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ppt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主题一 列强侵华加剧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清政府政策调整:面对进一步发展的内忧外患,清政府调整政策,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5)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6)学习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7)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二、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四大突破及原因 (1)突破 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原因 经济: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阶级力量: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民族危机:辛丑条
3、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1(2018高考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甲午战争的进程是由中日双方决定的,欧美的舆论宣传最多只能影响但并不能左右战争进程,故A项错误;日本
4、将中国包装成专制独裁的代表并非为了改变中国的君主政体,而是为了在舆论上争取西方的支持,故B项错误,面对日本对西方舆论的争取,清政府却无所作为,反映了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西方媒体的说法反映出日本获得了西方舆论的支持,并非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8高考江苏卷)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18
5、51年爆发,与材料中 “从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不符,故A项错误;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与材料中“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怕的是外国占路权”“近代四川”相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与五四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与材料中四川保路运动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7高考全国卷)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
6、,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题干材料反映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留日学生人数较多,而这些地区正是近代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其他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近代交通较少,留日学生也少,故A项正确。当时反清革命运动已经兴起,主要集中在两广;到武昌起义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地区才转移到长江流域。留日学生的多寡与革命运动的涨落未形成对应关系,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鼓励中国人到日本留学
7、,未有省份限制,材料也未反映清政府留学政策的变化,C项错误。日本在华势力范围在福建,但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其他省份留学生也多,D项错误。 答案:A,4(高考经典题)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理解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包括了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的趋向,故选B项。答案:B,
8、1(2018山东临沂模拟)学者马勇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西文化冲突、地方政府的偏袒等因素是义和团运动的触发点。但仅仅说到这里远远不够,依然显得太抽象,很显然,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还有具体原因,即马关条约。”这是因为这个条约 (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B给予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权C又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解析: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大规模的拆迁、征地,让无数农民脱离土地,成为流浪者,而各级官吏的不尽责和偏袒,使中西文化冲突加剧,故选D项。 答案:D,2(2018江苏盐城质检)1901年2月,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发出上谕,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
9、与国之欢心”,还声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体现出清政府 ( )A以主权换治权 B主动赔款割地C甘心做傀儡 D失去民心民意解析:据题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等信息,体现出了清政府为了能够继续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惜出卖国家权益,故选A项。答案:A,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
10、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解析: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同,没有继承性,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并不是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故D项错误。答案:C,4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解析: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颁布了临
11、时约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发展,故选C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革命中反帝的任务,故D项错误。答案:C,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主题二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不断瓦解和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得到独立发展。 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 (1)从特点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变化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有利于
13、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深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外界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商店、银行等,租界里的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政治因素: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经济因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科技因素:自然科学的发展,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等传入中国,改变并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教育因素:新式学堂增加,接受新式教育的人员增多,加快了新式生活的推广。 思想
14、因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传播了近代思想,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提高了接受新生活的能力。,1(2017高考全国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据题干可知,19世纪末“邮政、银行、铁路、小轮”的出现,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民间出现办厂热潮,这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关,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A
15、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材料中的企业为官督商办企业,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增加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 答案:D,2(高考经典题)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解析:据材料“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可知,民国初期出现了规定专利保护期限的法规,这有利于企业自由竞争,故选B项。答
16、案:B,3(2017高考全国卷)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材料中产品广告与“国之进步”“人民精神”等新思想相联系,取得巨大成功,体现当时民众对新思想的推崇与追求,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1913年”不符;C、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答案:B,4(高考经典题)18
17、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解读题干可知,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选B项;A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排除;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排除C项;D项没有体现出易服的原因,排除。答案:B,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高分 二轮 复习 近代中国 觉醒 探索 甲午 中日战争 五四运动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