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
《(浙江专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挖命题【考情探究】5 年考情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考查热度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0,2 分海国图志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顺乎世界之潮流”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2018 浙江 4 月选考,31,10 分维新思想及其历史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4,2 分 文学革命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2017 浙江 11 月选考,10,
2、2 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史料实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2018 浙江 11 月选考,29,2 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历史解释 分析解读 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比很重,每次考试均有考查。从命题角度来看,重在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演变特点等,考查角度及方式相对灵活,如“睁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内涵、目的及意义。从试题类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会出现。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重在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复习本专题,应牢记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总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这一重要原理。因此,复习本
3、专题内容,第一,要与当时世界形势联系,那时西方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俄国 20 世纪初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方面,这些国家民主、自由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已在广泛传播。第二,要与当时国内的政治、经济相联系,有利于加深对本专题内容的理解。【真题典例】2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近代中国面对着民族救亡、民主启蒙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化使命,仁人志士不断地向西方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本专题讲述了鸦片战争以来到五四运动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需要紧
4、扣这个主题,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从而理解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理解中国政治经济变化对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前 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此,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9 世纪 60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提出“师夷长技
5、以自强”3年代 的口号,迈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9 世纪 90年代伴随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出现,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从早期维新派到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均主张君主立宪,宣传维新变法,1898 年的戊戌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主共和成为时代主流。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伴随十月革命的炮声和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脱颖而出,指引中国历史进入崭新阶段趋势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再到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
6、科学,直至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考点集训】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1.(2018 浙江宁波十校高三期末,7)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 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答案 C2.(2017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9)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
7、,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 1898 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京官们在 1898 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答案 B3.(2018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质检,11)梁启超在 1896 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A.批判了严复“中体
8、西用”观点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答案 D44.(2013 安徽文综,13,4 分)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 A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1.(2018 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11)近代有学者认为:“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今犹有敢播专制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
9、者,不问其为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一律认为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殄灭其丑类而后再造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中华维新之运命始有成功之望也。”这一言论意在( )A.利用进化论推动维新变法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C.批判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 D.提倡平易、通俗、新鲜的新文学答案 C2.(2018 浙江嘉兴选考测试,9)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人把批判矛头直指孔子,指出:“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下列主张同属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B.“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C.“禁用清政府
10、颁行的教科书,小学禁止读经科”D.“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答案 D3.(2017 浙江台州选考质评,9)1898 年苏报上写道“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从而濒临将亡的境地,这都是文言愚民祸国的罪过,“崇白话而废文言”,才能普及教育,使国人具备聪明才智,国家才能得以振兴。此观点( )A.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B.指出了文学改良的正确方向C.夸大了白话文的社会功效 D.揭示了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答案 C4.(2017 浙江绍兴选考诊断,10)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
11、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许多学者在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答案 D5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017 浙江高三“五校联考”,11)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
12、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A.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答案 D2.(2017 广东深圳一模,29)右图 1920 年 9 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C.象征国共两党准备第一次合作D.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答案 D3.(2017 浙江
13、台州选考教学质量评估,10)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其创作背景可能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运动爆发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 C4.(2017 浙江湖州高一期末,27)1918 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指出:“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为宣传“第三新文明”李大钊( )A.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C.在大学开设有关社会主义的课程
14、 D.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答案 C探史料探究一 “托古改制”康梁的维新思想史料呈现史料 1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6史料 2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
15、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史料 3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读史指导史料 1:在民族危亡之际,康有为等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
16、史料 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托古改制史料主旨史料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内容是开国会,定宪法史料背景根据史料 1 中的“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史料 2 中的“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史料 3 中的“今变行新法”可判断史料背景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图强来挽救民族危亡史料解读重点阐释面对严峻的形势,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改良而非革命,倡导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以满足现代的需要体现了康有为既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改制,又没有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特点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国会,定宪法,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史料认识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
17、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史料应用1.有学者认为,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根据史料 1 和史料 2 概括其“高明”在何处?导致维新派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高明之处: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阻力。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2.根据史料 3 总结康有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答案 康有为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仿效西方,制定资本主
18、义法律,大开国会,认为它是变法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探究二 破禁锢、启民智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史料呈现7史料 1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康有为(1898 年 6 月)史料 2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史料 3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
19、、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读史指导史料 1:康有为将孔子塑造成改革的形象史料 2:陈独秀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史料主 旨史料 3:体现维新思想失败后,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新道路史料背景史料 1: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史料 2:袁世凯为称帝,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倡导的民主共和格格不入史料 3: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实行专制独裁,先进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国道路史料解读 重点阐释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陈独秀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
20、碍,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倡导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史料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史料应用1.史料 1 和史料 2 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吗?出现这两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 没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2.根据史料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
21、是什么?答案 转变:宣扬马克思主义。因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推动。过专题【五年高考】8A 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1.(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0,2 分)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答案 D2.(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4,2 分)20 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答案
22、 C3.(2017 浙江 11 月选考,9,2 分)20 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答案 C4.(2017 浙江 11 月选考,10,2 分)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
23、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答案 B5.(2017 浙江 4 月选考,10,2 分)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倡
24、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答案 B96.(2016 浙江 4 月选考,9,2 分)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答案 D7.(2016 浙江文综,18,4 分)20 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版 年高 模拟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教师 解析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