汕头二模)下表反映了俄国各工业部门工人平均工作时长(小时)的变化 纺织业 造纸和印刷业 木材加工 机器制造 化学部门1913 9.4 9.2 10 9.5 9.71926 7.4 7.4 7.3 7.3 7.4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俄国( B )A调整了工业国有化政策B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工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D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失调- 2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26 年工人的平均工作时长与 1913 年
4、相比有所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和时间信息可知,1913 年仍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1926 年是在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建立,B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均不能导致工人工作时长的减少;D 项与材料无关。4(2018开封一模)20 世纪 20 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 ,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B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B强调不均衡发展工业、农业的正确性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D说明苏联加快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
5、迫性【解析】 据材料“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斯大林强调暂时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迫切性,体现了不均衡发展的特点,故 B 项正确;当时苏联没有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故 D 项排除。5(2018聊城二模)苏联工业化初期,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的三个拖拉机厂和高尔基、莫斯科两个汽车制造厂都是用外国技术和设备建立起来的;十六个黑色冶金企业在“一五”计划的四年内进口的设备达一亿五千四百万金卢布。这一做法( D )A是新经济政策的
6、延续与创新B影响了苏联经济的独立发展C承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D有利于工业化的起步与推进【解析】 材料信息是苏联工业化初期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大量工业企业,这有利于工业化的起步,故 D 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否定了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这一做法有利于苏联经济的独立发展,故 B 项错误;苏联一直没有承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故 C 项错误。6(2018青州三模)1929 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 730 名。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 6800 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
7、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 D )A苏联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B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D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解析】 19291933 年正是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工厂停业,生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 “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表明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机遇发展本国经济,D 项正确;材料表明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并非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A 项排除;B 项中“抛开意识形态分歧”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 3 -国经济危机特定条件下,工程师和各国专家不属于过剩产能,排除 C 项。 7(2018上饶六校联考)192
8、9 年 10 月 1 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 70 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 A )A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成果B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C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D缓和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府的对立关系【解析】 据材料可知,苏联大力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及机器设备,推动了苏联工业化发展,A 项正确;西方经济危机发生于 1929 年 10 月 24 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工业化建设,而是强调苏联大力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排除 C 项;D 项“缓和了”说
9、法与史实不符。8(2018梅州 5 月模拟)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C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D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解析】 材料“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反映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禁止农民流动的政策,故 A 项正确;农民并不是反革命,故 B 项错误;居民证制度在城乡的差异主要是为工业化服务,不是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故 C 项错误;“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并不是主要目的,故 D
10、 项错误。故选 A 项。9(2018呼和浩特二模)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定期更新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的更新幅度很小,苏共二十三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 79.4%,到二十五大,连选连任者比例更上升到 83.4%,而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勃列日涅夫此举直接导致( D )A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B经济增长开始逐年下降C决策权利向个人集中D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僭化【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干部更新幅度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但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会演变为“僭化” ,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干部队伍更新幅度小,而不是国家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专题 复习 第三 部分 现代 世界 中国 15 俄国 十月革命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训练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