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3.3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新人教版.pptx
《(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3.3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3.3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新人教版.pptx(5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基础夯实,自我诊断,一、超重和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 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 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再等于物体的重力。,-3-,基础夯实,自我诊断,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4-,基础夯实,自我诊断,-5-,基础夯实,自我诊断,二、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 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 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 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 当求系统
2、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 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 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 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6-,基础夯实,自我诊断,3.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 ,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 ;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阅读教材,分析超重、失重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提示: 物体向上加速或者向下减速运动时都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向上减速或者向下加速运动时都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7-,基础夯
3、实,自我诊断,1.(多选)如图所示,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 )A.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答案,解析,-8-,基础夯实,自我诊断,2.如图所示,将物体A放在容器B中,以某一速度把容器B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容器B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
4、程中A对B的压力都等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答案,解析,-9-,基础夯实,自我诊断,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2m的小球上施加一水平拉力F,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 ),答案,解析,-10-,基础夯实,自我诊断,4.(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运动,用F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则 ( )A.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FAB=F,答案,解析,-11-,基础夯实,自我诊断,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
5、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现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物体B,当运动距离为h时,物体B与A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和A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D.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解析,-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超重、失重的理解(自主悟透)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不会变,只是“视重”改变。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是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体是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分加速度)还是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分加速度)。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产生使物体具有
6、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产生其他效果。此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4.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下的液体的浮力公式分别为 超重状态下,F浮=V排(g+a); 失重状态下,F浮=V排(g-a)。,-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突破训练 1.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C.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 D.神舟十一号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7、答案,解析,-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 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答案,解析,-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座椅,该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乘客的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A.处于超重状态 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所受合力竖直向
8、上,答案,解析,-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方法归纳超重和失重现象判断的3个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 (1)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2)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多维探究) 1.连接体的分类 根据两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媒介不同,常见的
9、连接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绳(杆)连接: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轻杆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通过弹簧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3)接触连接:两个物体通过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连接在一起。,-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连接体的运动特点 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率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特别提醒(1)“轻”质量和重力均不计。 (2)在任何情况下,绳中张力的大
10、小相等,绳、杆和弹簧两端受到的弹力大小也相等。,-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
11、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0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0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细线的拉力为FT。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角,如图乙所示,细线的拉力为FT。则( )A.F=F,FT=FT B.FF,FT=FT C.FFT D.FF,FTFT,答案,解析,-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点拨先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细线的拉力并求出加速度,再以整体为研究
12、对象求出外力。,-2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2(多选)(2018海南海口质检)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个物体放在斜面上,中间用一个轻杆相连,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2,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12,m1=m2,则杆受到压力 B.若1=2,m1m2,则杆受到拉力 C.若12,m1m2,则杆受到压力 D.若1=2,m1m2,则杆无作用力,答案,解析,-2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点拨(1)A、B在斜面上一起加速下滑,求它们的加速度应以谁为研究对象? (2)研究杆上的受力情况,适合以谁为研究对象?,提示:(1)
13、整体。(2)隔离A或B。,-2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3如图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是由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地观测、研究。已知物体A、B的质量相等,均为m0,物体C的质量为m,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 m0,求:,-2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物体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 (2)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C对B的拉力
14、大小。,答案,解析,-2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点拨(1)物体A与B的加速度大小是否相等?方向分别如何? (2)分析C对B的拉力时,选B还是选C为研究对象较简单? 提示:(1)物体A与B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选C为研究对象。,-2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规律总结1.整体法与隔离法常涉及的三种问题类型 (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离法。 (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
15、加速度。 (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2.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问题的关键 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2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突破训练 4.(2018福建龙岩模拟)如图所示,用两手对称水平施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匀加速搬起,其中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水平作用力为F,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此过程中,A、B间的摩擦力为( ),答案,解析,-29-,考
16、点一,考点二,考点三,5.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和4m的物块A和B,两者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跨过轻质动滑轮与A相连,动滑轮与B相连,如图所示。初始时,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若物块A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向右移动了距离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物块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物块A、B的加速度大小。,解析:(1)物块A移动了距离s,则物块B移动的距离为,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f=4mg 物块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Ffs1=2mgs。,-3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设物块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绳中的拉力为F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33 专题 牛顿 运动 定律 综合 应用 课件 新人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