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2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课件.ppt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2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2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2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四大发明,蔡伦,阿拉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文艺复兴,2.数学、天文和历法 (1)数学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唐末,封建制度,北宋,地理大发现,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创制浑仪、 等天文观测仪器。 (3)历法
2、夏朝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元朝郭守敬编订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简仪,授时历,3.农学和医学 (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 、元朝王祯的 和明朝徐光启的 ,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著作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 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明朝李时珍编著的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黄帝内经,张仲景,本草纲目,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文学
3、成就 1.演变,现实主义,市,民阶层,2.特点:自由化、世俗化。,知识分子,(二)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2.书法艺术 (1)两个阶段:魏晋以前为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主要成就 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 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 、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草书魏晋以来,名家主要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 、怀素等。 行书 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王羲之,(三)绘画艺术,个性,送子天王图,(四)戏曲艺术 1.产生:中国戏曲
4、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成熟: 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流传: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 ,流传甚广。,元杂剧,昆曲,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文人画,郑板桥,4.京剧 (1)形成条件:明清时期,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荟萃;乾隆庆生,四大徽班进京;几代艺术家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2)发展历程,(3)艺术特征: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将唱、念、做、打结合起来;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象征虚拟。 (4)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 ”,
5、在人类文艺殿堂上大放异彩。,国粹,重理解,1.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命运不同的原因,2.中国书画艺术 (1)“晋人尚韵”。魏晋士人以清高自诩,崇尚道教思想,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即为“尚韵”,即讲究风度韵致,展现出“魏晋风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 (2)“唐代尚法”。唐代书法总体倾向都是重视法度,对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实行了规范化和精微化。唐人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在崇尚法度的风气之中,出现了森严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体现了唐帝国开拓向上的精神。 (3)“宋人尚意”。宋代书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不泥古法,提倡适意的艺术主张与个性特征,这是与宋代商品经济
6、的发展和文人艺术的兴起密不可分的。宋代以来的文人画,融合书法、篆刻、文学、绘画等艺术于一体,讲究“意境”,表达作者的品性风格。 (4)“元明尚态”。即元明时期的书法偏重于摹仿,大都以唐人笔法,写魏晋人书貌,形成了书法仅注重在字形上刻意求好的总趋势。 (5)清人尚变。即清代艺术体现出求变的特色。这是与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东西交流的频繁密切相关的。,3.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 从汉赋、唐诗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语言呈现出由词藻华丽、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4.中国五种主
7、要字体的特点,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重实用、轻实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 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是专门用于冶铁的水力鼓风机。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
8、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析】材料中“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水排在1 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早,长期领先于世界。“专门用于冶铁的水力鼓风机”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对西方影响巨大。“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 【参考答案】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重实用轻理论;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深
9、化拓展,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自成体系,独立性和排外性强。中国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地形上多是平原和丘陵,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农业生产和各种手工业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形式,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缺少交流的情况下,中国各学科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科技体系。如中医理论。 2.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大一统的结构体系。统一的封建国家一方面为古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古代科技也必须服务于大一统封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需要。一些大型著作的修撰、水利工程、天体测量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在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下由政府组织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的。另外
10、,绝大多数核心技术也都掌握在官办手工工场及其人员手中。多数对各门科学技术有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或技术专家都出身于官僚家庭,有的就是当时的高官。在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的科技成就也只有在政府的组织实施下才能取得。,3.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明显的儒学化特征。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强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讲究“天人合一”。中医理论就是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宇宙观的代表性成就。 4.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古人认为天体现象能反映天命,关系王朝的兴衰,所以天文历法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天文历法测算需要数学,数学学科因此发达。同时数学也与土地丈量、地图测
11、绘、赋税计算、水利工程建设等实用事务有关。 5.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从分布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国计民生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医学等领域,其他领域涉及较少。,二、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1.经济方面:自然经济占主导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科技发展缺乏市场需求的推动。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与科学萌芽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 2.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绝对的权力首先造成了人格奴性与精神的束缚,其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思想界的封闭和科学精神的匮乏。 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12、教育落后,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科举选拔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标,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了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4.对外关系: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5.中国传统科技体系自身的缺陷的影响:中国古代科技一方面自成体系,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保守性和排外性。到了明清时期,它的保守性、排外性日益突出,对外来的科学技术的吸收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和排它性。如,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方科技知识,就没有被中国科技体系所吸收。,主题二,失落的发明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材料 宋朝时期出版的书籍有历史、
13、经典古籍和有关农业及文学的著作等,数量逾五百种,其中部分得以大量印行。本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拥有极高的水平,而当时欧洲却正处于黑暗时代。11世纪还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在当时应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事实并非如此。“毕昇去世后”,沈括这么写道,“他的活字技术成为我表亲名下的财产,直到今天仍被珍藏。”由此可知,活字版成为私人的传家之宝,而非全国人民得以享用的资源。 施拉姆人类传播史,【解析】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命运可根据“活字版成为私人的传家之宝,而非全国人民得以享用的资源”概括。原因需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分析。从社会需求不足、传统观念束缚、自然经济封闭性、极高水平的雕版印刷对新技术应用
14、的阻碍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命运:成为私人传家宝,未得到推广。 原因:雕版印刷水平高,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封闭性;农耕社会对文化的需求相对不足;中国传统观念对先进技术不重视,推广意识不足。,【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毕昇活字印刷技术的命运及原因。,深化拓展,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1.儒家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的动机 其一,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其二,出于“仁”“孝”之德;其三,出于经学的目的。比如,数学以解决实
15、际问题为基本框架和内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大都与国计民生有关;天文学讲“敬授民时”,地理学讲治国安邦,医学讲治病救人,也都与国计民生相关联。再比如,古代研究医学的动机在于落实“忠孝之心、仁慈之性”。,2.儒家经典是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 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就古代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和农学五大学科而言,周易等著作中包含某些数学知识,诗经尚书尧典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以及春秋等著作中包含某些天文学的知识,尚书禹贡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等著作中包含某些地理学知识,周易礼记月令等著作中包含了与医学有关的知识,诗经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等著作中包含农学知识。应当说,儒家经典中具备了古代科学家
16、从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实际上成为许多科学家的知识背景,成为他们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儒家的经学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古代的科学研究由于与儒家的经学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前人的著作而展开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经典的传统。古代科学家首先必须尊崇儒家经典,尤其是包含科技知识的那些儒家经典。此外,科学中的各个学科也都有各自的经典:数学上有“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缀术等;天文学上有周髀算经甘石星经等;地理学上有山海经水经等;医学上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等;农学上有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这些经典是各学科的科学家所必须尊崇的。由于尊
17、崇经典,所以科学研究只是在经典所涉及的范围内展开,只是在对经典的诠释过程中有所发挥。先有九章算术,后有九章算术注;先有水经,后有水经注;先有神农本草经,后有神农本草经集注,诸如此类。这与儒学的经学方法是一致的。尤其是,明清之际,西方科学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科学家大都持“西学中源”的观点,并且采取引中国古代经典解释西方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科学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袭了儒学的经学方法。,主题三,世俗化、自由化趋向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演进,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
18、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明代小说繁荣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周先慎明清小说,【解析】第(1)问,解答时紧扣设问中的限制词“世俗化趋势”,将材料所述和所学知识结合概括说明,注意从多个角度思考。“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体现了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19、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体现了民间娱乐对艺术发展的要求。另外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市民阶层消费能力提高等促进了唐宋以来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发展。 【参考答案】(1)推动因素:古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等。,【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解析】第(2)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反映出明代小说通俗易懂,适应大众需求。 【参考答案】(2)特色: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古代 中国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12 科技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