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
2、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 ,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 “所交不限士庶” (朱熹增损吕氏乡约 )等新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3、。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 ,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刘克庄故宅 ) 。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 “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 ,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
4、吾国,下以藩吾身。 ”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 - 2 -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 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摘编自张帮炜从
5、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社会流动增大,社会富有活力。B. 宋代彻底改变了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C. 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完全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D.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
6、的认识有明显不同。B. 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 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D. 文章第四段列举苏辙、张俊、马季良等事例证明了宋代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士商相混的社会现实。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考诸试篇” ,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B.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 3 -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 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
7、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 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老戏台 -李亚强 夜戏散了,戏台下的吵闹声逐渐归于死寂。卸了妆的演员坐在连锅炕边大声喧哗,一边喝酒一边对着戏词,炉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墙壁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道具戏服,像一个个站立着的人,窥视着后台的每一个人。我兀自游走,穿上龙袍,端坐在这些人身边,像戏里的人,也像戏外的人。 多少年后,在梦里出现这样一幕,我的心依然感到震颤,这种恐惧是由外而内的,像一柄长剑,直插内心。我从梦里一下被揪起
8、,端坐在暗夜里。 那时候,庙很旧,里面供着三圣母,只有一个朱砂写就的牌位立在供桌上。没有泥塑像,这座土庙也是附近十里八乡村人的心灵寄托,求神告庙都少不得来这里烧一炷香。 那时候,土木结构的戏台也很旧,下雨的时候经常漏雨,戏台顶上的瓦片一年比一年少,村里人都在张罗着推倒老戏台再重建一座混凝土结构的戏台,但是一次次被搁浅。看戏的人少了,求神告庙的人多了,小小的土庙被翻新成了砖瓦结构的新庙,庙里的三圣母也有了具体的泥塑像,每年正月初一凌晨,村里人都要争着来这里烧一柱头香。 戏台就在土庙正对面不足 20 米的地方,一条原本直行的道路,到这里突然打了弯,就因为戏台的存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人都要组织一
9、场盛大的秦腔演出,名叫给神唱戏,小时候想不明白,神为什么那么爱看戏?长大了才知道,名义上是给神唱戏,实际上是给人唱戏。其实戏之于乡亲们,只是一种载体罢了,真正懂戏看戏的人微乎极微。很多人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空虚和农闲后的寂寞,所以大戏开场了,台下却是三三两两拉家常的。戏充当的是媒介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场地,也正是戏,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维系着那个年代人们之间的纯朴感情。 - 4 -一年农事的结束在年关,一年农事的开始是在二月初二。在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的早年间,唱戏基本是除了社火以外唯一的娱乐形式。小时候,村里还有一支剧团,平时大家都埋身在黄土地里,是灰头土脸的张三、李四、王五,当二月
10、初二临近的时候,这些人从黄土地抽身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穿上华丽的戏服,成了杨宗保、成了朱春登、成了秦香莲,成了人们不认识的人。 父亲曾经也是村里的一名秦腔演员,家里堆放着厚厚的戏本。那时候农村青年没有外流一说,一些喜欢唱戏的青年聚集在一起,组建了村剧团,最鼎盛的时候,甚至比县剧团还要辉煌,除了在本村演,还被邀请到其他村演。 后来,村里人知道新疆有煤矿、棉花,年轻人组队外流。父亲也放下了戏本,跟着村里的青年去了煤矿,日子过得比戏还苦,谁还去唱戏?村剧团散了,每年二月初二的大戏难以为继,给神唱戏成了一种应付,有时候请几个人的皮影剧团来糊弄,有时候请几个县秦剧团的演员跟原来村剧团的演员混合着唱。再
