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2130-2005 医用空气加爪氧舱.pdf
《GB T 12130-2005 医用空气加爪氧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2130-2005 医用空气加爪氧舱.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040.60C 42荡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130-2005代替GB 12130-199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Medical hyperbaric chamber pressurized with air2005-09-14发布2006-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OBIT 12130-2005目次月U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一3术语和定义11。,4分类5要求,6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8标志及使用说明,二9包装、运输、贮存,111112GB/T 12130-2005前言本标准代林GB 12130-1995(医用高
2、压氧舱。本标准与GB 12130-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标准仅适用于加压介质为空气的加压氧舱;对人均舱容、舱内氧浓度控制、进舱电气设备等安全项目提高了要求;对氧舱的分类进行了简化,仅按进舱治疗人数分为单人舱和多人舱;规定了选用无油空压机、配置水灭火装置等新的要求;一一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调整了氧舱最大升降压速率的要求;对检验规则进行了修改,以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取代型式试验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原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载人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荣、林彦群、袁素霞、毛方馆、陈德明。本标准
3、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2130-1989.GB 12130-1995GB/T 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以下简称氧舱)产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术标准活用干加压介后t v气,最高T作压力不大于0. 3 MPa的氧舱。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50-
4、1998钢制压力容器GB/T 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1997)GB/T 7134-1996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棒材和管材(neq ISO 7823-1;1987)GB 9706. 1-1995医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idt工EC 601-1:1988)GB/T 12243-2005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GB 50222- 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M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版)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治疗舱treatment compartment在高于大气压的密闭舱内,患者通
5、过吸氧装具呼吸氧气而进行治疗的舱室。3.2过渡舱transfer compartment在治疗舱处于高于大气压的状态下,能使医务人员或患者在同等气压下出人治疗舱的舱室。递物筒medical lock在治疗舱处于高于大气压的状态下,为舱内外递送医疗等物品而设置的装置3.4舱室气密性air tightness of compartment氧舱总装完成后,在不同气压下,舱室的密封性能。3.5舱内氧浓度oxygen concentration in compartment舱内氧气与舱内全部气体的容积百分比。供氧压力oxygen supplying pressure输人舱内供患者吸氧的氧压设定值GB/T
6、 12130-20053.7舱内照度illumination in compartment舱内无自然光照,电源电压为额定值,在舱内指定位置的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3.8舱内照度不均匀度non-homegeneity of illumination in compartment在同一检测条件下,所测各点照度的最大差值的相对量。3.9示值误差indication error在规定的检定条件下,仪器的示值与标准值之差对测氧仪而言,示值误差以引用误差的形式表示,即仪器示值与标准值之差除以仪器满量程值的百分比。3. 10报替误差alarm error在规定的检定条件下,仪器的报警设定值与实际报警值之
