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8700.6-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 第6-2部分 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 0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pdf
《GB T 18700.6-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 第6-2部分 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 0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8700.6-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 第6-2部分 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 0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200F21霭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700.6-2005八EC 60870-6-2:1995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2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O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Part 6-2:Telecontrol protocolscompatible with ISO standards and ITU-T recommendations-Use of basic standards (ISO layers 1-4)(IEC 60870-6-2:1995,IDT)2005-0
2、2-06发布2005-12-01实施率替冒瞥臀葡瞻臀盗臀臀暴发“ GB/T 18700.6-2005八EC 60870-6-2:1995合沼山月U青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远动实时数据传输也逐渐向网络化发展。IEC 57技术委员会编制的IEC 60870-6系列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是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制定的。为促进我国远动实时数据通信进一步发展,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我们采用该标准系列中的有关部分制定国家标准GB/T(GB/Z) 18700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部分:与ISO标准和ITV-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该标准包括以下8部分:GB/T
3、18700.1-2002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503篇:TASE. 2服务和协议(IEC 60870-6-503: 1997, IDT)GB/T 18700. 2-2002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802篇:TASE. 2对象模型(IEC 60870-6-802: 1997, IDT)GB/T 18700. 3-2002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702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在端系统中提供TASE. 2应用服务的功能协议子集(IEC 60870-6-702: 1998, IDT)GB/Z
4、18700. 4-2002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602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TASE传输协议子集(IEC TS 60870-6-602: 2001,IDT)GB/Z 18700. 5-2003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1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标准的应用环境和结构(IEC 60870-6-1: 1995, IDT)GB/T 18700. 6-2005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2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O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IEC 60870-6-2. 1995, IDT)GS/Z 18700. 7-2005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
5、-505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TASE. 2用户指南(IEC TR 60870-6-505: 2002, IDT)GB/T 18700. 8-2005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601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在通过永久接人分组交换数据网连接的端系统中提供基于连接传输服务的功能协议集GEC 60870-6-601:1994,IDT)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870-6-2: 1995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2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O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