11、后来,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手里有钱了,直接请外地的秦剧团来唱戏。 娘说,今年村里请了宁夏吴忠的秦剧团,二月初二唱夜戏的时候,戏台上的电路烧了,唱了一半的戏突然中断了,半个小时后,看戏的人已经走了一半。电路再次接通,一折戏又从头开始唱。又过不到半个小时,电路再次烧断,此时台下的观众已经所剩无几,无奈的演员又从头开始唱这折戏。都说给神唱戏呢,三圣母庙就在对面呢,唱戏中断两次,连神也管不了了。娘在电话里这样感慨。 那晚,我在梦里看见,屹立了 40 多年的老戏台塌了,烟雾弥漫里,我看到那些村剧团的演员,一个个身着戏袍,如皮影一般在台下张望。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 年 10 期,有删减) 4.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这种恐惧是由外而内的,像一柄长剑,直插内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无形的情感化为具体可知的长剑,形象地写出了恐惧带来的影响。 B. 文中加点的“埋身”“抽身”两个词用得极其巧妙,形成了村民在土里辛苦劳作与农闲时期唱戏自娱自乐的反差,突出唱戏之于村民的重要意义。 C. 今年村里唱二月二戏时,几次断电修不好,人已走光,娘说“连神也管不了了”。这一情节表现了人们敬神的心已渐渐变淡,这让娘很痛苦无奈。 D. “那时候”村里人在老戏台上安排的唱戏,表面上是敬神,其实更多的是村民的一种文化娱乐,情感交流,客观上也起到了传
13、承了传统农村文化的作用。 - 5 -5. 这篇文章以梦境开始又以梦境结束,有何作用?(6 分) 6. 老戏台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败的命运变迁,作者写老戏台命运变迁的真实用意是什么?(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15 日上午开始,某自媒体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将于 15 日上午 8 时开始,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一线城市地铁中,投放一万本图书。任何乘客在发现被投放的图书后,均可带走进行阅读,并将之在城市中长期传递。际上, “地铁丢书大作战”收获的关注度,与多位明星参与密不可分。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当天上午,包括黄晓明、张静初在内的多
14、位演艺界明星同步发表微博,表态加入此次行动。这场“地铁丢书大作战” ,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活动的目的在于推广阅读,而发动明星丢书,也是考虑到通过明星效应,可以引起更多关注和参与。更多的网友在质疑。有人认为活动的形式大于意义,而明星的加入,使得其更像一场“作秀” 。参与的明星并非酷爱阅读者。有人表示,从国内的地铁运营环境来看不可行,尤其是在早高峰期,没有人会注意到藏书,此外,参与活动的图书是否符合读者阅读兴趣,也无从得知。(取材于新京报2016 年 11 月 17 日)材料二这个活动是一个叫做“新世相”的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公众号的运营方、北京世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汪再兴说,
15、 “丢书大作战”源于“赫敏伦敦地铁藏书”活动在社交媒体的火爆。“一周前, 新世相决定组织这个活动。我们写邮件给发起地铁读书活动的英国机构的负责人,他们表示支持并向我们传授经验。同时,我们快速确认了京港地铁、海南航空和滴滴顺风车为合作方,作为这次投放的主要渠道,多家出版社支持了此次发放的 1 万余册图书。 ”汪再兴说,在选书上他们有自己一贯的标准,那就是“有价值的阅读” 。下一步,他们会把线上和线下系统优化,在不消耗公共资源的前提下,帮助用户自发完成图书的共享和传递。“新世相”还在今年 6 月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一位内蒙古库伦镇的小伙子在寄回的图- 6 -书里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在镇上小卖部打工的
16、年轻人,之前接触的都是流行书。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好书,我是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我希望在这样的城市里,能有越来越多像这样的好书。在出版人路金波看来,包括“丢书”在内的一些活动,就是通过流行文化的刺激,让书走到年轻人中间。推广全民阅读,不能仅靠政府层面的推动,必须要玩儿起来,依靠年轻人的力量推广,让阅读不再枯燥。 “我们的学者、作家、出版人要勇敢冲到年轻人身边,照顾年轻人的需求和口味。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程三国说:“我曾经看过很多关于读书日的活动,但推广手段陈旧,效率较低。如果能在推广形式和方式上创新,肯定事半功倍。 ”“丢书”活动很有创意。“无论做什么,只要能让更多人参与到阅读上来,都是
17、好的,地铁里丢书的活动类似于以前的图书漂流,但因为地铁人流密集,所以效率更高。 ”(取材于人民日报2016 年 11 月 16 日)材料三虽然“丢书活动”的热潮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本报记者来到伦敦,试图通过乘坐地铁,了解为什么伦敦的人们会对“丢书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伦敦的地铁“丢书活动”现在的总负责人是奥克斯雷女士,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英国人有爱读书的传统,人对纸质书籍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怀旧情绪。在信息时代,手机无处不在。英国也受到手机的影响,英国人也经常看着他们的手机屏幕。这也就是为什么地铁上的书这样的活动很重要的原因。有时环境十分重要,我们就想给人们一个选择为什么不读一
18、本书呢?”哈利波特中赫敏的饰演者沃特森酷爱读书,她不但参与“丢书” ,还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们共同的书架”的读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取材于人民日报2016 年 12 月 6 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如果没有多位明星的参与, “地铁丢书大作战”收获的关注度不可能如此之高。伦敦的地铁“丢书活动”也借助了明星效应。B “地铁丢书大作战”虽名为“地铁丢书” ,实际上除地铁外,航班、顺风车等公共交通场所也是图书投放地点。C内蒙古库伦镇的小伙子在寄回的图书里写到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好书” ,可见此次“地- 7 -铁丢书”活动确实收到一定效果。D奥克斯雷女士认为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鹤岗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开学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