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同步课件(新版)北师大版.pptx
《2019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同步课件(新版)北师大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同步课件(新版)北师大版.pptx(7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知识点一 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图象法是我们表 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2.在利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 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 变量. 3.借助图象,过某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可以知道自变量取某个值 时,因变量取什么值.,4.观察图象的关键是要抓住图象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以及这些点所对应 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值,利用图象可判断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图象呈“斜向上”的形状,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呈 “斜向下”的形状,表示因变量
2、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5.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1)何时血液中的含药量最高?是多少微克? (2)A点表示什么意义? (3)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2微克以上时治疗疾病有效,那么这个有效时 间多长?,解析 (1)2时时血液中的含药量最高,为4微克. (2)A点表示体内的含药量衰减到0微克. (3)服药后达到2微克的时间是1时,衰减到2微克的时间是6时,因此有效 时间是5时.,知识点二 行程问题 “路程与时间”图象和“速度与时间”图象 (1)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中,通常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路程, “水平线”表示停止. (2)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中,通常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速
3、度, “水平线”表示匀速运动. (3)在行程问题中,“速度与时间”图象和“路程与时间”图象是从两 个不同的角度描述行程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现将“速度与时间”图象和“路程与时间”图象各部分所表示的意 义作如下对比:,要注意区别,防止混淆出错.,例2 小明、爸爸和爷爷同时从家里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立即返回, 小明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是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 往返都是步行,三人的步行速度不等,小明和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相等, 每个人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用如图3-3-2所示的三个图象表示.根 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图3-3-2,(1)三个图象中哪个对应小明?哪
4、个对应爸爸?哪个对应爷爷? (2)小明家距离目的地多远? (3)小明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爸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分析 (1)由题图可以看出,A中图象表示去时用时长,返回时用时短,对 应爷爷;B中图象表示去时和返回时用时一样长,对应爸爸;C中图象表示 去时用时短,返回时用时长,对应小明.(2)由题图可以看出,小明家与目的 地的距离为1 200 m.(3)分别从A,B,C的图象中求出小明、爸爸和爷爷的 速度(速度=路程时间).,解析 (1)由题图可以看出,A对应爷爷,去时耗时长;B对应爸爸,去时和 返回时耗时一样;C对应小明,去时用时短,返回时用时长. (2)从题图可以看出,小明家距离目的
5、地1 200 m. (3)小明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1 2006=200(m/min), 爸爸步行的速度是1 20012=100(m/min).,题型 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图象 例 陈灿从家中出发,到离家1.5千米的早餐店吃早餐,用了一刻钟吃完 早餐后,按原路返回到离家1千米的学校上课,在下列图象中,能反映这一 过程的大致图象是 ( ),解析 陈灿从家中出发,到离家1.5千米的早餐店吃早餐,距离逐渐增大, 当吃早餐时,距离不变,当返回学校时,距离逐渐变小,到达学校后距离不 再变化.故选B.,答案 B,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按原路返回到离家1千米的学校上 课”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学校
6、在家和早餐店之间.,易错点 对图象的理解有误而致错 例 图3-3-3是陈老师早晨出门散步时,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的 函数图象.若用黑点表示陈老师家的位置,则陈老师散步行走的路线可 能是 ( )图3-3-3,解析 由于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保持不变,家是一个点,所以在那段时 间内行走的路线就可能是在以家为圆心的一段圆弧上.,答案 D,易错警示 由于不理解函数的意义,特别是不理解函数图象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表示“一段时间内离家的距离保持不变”,只能根据图象的形 状来选择行走的路线.,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直观想象 素养解读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 变化,利用空间形式
7、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 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 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 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 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提升数形综合的能力,发展 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 识;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典例剖析,例 某城市为了节约用水,采用分段收费标准,居民每月应交水费y(元) 与用水量x(吨)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
8、3-3-4所示,根据图象回答: (1)每月用水不足5吨时,每吨收费多少元?超过5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收 费多少元? (2)若某户居民某月用水3.5吨,则应交水费多少元?若该户某月交水费17 元,则该户居民用水多少吨?,图3-3-4,解析 (1)每月用水不足5吨时,每吨收费 =2(元);超过5吨时,超过的部 分每吨收费 =3.5(元). (2)若某月用水3.5吨,则应交水费3.52=7(元);若交17元水费,则该户居民 用水5+ =7(吨).,素养呈现 直观想象体现在借助于图形理解建立数与形的联系,进行数 学思考.本题要认真识图,明确图象表示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 图象上的点表示的意义是解题