6、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中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电自动化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福建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韩水保、姚和平、杨秋恒、陶洪铸、南贵林、李根蔚、邓兆云。GB/T 18700.6-2005/IEC 60870-6-2:1995引言IEC 60870(远动设备和系统由六个部分组成,其中第6部分,即本系列标准,是“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本系列标准的目标是将用于电力系统的功能协议子集标准化。这些功能协议子集为端到端的通信和互连提供了如何规定完整的、连贯的、工作的系
7、统的方法。GB/Z 18700.5-2003(IEC 60870-6-1: 1995, IDT)建立了本系列标准的总体应用环境,确切描述了它应包含的内容、组成以及适用范围,包括文档结构、范围、要求、基本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以及将要开发标准的格式等。这些是本部分的基本前提。 GB/T 18700.6-2005/IEC 60870-6-2:1995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2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O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1范围本部分着重考虑与OSI参考模型第1至第4层有关的标准,具体目标如下:描述每层所起的作用与实现的功能;列出有关的ISO基本标准;对在本系列标准应用环境里使
8、用的标准给出基本考虑和建议。本部分描述在端系统(ES)和中介系统(IS)应用中使用的标准。ES包含所有OSI七层参考模型以及应用过程。IS是子网之间中介通信系统。ES和IS在IEC 60870-1-4和GB/Z 18700. 5中考虑。对每层执行的功能描述力求完整,但并非详尽无遗,更详细的资料请查阅GB/T 9387有关篇章以及ISO基本标准的列表。其次,所列出的ISO标准是与每层有关的基本标准,同样,该列表也并非详尽无遗。最后,其基本考虑和建议是试图表达标准应用中包含的基本问题以及制定使用这些标准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为了规范其基本规则,这些规则是为了产生定义功能协议子集时所必需的明确、完整、详
9、细的选择。功能协议子集是IEC 60870-6-5部分以及以后部分考虑的主题。本部分是按OSI的层结构来组织的。因为在下三层中协议的选择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因此将这3层编人本部分的相应章条中。这些章条是按传输网的类型组织的。每一层包含内容如下:概述:简略说明层的功能以及在全部通信过程中的任务。参考文献。服务:标准中包含的服务和QOS参数列表。选择和使用服务的指导和建议。协议:有关标准中包含的协议分类、子集等列表。选择和使用协议的指导和建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
10、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9387.1-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式第1部分:基本模型,是一种由计算机化的分组交换节点组成的数据传输网络。报文进人网络时被源端系统分割成数据分组(如:受最大长度限制的小报文)以便穿越网络进行传输。分组按中继节点的路由算法所决定的路径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逐跳穿越网络。在目的端系统报文被重新组装后递交给上层网络。参考端系统通过PSDN(或者串接PSDN)及可能有的中介系统与相兼容的端系统通信。典型的PSDN包含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节点,端系统可以是控制中心的
11、计算机和或局域网、RTU或终端。这类网络的基本特性如下:共享传输资源。所有的端系统动态共享链路和节点,一个分组仅占用一个链路的一短瞬,时间为毫秒级。使用任意拓扑结构。尽管全网格状网络为端系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由一个节点到网络中其他任意节点至少有两条不同的路由,但PSDN可以在任意拓扑结构中实现,包括环形、星形、层次形树状网络。GB/T 18700.6-2005/IEC 60870-6-2:1995对网络变化情况自动适应。拓扑变化(由链路节点故障或链路节点增加引起的变化)或流量模式和强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分组自动重新选择路由,或者其他自动变化以减少传输时延和数据丢失,而无需人工干预。端系统完全互
12、连。和网络相连的任意一对端系统之间均可以通信。虽然如后文所描述的现有PSDN没有多播和广播的能力,但任何一个端系统能够和多个端系统进行通信。是否使用虚电路或数据报是分组交换网络的重要特性之一,这两种类型的分组交换描述如下:虚电路分组交换。类似于电路交换,在数据能够经过网络进行传输之前,需要在端系统之间建立连接。然而,对于虚电路分组交换,建立一个逻辑连接以替代物理连接。主叫端系统发送一个呼叫请求分组给被叫端系统以建立虚电路连接,如果被叫端系统准备接受连接,则接着用一个呼叫接受分组进行响应。最后,其中一个端系统使用清除请求分组终止连接。数据报分组交换。类似报文交换,每个分组单独处理。发送分组之前没
13、有呼叫建立。每个分组依据分组头部的地址域中的地址在网络中向前传送。在PSDN中,虚电路和数据报的使用有两个层次或范围,外部使用和内部使用。对于外部使用,PSDN在端系统和PSDN节点间(即:X. 25的DTE和DCE之间)的接口上提供虚电路(即:面向连接)服务或者提供数据报(即:无连接)服务。使用虚电路接口时,端系统执行呼叫请求以建立虚电路,并且利用序号来实行流控制和差错控制,网络试图按序号传递分组。使用数据报接口时,网络只适合独立处理分组,分组可能以任意的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对于内部使用,网络可以在端点间实际构造一条固定的路径(虚电路),也可以不构造。PSDN的内部操作不是由提供给端系统且位
