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2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docx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2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2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4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1965年 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是因为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试爆了第一颗氢弹C.发射了“东方红一号”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答案 A解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符合时间限制,故 A项正确;1967 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项错误;1970 年中国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项错误;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不符合
2、时间限制,故 D项错误。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31)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讯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 )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答案 D解析 时至今日我们经济的主导产业依旧是第二产业(工业),故 A项错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的较大退步,故 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市场经济体制,故 C项错误;结合材料给定的时间点,1995 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高科技产业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故 D项正确。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三,21)
3、1956 年 6月 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后,“双百”方针得到正式的确定。“双百”方针的确立( )2A.消除了文艺领域的分歧B.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热情C.表明党的执政方针改变D.得益于广大知识分子的支持答案 B解析 “双百”方针本意就是允许文艺领域的分歧共存,故 A项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鼓励了知识分子自由创作,自由研究,故 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党执政方针的体现,故 C项错误;“人民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反映了中央的正确决策,故D项错误。4.(2018福建厦门期末,14)20 世纪 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
4、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答案 D解析 20世纪 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 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 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 20世纪 90年代特别是 21世纪,故 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 D项正确。5.(2018江西赣州期末,
5、14)据统计,1960 年中国 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 90%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 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 75%。这一现象(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说明我国高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答案 D解析 材料仅反映了我国高校理工科发展状况,故 A项错误;材料与美国仅是工科生培养数量的比较,不涉及教育质量,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社科类学科发展状况,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1960 年”“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 75%
6、”,可知科学家和工程师、工科毕业生的培养,都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故 D项正确。6.(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教学质量测评,3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 3 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这说明高等教育( )A.体现出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2016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 3 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的数据可以得出高等教育体现出由精英
7、化向大众化转变,故 A项正确;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 B项错误;践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早在 1995年就提出来了,故 C项错误;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符合史实,但材料说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没有涉及培养人才的方向,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8天津部分地区一模,13)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只有建立有效的科技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科技奖励形式多种多样。为纪念李冰,唐代时人们在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建起了李冰祠,并为他树碑塑像。宋代科学家沈括,活着时屡次获得赏赐,“迁太子
8、中允,检正中书刑房,4提举司天监”等,后来,宋史为他列传,以褒扬和纪念他的贡献。明代许绅,曾在御药房供事,历加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等,赐赉甚厚,他死后,赐谥恭僖,并提升一儿子为官。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材料二 1898 年 7月,中国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诞生。它规定:“二、凡能制造出外国旧时所没有之机器或日用之物,授工部郎中实职,许以专利 30年凡有著新书,发明专门学问并切实可用于今世者,可授以官职,所著之书有专售权 20年六、以上各种创造发明,均应由政府部门、地方当局考核认可后,方能发奖。”材料三 1955 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
9、,一等奖奖金为 1万元人民币。1963 年 11月,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到 1966年 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 297项,当时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2000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 500万元高额奖金。(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的科技奖励形式。(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科技奖励的新变化,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与新中国初期科技奖励相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何突出特点,并指出该奖项的设立所反映的时代要求。参考答案 (1)形式:树
10、碑立传;赐官晋爵;赏赐钱物;惠及家人;赐予谥号等。(2)变化:科技奖励走向制度化;引进西方的专利制度;奖励技术同时奖励科学理论。原因: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传入;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3)特点:奖励层次更高,奖金数额更大。时代要求: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单元质检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质检卷第 2页 5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8山东聊城三模,24)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
11、祭祀,材料所述现象(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可知商朝的祭祀对象的广泛性,这体现了商朝人注重传统美德,故 A项正确;题干中商朝人祭祀对象的广泛不能说明宗法制已经形成,故 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专制王权,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早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C项错误;从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社会等级并不森严,故 D项错误。2.(2018山西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24)钱穆在中
12、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 D解析 “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均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B项错误;分封制下王室无法有效地对众多人口进行控制,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可知分封制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 D项正确。63
13、.(2018辽宁辽南协作校一模,24)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这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 )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B.秉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宗旨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D.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答案 B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借助礼乐制度维护统治秩序,而不是区分贵族等级,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亲宗族兄弟”“亲四方之宾客”可知西周借助礼乐制来凝聚宗族,防止纷争,维护社会秩序,故 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礼乐制维护统治秩序,而不是强调生活良俗,故 C项错误;据材料“以饮食之礼”“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可知主要是借助饮食达到凝聚宗族的作用,而不是注重仁
14、爱心地的培养,故 D项错误。4.(2018广东汕头二模,24)周幽王宠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又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诸侯未至,幽王被杀。诸侯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据传世文献史记编译周幽王娶西申女为妻,生平王,又娶褒姒,生伯服。幽王与伯盘追赶平王,平王投奔西申。幽王起兵围攻西申。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诸侯立幽王之弟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晋文侯立平王,迁都洛阳,后又杀携惠王据出土战国竹简系年编译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 )A.西申、犬戎联合攻灭西周B.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C.周幽王主动兴兵
15、自取灭亡D.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答案 A7解析 由材料“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诸侯未至,幽王被杀”“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可知史记系年均提及西申、犬戎联合攻灭西周,故 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灭亡的史实而非原因,故 B项错误;由材料“幽王起兵围攻西申”可知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只是系年中的记载,故 C项错误;由材料“诸侯立幽王之弟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可知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只是系年中的记载,故 D项错误。5.(2018河南安阳一模,24)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 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时 规范 42 现代 中国 科技 教育 文学艺术 新人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