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农业的发展。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知识点一 “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2)农作物:_和水稻。(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_,教民耕作。(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先民们的农耕实践。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知识点二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_技术和铁制工具。(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_出现。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2.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知识点三 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
3、行_,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_。(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_。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破坏:贵族官僚地主利用各种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农民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2)表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 的方式剥削农民。土地高度集中,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现民众暴动。(4)结果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农
4、民阶级:提出“平均”的要求,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知识点四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_” 。(3)形式:_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徭役3(1)基本含义: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积极作用: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3)消极作用: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3.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
5、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知识点五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事业的发展(1)远古:大禹平息洪水危害,并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_工程和郑国渠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 ;_成功治黄河等。2.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3)明清时期出现了_。【图示巧记】 农业耕作方式与经营方式的演进【易错防范】 理清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
6、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 商周井田制4(1)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2)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3)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图示巧记】 古代土地兼并的影响【易错防范】 自给自足富足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 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
7、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指在同一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2)粟 (3)耒耜知识点二1.(2)牛耕 (3)耧车 (4)曲辕犁知识点三1.(1)井田制 (2)土地私有制 (3)均田制 2.(2)地租知识点四1.(2)泰半之赋 (3)田亩税知识点五1.(2)都江堰 (3)王景 2.(3)风力水车主题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5史料探究1.农业的耕作方式史料注:注意观察图一的犁杠是直的,而图二犁杠是弯曲
8、的。 思考 图二与图一相比有何优点?反映了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答案 优点:减轻了自身重量,使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随心所欲;耕作平稳,利于水田使用;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方式:铁犁牛耕。影响: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农业的经营方式史料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注:“耦”二人并耕;“千”概数,言其多;“耘”除田间杂草。思考 史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组织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 由集体耕作制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耕作制过渡。3.水利与灌溉技术史料 唐朝水
9、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注:“水能利物”意为运用水利。思考 上述史料中描述的是哪一种农业工具?有何意义。答案 唐朝的水转筒车。实现灌溉工具由人力、畜力到水力的变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论形成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营方式看,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2.从生产方式看,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63.从农业结构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4.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并不断强化。拓展延伸 中国
10、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在使用的动力上,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在农具种类上,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主题 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史料探究1.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注:“男” “女” “桑麻” “头白不出门”为
11、史料关键信息。思考 史料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答案 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影响小农经济的因素史料一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一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史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救荒活民书注:“赈贷”是中国传统救荒政策的一项具体内容。思考 分析上述史料,归纳导致小农经济破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答案 徭役沉重、土地兼并、赈灾不及
12、时、自然灾害。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特点(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3.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主题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史料探究1.井田制史料注:中间一块为公田(八家躬耕,所得归属于贵族),周边八块为私田(八家一人得
13、一家,所得归每家所有)。思考 史料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答案 反映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周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封建土地私有制史料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注:彘(zh),豕也,即猪。思考 史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的土地制度有何不足?根源是什么?8答案 变化: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不足:土地兼并严重;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时期 表现形式 特点奴隶社会(商周) 井田制 名义上属于国有,实际归国
14、王所有地主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封建土地国有制 主要形式有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补充课堂小结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推动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往往激起民众的暴动。3.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1.(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课时 中国 农业 经济学 人民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