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5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 标 导 航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5.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6.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内 容 概 要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和特色。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区域整治与区域发展,而本章作为这部分内容的开篇,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
2、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章共两节内容。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区域发展与国土整治研究的统领。首先介绍了区域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特征。然后从两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是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是研究手段和技术支撑。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教材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组
3、成、工作原理和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其中重点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学 法 点 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重点,它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于后面各章节的内容中,因此在学习时应将其作为模板,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补充、完善、提高,从而形成区域分析的能力。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多为学科前沿知识,平时所见较少,是学习的难点,学习时不要过于深究“3S”技术的工作过程,而应把精力集中到“应用”的学习上。,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前新知导学,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具有一
4、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_,其内部的特定性质_。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_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存在差异。,指标和方法,边界,相对一致,生产、生活特点,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地理环境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亚热带季风,大陆性,水田,黑土,石油,(2)生产活动差异,水田耕作,水产,一,综合,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疑难点拨: 1区域差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区域的划分是人依据不同的标准和需要划分出来的,具有主观性。 2区域内地理环境各要
5、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3区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甚至在同一个区域内部也会存在细微的不同;而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划分出来的相对的整体。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一般经历协调、不协调、再协调的过程。,1判断正误。 (1)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 ) (2)纬度位置是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 ) (3)雨热同期是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在发展农业方面存在的共同区位条件。( ) (4)任何区域发展经历的阶段都是相同的。( ),解析:(1)大多数的区域,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边界具有过渡性,但行政区的边界具有明确性。 (2)长江三角洲由于纬度
6、低于松嫩平原,其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所以其年平均气温高于松嫩平原。 (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分别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它们都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4)大多数的区域都经历了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发展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2问题思考。 (1)有人说区域的划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双重特点。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有哪些? (3)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早期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为什么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达? (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粮食单产高,但为何商品
7、率低?,答案:(1)赞同。从区域的内涵上分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地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故体现了区域划分的客观性;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指标的选定体现了划分又有主观性的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充沛,雨热同期,地势平坦,符合水稻生长所需的条件;本区地块较小,水稻管理需要大量劳动力,本区人口稠密,可以满足水稻精耕细作的需要;水稻单产高,可以满足较多人口的需要。 (3)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只能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木棒、石器等)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黄河流域土质疏松,利于简单工具的耕作,而长江流域土质黏重;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可以利用较早掌握的灌溉技术发
8、展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沼泽众多,排水难度大;黄河流域平原广阔,利于交通运输,而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网成为了交通的阻隔。,(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夏季高温多雨,作物可实现一年两熟或三熟,加之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但是由于人口稠密,地块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人均粮食占有量低,因而商品率低。,课堂互动探究,1区域的含义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知识点一 区域的内涵和特点,2区域的特点,1读下图,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
9、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B,C,【解析】 第(1)题,图中是干湿地区及农业类型分布简图,反映不出面积大小、形状及边界的具体位置,故不选A。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是区域划分的基本标准,从分界线上也可以反映出相对一致性,故B正确。在干湿地区及农业类型中,图中并不能体现出区域进一步划分的信息,因此不存在下一级区域,故不选C。400毫米、800毫米分界线虽是理论上的分界线,但并不明确,其界线是过渡性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 区域 发展 影响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03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