14、于端系统和PSDN之间接口的服务所支配。可能的组合如下: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端系统申请一条虚电路时,构造了一条穿越网络的固定路由,所有分组沿相同路由传送。本组合提供面向连接的子网服务。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在同一虚电路上传输的不同分组采用不同的路由,当然,网络试图按顺序将分组传递给目的端系统。网络采用的典型方法为:在目标节点将分组进行缓存,以保证这些分组按正确的顺序进行递交。本组合也提供面向连接的子网服务。一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端系统和网络两个方面来看,都是独立处理每个分组。因此,每个分组经过不同的路由到达端系统,同时也以任意的顺序递交给端系统,本组合提供无
15、连接的子网服务。在任何情况下,PSDN的内部协议的标准化都超出了GB/T 1870。的范围。对远动应用而言,仅建议使用提供外部虚电路的PSDN(如:CONS),虽然内部数据报协议似乎比内部虚电路服务优越,但这个课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7.1.2参考标准集1991年8月,CIGRE-SC35-WG03题为“专门针对远动的分组交换网需求和特性”的报告收集了远动使用各种PSDN的数据(见图2) aGB/T 16974(也参见ITU-T X.25建议)是现阶段PSDN方面唯一的ISO标准。 GB/T 18700.6-2005/IEC 60870-6-2:1995由网络用户来和到网络用户去(传输层)CON
16、S“向连接“络服务诗GB/T 16976 CONS A*fQGB/T 16974jL MZttq&A!I - GB/T 16976IxM, *MX.25*#,LCLNSIEC/ISO 8208fiffMMR PLPISOIEC 8886=x.212 IfcI II ,x SNDCP SNAcP第二层厂一一一GB/T 14399 LAPB裹赢 A赢一一一一一刁第一层GB/T 15125, X. 21 bis, V 24, V 28fffi3M#tWMPSDN川a仅对ISO/IEC 8208:1980版而言。图2分组交换数据网络模型描述7.1.3功能ITU-T X. 25建议提供面向访问协议的PS
17、DN虚电路,虚电路既可以供网络层的SNICP子层使用(当一种协议如ISO/IEC 8475-IIP用于提供CLNS时),也可直接被传输层用来提供CONS。虚电路是在一对逻辑或物理端口之间的双向,透明、带流控的路径。三种类型的虚电路规定如下:交换虚电路或虚呼叫:处于两个DTE的两个进程之间的临时连接,初始化使用呼叫建立过程,停止则使用呼叫清除过程。永久虚电路:两个进程之间的永久联接,在系统初始化时建立,不需要使用“呼叫建立”分组。快速选择:短期交换虚电路,每个方向包括一个分组交换。初始化分组包含带可选数据的呼叫请求,返回分组包含带可选数据的呼叫清除。提供以下特定服务:呼叫建立和清除;数据传输和中
18、断;多路复用;流控;复位与重启;快速选择功能;用户功能。用户功能分为两个类别,描述如下:合同期内给定的参数:流控参数协商;吞吐量级别协商; GB/T 18700.6-2005/IEC 60870-6-2:1995闭合用户群;快速选择接受;呼人禁止;呼出禁止;单工逻辑通道输出。每个虚呼叫请求的参数:流控参数协商;吞吐量级别协商;闭合用户群;快速选择;传输时延选择和标识。7. 1.4协议仅有的PSDN协议标准是关于外部网络接入PSDN(援盖PSDN的外部接口1至3层)和相同类型PSDN互联的。还有内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适用标准。其余的为实现数据传输、路由、连通性测定、流控、差错控制、多路复用等网
19、络层内部接人PSDN的功能是非标准的。现有PSDN实现或者使用专用协议,或者混合使用专用协议和标准协议。下面文字涉及在ITU-T X.25建议中说明的PSDN外部接口;涉及在ITU-T X. 75建议中说明的PSDN互连;同时涉及内部协议。物理层1物理层提供实现比特传输的物理电路的机械、电气、功能性及过程性的特性,以实现在DTE和DCE之间(网络访问时),STP之间(PSDN互连时)、在使用内部协议的交换节点之间的物理电路的激活、维持、释放。DTE是端系统或使用PSDN的中介系统,DCE就是PSDN节点。STE充当连接两个PSDN的DCE级网关。X. 21(也可选X. 21bis,类似ITU-
20、T X.24建议)指定为网络访问协议的物理层所使用。链路层2链路层提供功能性和过程性方法以建立、维持、释放可靠数据链路连接,并且传输链路数据服务数据单元。使用窗口技术以提供流控过程;因为编码和帧技术能够诊断和恢复线路差错、侦测重包和丢包以及同步发送者和接收者,因此可以通过编码和帧技术恢复通信线路故障。对于网络接人,X. 25定义单链路过程(SI,P), X. 75定义一个允许接口在多条线路上运行的多链路过程(MLP) o SLP被规定为LAPB(GB/T 14399),为HDLC异步平衡模式的一个子集。当DTE和DCE之间、STE之间存在多链路时,每个链路由STY LAPB管理。虽然HDLC是
21、普遍使用的标准,但没有规定内部链路层协议。网络层3SNAcP本子层提供一些方法以建立、维持、终止网络连接和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网络连接之上建立的两个传输连接之间交换网络数据服务单元(如:分组)的过程。为本子层指定的网络访间协议为ITU-T X. 25分组层协议(PI.P),此协议在GB/T 16974中定义。没有内部网络操作所使用的分组层协议标准。可是本层所使用的所有协议应实现某种算法,其目的是为传输层提供独立性,即提供与指定网络连接的建立和操作有关的路由和中继的无关性。包括以下算法: GB/T 18700.6-2005/IEC 60870-6-2:1995路由和中继算法此算法应提供分组通过网
22、络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径选择。此过程自动完成,而且能够动态适应部分或全部网络条件变化。如:线路或节点故障,流量模式或拥塞状况发生变化。对于使用内部虚电路的PSDN,此算法仅在呼叫建立时使用;对于使用内部数据报的PSDN,当分组到达每个分组交换节点时,此算法用于决定在一个网络连接中每个分组的路由。可达或连通算法此算法可以标识网络中的失效节点或与网络相连的外部节点。流控此算法为了防止过多的数据进人网络。SNDCP对于1984版或最近的X. 25协议,这个子层是空的。但CONS元素和X. 25 PLP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在GB/T 16976被规定。对于1980版X. 25 PIT ,GB/T 1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8700.6 2005 设备 系统 部分 ISO 标准 ITU 建议 兼容 协议 SI 基本 使用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