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doc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 仁政爱民B 有教无类C 兼爱非攻D 严刑峻法【来源】2018 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 承认土地私有B 建立县制C 奖励军功D 奖励耕织【来源】2018 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大大了提高军队战斗力。C 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废除井田
2、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有利于促进封建社会的确立。A 项不合题意;商鞅在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深远,B 项不合题意;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B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C。 4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2A 分封制的崩溃B 商鞅变法的作用C 兼并战争的后果D 百家争鸣的原因【来源】安徽省 2018 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D5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3、。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 牧野之战 B 涿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巨鹿之战【来源】山东省德州市 2018 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与黄帝无关。故 A 不符合题意;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炎黄部落大败蚩尤部落。故 B 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争霸的著名战役。故 C 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朝灭亡的关键性战役,发生在秦军和项羽的军队之间。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
4、中国古代的, “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来源】2018 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 “仁、义、信”都属于儒家思想的内涵。B 项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 ;C 项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 ;D 项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国” 。故选 A。37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 )A 奴隶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部县制【来源】2018 年湖北省黄石
5、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当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 项不符合题意;B 项是在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制度;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8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代表。据二十四节气推算,今天应该是A 立
6、夏B 夏至C 立秋D 立冬【来源】湖北省黄冈市 2018 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B9 (题文)将分封制郡县制厂卫制科举制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按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来源】湖南邵阳市 2018 年中考历史真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厂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科举制是隋朝首创的选官制度。按照朝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序是,排除4BCD,故选 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分封制、郡县制、厂卫制、科举制出现的朝代,然后根据朝代出现的前后排列顺序。10 (题文)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全球 14
7、6 个国家(地区)建立 525 所孔子学院“孔子热”在全球持续升温,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学者关注。下列就“孔子热”现象的议论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国学者:充分说明优秀文化没有国界B 乙国学者: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而出现,是中国国力增强的体现C 丙国学者:只有运用孔子思想才能解决好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D 丁国学者:孔子的很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符合人类的共同追求【来源】湖南邵阳市 2018 年中考历史真题【答案】C11某遗址“距今 6000 多年” “位于长江下游” “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来源】湖南邵阳
8、市 2018 年中考历史真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 6000 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他们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故 C 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 AB 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12孔子说“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是其所创建学派的核心思想。孔子学派的学说,从战国开始,成为天下之品学而发挥重要作用。从西汉到明清,基本处于独尊地位。而且,久而久之,这一学派的一些思想观
9、点不断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孔子创建的学派是:A 儒家学派5B 墨家学派C 道家学派D 法家学派【来源】湖北省孝感市 2018 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他提出“仁者爱人” ,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主张“爱人” ,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社会才会稳定。A 项符合题意;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 项不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 项不合题意;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BCD 三项不合题意,故
10、选择 A。 13周朝分封的齐鲁两个诸候国大致都在今山东境内,而山东简称“鲁”与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关系最密切( )A 齐桓公“尊王攘夷”损害了周王的威信B 齐国综合实力远远弱于鲁国C 老子及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D 孔子及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来源】2018 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D14下图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6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来源】福建省 2018 中考历史试题【答案】B15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来源】福建省 2018 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
11、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由此可见,题干的“西周、王、侯、制度”与分封制有关,故 A 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的“西周”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是隋朝首创,故 C 不符合题意;行省制是元朝的政治制度,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6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7选项 时代 代表人物A 战国 孔子、屈原B 唐朝 李白、白居易C 宋元 苏轼、关汉卿D 明清 吴承恩、曹雪芹A A B B C C D D【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2018 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17
1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符号一:青铜器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据 CCTV-10百家讲坛(1)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文化符号二:瓷器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 ”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
13、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8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2)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文化符号三: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据陈炎海上
14、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3)据材料,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来源】山东省潍坊市 2018 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1)史实: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诸侯纷争。 (答对一点)意义:国家和权力的象征。(2)地位:成为重要外贸商品原因:制瓷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3)影响:丰富了丝路沿途人们的服饰,促进了海外丝织技术的发展。评价: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2)由材料的“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可以看出,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
15、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成为重要外贸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宋朝9人发明了指南针,造船技术先进,利于航海;政府鼓励市民多海外贸易;宋朝制瓷业等手工业发达;宋朝商业繁荣,来宋的海外商人较多,致使贸易发达等。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总结材料,获取信息。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认识材料的“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有关。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材料的“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认识到瓷器成为重要外贸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总结材料,得出中国丝绸外传产生的影
16、响,结合所学评价海上丝绸之路。18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古代篇)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材料二元世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食货志(2)材料中的诏令表明了元世祖治理国家的什么态度?元世祖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近代篇)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
17、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全集(3)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主张?材料中涉及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是什么?该内容在同盟会纲领中又是如何阐述的?10(现代篇)材料四下图是 1953 年-1957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情况表:1953-1957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时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1957 年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4)材料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
18、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五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5)材料中的“土地承包”与我国农村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来源】山东省泰安市 2018 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
19、卖,(2)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3)三民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逐步增长。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依据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可知,这反映了元世祖以农桑为本的思想,元世祖重视农业;依据课本所学,为了推广农桑种植,他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3)依据材料三中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
20、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阐发为“民族主义”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同盟会11政治纲领中阐发为“民权主义”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是指平均地权,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阐发为“民生主义” 。这是孙中山主张的“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从中可知涉及到土地内容是“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是指平均地权,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阐发为“民生主义” 。(5)依据课本所学,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
21、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负盈亏;这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开始富裕起来。19杰出人物是指在社会的某一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促进作用的人。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 1 人物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推行改革?此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2)图 2 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主张学习建立何种政治制度?(3)图 3 人物是那位政治家?他留给后世的最著名的法律文献叫什么?(4)图 4 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
22、创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来源】2018 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1)秦国;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裕的封建国家。(2)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3)拿破仑;法典 (或民法典 ,或拿破仑法典 ) ;(4)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解析】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物是商鞅,在战国时期秦朝推行了商鞅变法的改革;商12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图二的人物是康有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
23、戊戌变法运动主要效仿日本,想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20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的起源)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请写出下图中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 (思想的光辉)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
24、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育的魅力)材料三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13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请写出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及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中医的传承)材料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2010 年 11 月 1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图(4)由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全面阐述中医理论的医学著作名称及图的作者。(文化的弘扬)材料五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中 历史试题 分项版 解析 汇编 01 专题 中华文明 起源 国家 产生 社会 变革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