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高考创新题型揭秘创新题型三数学文化的创新考核心素养课件理.ppt
《2019年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高考创新题型揭秘创新题型三数学文化的创新考核心素养课件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高考创新题型揭秘创新题型三数学文化的创新考核心素养课件理.ppt(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创新题型三 数学文化的创新考核心素养,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高考数学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新颖命题,将数学知识、方法、文化融为一体,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创新点1 算法中的数学文化3世纪中期,数学家刘徽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面积可无限逼近圆的面积,并因此创立了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下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设计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为(参考数据:sin 150.258 8
2、,sin 7.50.130 5),典例6,A12 B24 C36 D48,【答案】 B,思维建模 (1)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和割圆术分别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必修3(A版)第36页,第37页,第45页“算法案例”中出现其中更相减损术和秦九韶算法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全国卷中考过,因此割圆术将是以后命题的热点 (2)将数学文化嵌入到程序框图:()要读懂程序框图,按程序框图依次执行;()要理解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树立正能量,突破练6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曾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戌边的官兵通过在烽火台上举火向国内报告,烽火台上点火表示数字1,不点火表示数字0,这蕴含了进位制的思想下图中的程序框图
3、的算法思路就源于我国古代戌边官兵的“烽火传信”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110 011,k2,n7,则输出的b,A19 B31 C51 D63,解析 按照程序框图执行,b依次为0,1,3,3,3,19,51,当b51时,ii17,跳出循环,故输出b51.故选C. 答案 C,创新点2 数列中的数学文化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等?”意思是:“今有蒲草第1天长高3尺,莞草第1天长高1尺以后,蒲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一半,莞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2倍问第几天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可求得第_天时,蒲草和莞草的
4、高度相同(结果采取“只入不舍”的原则取整数,相关数据:lg 30.477 1,lg 20.301 0),典例7,【答案】 3,思维建模 我国古代数学强调“经世济用”,注重算理算法,其中很多问题可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建立数列模型,进行数列的基本计算,利用方程思想求解,突破练7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大衍数列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数学 二轮 复习 高考 创新 题型 揭秘 文化 核心 素养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