9、的关键. 观察图象可以发现,当用水5吨时,刚好交水费10元,所以用水不足5吨时, 每吨交费 =2(元);当用水量为8吨时,交水费20.5元,所以超过5吨的部 分交水费20.5-10=10.5(元),故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交水费 =3.5(元). 所以居民用水3.5吨时,应交3.52=7(元),若交17元水费,则用水5+ =7(吨).,知识点一 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2017重庆八中期中)渝万铁路连接重庆都市区和渝东北中心城市万 州,是成渝地区铁路网主骨架线路之一.小明要在重庆北站坐高铁去万 州,他从家出发,步行至小区门口,等待了一会儿坐上出租车,出租车匀速 行驶到达重庆北站,小明下
10、车步行至取票口,在这一过程中,x表示小明从 家出发后所用时间,y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下面能反映y与x的关系的大 致图象是 ( ),答案 A 小明步行至小区门口, 随着时间的增加他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等待了一会儿, 他离家的距离不变; 出租车匀速行驶到达重庆北站, 速度变快且离家越来越远; 步行至取票口,速度变慢且离家越来越远.故选A.,C D,答案 A 根据题意,从20分钟到40分钟哥哥在书店里看书,离家距离没 有变化,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故选A.,3.(2017浙江义乌中考)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 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3-3-1所示(图中OAB
11、C为折 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 )图3-3-1A B,C D,答案 D 由均匀地向容器注水可知,单位时间内注水量相同.对于长方 体容器,底面积越大,水面高度上升的速度越小,根据图象可得,最上面的 容器底面积最小,中间的容器底面积最大,所以容器的形状可以是D.,4.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 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关系如图 3-3-2所示,那么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 天.图3-3-2,答案 4,解析 根据题意及图象可知,甲、乙合作的播种速度是(350-200)(3-2) =150(亩/天),600150=4(天),
12、所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4天.,知识点二 行程问题 5.(2017湖北鄂州中考)小东家与学校之间是一条笔直的公路,早饭后,小 东步行前往学校,途中发现忘带画板,停下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接到电话 后,带上画板马上赶往学校,同时小东沿原路返回,两人相遇后,小东立即 赶往学校,妈妈沿原路返回16 min到家,再过5 min小东到达学校.小东始 终以100 m/min的速度步行,小东和妈妈的距离y(单位:m)与小东打完电 话后的步行时间t(单位:min)之间的关系如图3-3-3所示,下列四种说法: 打电话时,小东和妈妈的距离是1 400 m; 小东与妈妈相遇后,妈妈回家速度是50 m/min; 小东
13、打完电话后,经过27 min到达学校; 小东家离学校的距离是2 900 m.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图3-3-3 A.1 B.2 C.3 D.4,答案 D 打电话时,t=0,对应的y=1 400,根据y表示的意义可知,此时小 东和妈妈的距离是1 400 m,正确;设妈妈回家的速度为x m/min,则16 100+16x=2 400,解得x=50,即妈妈回家的速度为50 m/min,正确;图象中 t=0时小东打电话,t=27时小东到校,所以小东打完电话后经过27 min到 达学校,正确;相遇后妈妈回家的路程为5016=800 m,小明到达学校 的路程为10021=2 100 m,所以小东家离
14、学校的距离是2 900 m,正确. 故选D.,6.(2016山东文登期末)周末,小明从家骑自行车去图书馆,他骑了一段时 间,想起要买只笔,于是折回到刚经过的文具店,买到笔后,继续骑行到达 图书馆.他离家的距离s(m)与所用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如图3-3-4所示.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距图书馆 m,小明在文具店停留了 min; (2)本次去图书馆的途中,小明一共骑行了多少m? (3)若小明从文具店出来后,仍然按照原来的速度骑行,求小明从家到图 书馆用了多长时间.,图3-3-4,解析 (1)1 600;4. (2)1 200+(1 200-800)+(1 600
15、-800) =1 200+400+800 =2 400(m). 答:小明一共骑行了2 400 m. (3)(1 600-800)(1 2006) =800200 =4(min). 12+4=16(min).,答:小明从家到图书馆用了16 min.,1.为了检测甲、乙两种容器的保温性能,检测员从每种容器中各取一个 进行试验:在两个容器中装满相同温度的水,每隔5分测量一次两个容器 的水温(试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最后他根据记录的水温画出了如图 所示的图象.观察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1小时时,哪个容器中的水温较高? (2)你估计检测员试验时的室温可能是多少?为什么? (3)你认为哪种容
16、器的保温性能更好些?说说你的理由.,解析 (1)甲容器. (2)20 ,因为最后两个容器的水温都保持在20 . (3)甲容器,因为甲容器的水温降低得缓慢一些,所以保温性能好些.,2.(2017广东揭阳揭西期末)如图是某地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根据图象 回答问题: (1)凌晨3时的温度是多少?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 (4)图中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解析 (1)凌晨3时的温度为23 .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37 、23 . (3)这一天的温差是14 ,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12小时.
17、(4)A点表示0时的温度为26 ,B点表示21时的温度为31 .,1.(2017北京中考)小苏和小林在如图3-3-5所示的跑道上进行450米 折返跑.在整个过程中,跑步者距起跑线的距离y(单位:m)与跑步时间t(单 位:s)的对应关系如图3-3-5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3-3-5,A.两人从起跑线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 B.小苏跑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林跑全程的平均速度 C.小苏前15 s跑过的路程大于小林前15 s跑过的路程 D.小林在跑最后100 m的过程中,与小苏相遇2次,答案 D 由题图可知,小林先到达终点,A错误;由题图可知,两人行程 相同,小苏用的时间多,故小苏的平均速度小
18、于小林的平均速度,B错误; 由题图可知,小苏前15 s跑过的路程小于小林前15 s跑过的路程,C错误; D正确.,2.(2017山东郓城期末)小明从家里骑电动车去体育馆,中途因买饮料停 止了一分钟,之后又骑行了1.8千米到达体育馆,若小明骑行的速度始终 不变,从出发开始计时,剩余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的图象 如图3-3-6所示,则图中a等于 ( )图3-3-6 A.1.8 B.3 C.3.6 D.9,答案 B 由题意知,后来3分钟走的路程是1.8千米,则速度为1.83=0.6 (千米/分钟),前2分钟骑行的路程是0.62=1.2(千米),总路程为1.8+1.2=3 (千米),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春七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三 变量 之间 关系 图像 表示 同步 课件 新版 北师大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0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