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A 组 基础过关1.(2018 北京理综,1,6 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答案 B 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物质有 O2、CO 2、H 2O 和脂溶性物质等,B 正确。2.(2018 海南单科,6,2 分)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 Mg2+和 S 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C.根吸收的 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降低
2、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 Mg2+的吸收答案 A Mg 2+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根细胞,A 错误;MgSO 4必须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后,才能被根吸收,B 正确;根吸收的 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 正确;降低温度会降低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水稻根系对 Mg2+的吸收,D 正确。3.(2018 课标全国,3,6 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和 N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 A 小麦无固氮
3、能力,不能吸收和利用 N2,A 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增加土壤氧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B 正确;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C 正确;施肥过多可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玉米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水分外流而引起“烧苗”现象,D 正确。4.下图是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时拍摄的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A.所指暗线是细胞壁,它两侧的蔗糖溶液浓度会有较大的差异B.所指亮区是细胞溶胶,观察不到细胞器是因为它们都是半透明的C.所指暗区是细胞液,它属于细胞质,复原时也有水分
4、子出液泡D.所指亮区是细胞膜,该实验证明了它的选择透性与细胞壁不同答案 C 所指暗线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它两侧的蔗糖溶液浓度没有明显差异,A 错误;所指亮区是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区域,B 错误;所指暗区是细胞液,它属于细胞质,复原时也有水分子出液泡,C 正确;所指亮区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部分,D 错误。5.某同学用形态和生理状况相似的某植物叶片下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相关细胞都保持生理活性,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组别 a b c d e f蔗糖溶液浓度(g/mL)0.25 0.30 0.35 0.40 0.45 0.50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0
5、.70 0.80 0.90 1.06 1.10 1.15A.6 组实验中,表皮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B.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提高,表皮细胞长度先增长再保持不变最后变短C.实验后,c 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大于 b 组D.细胞在实验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0.350.40 g/mL 之间答案 B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的蔗糖溶液浓度,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不同,说明实验后表皮细胞的体积发生了变化,表皮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A 正确。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提高,表皮细胞长度变短,B 错误。由实验数据可知,表皮细胞在两组蔗糖溶液中均吸水,且 c 组蔗糖溶液浓度
6、大于 b 组,因此 c 组吸水小于 b 组,c 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大于 b 组,C 正确。由实验数据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 0.35 g/mL 时,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小于 1;蔗糖溶液浓度为 0.40 g/mL 时,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3胞长度大于 1,因此细胞在实验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0.350.40 g/mL 之间。6.如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表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 和 b 为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识别其他细胞B.不存在水溶性部分C.物质 a 和 b 的转运方式相同D.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结构答案 A 为糖蛋白,能识别其他
7、细胞,如精、卵细胞的识别,A 正确;为膜蛋白,露在外侧的部分为水溶性部分,B 错误;a 为扩散,b 为主动转运,转运方式不同,C 错误;如图结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D 错误。7.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转运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代表物质转运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转运的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 O2浓度(横坐标)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图一中所示的 。 (2)鲨鱼
8、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 (3)蟾蜍心肌细胞吸收 Ca2+、K +、C 6H12O6的方式相同,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4Ca2+、K +、C 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 Ca2+吸收明显减少,但 K+、C 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图一中所示的转运 Ca2+的 的活动。 (4)图二与图一中的 代表的物质转运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 BC 段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甲 脂双层 (2)易化扩散 (3
9、)缺少 ATP 乙 载体蛋白 (4) 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能量的供应也是有限的解析 (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能充分说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图一中甲代表脂双层。(2)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途径排出的,是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不需要能量,因此是易化扩散。(3)蟾蜍心肌细胞对 Ca2+、K +、C 6H12O6的吸收都属于主动转运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 ATP,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因缺少能量 ATP,Ca2+、K +、C 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 2+吸收明显减少,
10、但 K+、C 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不受能量的限制,证明该毒素抑制了转运 Ca2+的乙载体蛋白的活动。(4)图二在一定范围内,跨膜转运的速率随 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 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即使 O2浓度再增大,跨膜转运的速率也不变,这表明这种跨膜转运的方式与细胞呼吸相关,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为主动转运。图一中的代表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图二中出现 BC 段与载体蛋白数量和 ATP 的数量有关。8.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是以主动转运而不是易化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请设计实验加以研究确定。(1)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物质 出入 细胞 方式 夯基提能 作业本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