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根据南京条约 ,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 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答案】A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清政府的特殊国情;当清政府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 )A西方挑战清朝统治的合法性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
2、抗衡西方D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意思:清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可 知,皇帝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没有平等的观念,故 D 项正确。3下表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理由:(1)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2)提出的某 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1)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2(2)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 资政新篇具有近代化的因素,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地区
3、的经济起到了破坏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故 A 项正确。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答案】D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 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
4、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可知,徐中约认为日本取胜的原因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故 C 项正确。6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 )3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答案】A7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 “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
5、起来” 。由此可见( )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知,其突出的意义不在于民主科学,故 A 项错误;“中国人第一次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 B 项错误;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 D 项错误。81930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 ;同
6、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 。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A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B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C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答案】D【解析】材料罔顾前期进攻大城市的教训,轻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来星火燎原的发展势头,急躁冒进,是典型的“左”倾,故 D 项正确。49 “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 ”该言论是为了(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成重庆谈判【答案】B【解析】根据材
7、料“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可以看出应该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 A 项错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与题目吻合,故 B 项正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属于党外合作,故 C 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在 1945 年,故 D 项错误。101936 年 12 月 14 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在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举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 ”这一评论( )A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动机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
8、呼声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11.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 ”这说明( )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答案】D【解析】 “根本不应”说法太绝对,不长征只有死路一条,故 A 项错误;长征确实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但“不正确的决断”无法说明这一点,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观点并未显示长征本来是怎5样的,故 C 项错误;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
9、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损伤严重,这说明当时的作战方针是有问题的,故 D 项正确。12.某一历史文件中写道:“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据此判断这一文件( )A.促进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兴起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表明国共谋求实现第三次合作D.在形式上奠定了和平建国的基础【答案】D1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 ,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 ,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B认为公
10、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第二次鸦 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 ,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 ,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而英法等国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清政府进行交涉,在清政府眼里只有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而没有国家平等原则和国际法等近代外交的理念,故 D 项正确。14(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B强调发展对象
11、的民间性6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答案】C【解析】 “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可得出中西文化的结合,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 C 项正确。15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这体现了( )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大的社 会动员奇迹” “使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 “改
12、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等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 B 项正确。1620 世纪初,革命党人高举排满兴汉的大旗发动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中华民国建立后, 临时约法提出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这成为中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口号之一。这反映辛亥革命( )A消解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的现象B促使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有力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形成D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完全转型【答案】C17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B “工农武装割据
13、”下的土地革命7C1947 年启动的土地改革D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国民革命” “农村变动”等信息可知毛泽东描述的是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故 A项正确。181926 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 ”这说明共产国际(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C【解析】由材料“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
14、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可知重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人斗争而非工农联盟,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可知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指导,故 C 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 1927 年,故 D 项错误。19红军长征时,国民党军队对其围追堵截。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但西安事变时,面对党内要求审判蒋介石的呼声,中共中央却力主和平解决。这反映了( )A国共两党纲领趋于一致 B国共两党最终摒弃前嫌C中共放弃了革命的主张 D中共坚持民
15、族利益至上【答案】D20中国两次反侵略战争的时长、意志和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表 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8时间 国力 装备 中国军队损失 日占区 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结果甲午战争 9 个月 中国稍优 相当 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陆军1020 万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国家统一;某些地区民间出现反清活动。 战败投降抗战 14 年 悬殊 悬殊 原有空军几乎拼光;海军全军覆没;陆军牺牲、失踪约 400 万人。大半中国 由分裂到统一;同仇敌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完全胜利A. 经济实力 B民族意识C政府领导 D国际援助【答案】B211945 年 10 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
16、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中国”思想的表述,可以得知,在二战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中国,故 C 项正确。221947 年,国民党军队在美军协助下,进攻胶东半岛。人民解放军击退了进攻,俘获了若干美军人员,在对其进行教育之后,释放了他们。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另起炉灶”
17、的外交政策B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9C分化了美蒋之间的同盟关系D是审时度势的统战策略【答案】D【解析】美国干涉中国内战,侵犯了中国主权,但基于对世界形势和国共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考量,中共在对美军战俘进行教育之后释放了他们,这是审时度势的统战策略,故 D 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解放军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对胶东半岛的进攻,故 B 项错误。当时美国并没有放弃对国民政府的支持,故 C 项错误。23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B闭关锁国政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解读 热点 难点 突破 专题 08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