7、差。4分类氧舱按照治疗人数分为单人氧舱和多人氧舱。5要求5. 1氧舱舱体及配套压力容器的设计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及GB 150-1998的有关规定。对超标准的大开孔、观察窗、中间隔壁等特殊结构,可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没有相应国内外标准、规范的,其设计应由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5.2舱体舱体主要由壳体、递物筒、舱门、观察窗、安全阀等组成。5.2. 1壳体5.2. 1. 1壳体结构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容规和GB 150-1998的有关规定。5.2. 1.2壳体材料的选用应符合GB 150-1998中第4章的有关规定。5.2. 1.3壳体的对接接头的对
8、接焊缝应按JB 4730-1994中第二篇的要求进行20%的射线探伤,其合格级别应不低于m级,透照质量应不低于AB级。中间隔舱壁、门框、法兰、递物筒与壳体间的角焊缝应按JB 4730-1994中第四篇的要求进行表面检测,其合格级别应不低于II级。5.2.2递物筒5.2.2. 1多人氧舱用于治疗的舱室应配有内径不小于300 mm的递物筒。递物筒上应配置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应与控制台上的舱室压力表一致,且精度不低于1. 6级。5.2.2.2采用快开式外开门的递物筒应设有连通阀及安全联锁装置。其锁定压力应不大于。. 02MPa,复位压力应不大于。01 MPa5.2.3舱门5.2.3. 1矩形门的透光
9、宽度应不小于650 mm。圆形门的直径应不小于750 mm,5.2.3.2采用快开式外开舱门时,应设有安全联锁装置,联锁装置的要求与5. 2. 2. 2相同。5.2. 3.3采用电动操作的外开门,安全联锁装置应保证舱内有压力时自动切断电动控制系统的电路。5.2.3.4设有电动操作的舱门应配置手动操作机构。手动开门的时间不得超过1 min5.2.4观察窗5.2.4. 1氧舱观察窗的透光直径应不小于150 mm。观察窗的数量应满足舱外人员可以观察到舱内每一患者的治疗状态2GB/T 12130-20055.2.4.2观察窗的透明材料应选用浇铸型有机玻璃板材,并应符合GB/T 7134-1996中第4
10、章对一等品的要求。5.2.5安全阀5.2.5. 1氧舱可用于治疗的每一舱室应设置不少于2只弹簧式安全阀;不作治疗用的过渡舱至少应设置1只弹簧式安全阀。舱室和储气罐安全阀的排放能力的计算和安装要求,应符合容规第七章的有关规定。5.2.5.2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应符合GB/T 12243-2005第5章的规定。5.2.6舱内装饰隔层、地板、柜具的构架及面板应选用GB 50222-1995中规定的A级或B,级材料。舱内床、椅的包覆面料应经耐燃处理。5.2.7多人氧舱应设有过渡舱,单独作治疗用的相邻舱室可互作为过渡舱使用5.2.8氧舱治疗舱的人均舱容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单位为立方米舱型单人氧舱多人氧舱人
11、均舱容)1.03.05.2.9氧舱舱室及管路的气密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试验部位试验压力/MPa泄漏率/% /h与储气罐相连的供气系统管路该管路系统最高工作压力G0.5非与储气罐相连的供气系统管路该管路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簇6. 0供氧系统的高压管路该管路系统最高工作压力G1.0供氧系统的低压管路该管路系统最高工作压力(4. 0舱室气密性0. 03毛15舱室最高工作压力(5. 0注:外开门的舱室气密性仅做舱室最高工作压力的试验。5.2. 10氧舱出人口处应在显著位置标注“严禁烟火”等的醒目标记。多人氧舱应设有独立的水灭火装置,在舱内发生火灾时,该装置应能从舱内和舱外任意一侧开启向舱内地板均匀喷水
12、,喷水强度应不小于50 L/(m min);水灭火装置的供水能力应能满足同时向各舱室供水至少1 min的水量,喷水动作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5;水灭火装置的供水管路及阀件应选用耐腐蚀的铜材或不锈钢材料,压力水柜应配置液位指示器,配套容器的内部应作防锈涂层处理5.3供、排气系统5.3. 1氧舱供气系统的空压机应选用无油润滑空压机。多人氧舱应配置不少于2组空压机,每组空压机的排量应满足对1组储气罐充气时间不超过2 ho5.3.2空压机的进气口应避开各种污染源。供气系统应设置气液分离器及空气过滤器。5.3.3多人氧舱应配置2组储气罐,空压机出气口或空气冷却器出口压缩空气温度不超过37时,可设置1组。每组
13、储气罐均应满足所有舱室以最高工作压力加压1次和过渡舱再加压1次的容量要求。单人氧舱可配置1组储气罐,应满足舱室以最高工作压力加压4次的容量要求。5.3.4氧舱配套压力容器内壁的涂料应采用无毒型涂料,如食品容器漆或饮水舱漆等。5.3.5氧舱舱内外均应设置机械式快速开启的应急排气阀,并配以红色替示标记和标示应急排气阀手柄开、关方向的标记。单人氧舱允许仅在舱外设置应急排气阀。舱外应急排气阀应设置在控制台附近应急卸压时,氧舱各舱室从最高工作压力降至。. 01 MPa的时问应符合表3的规定GB/T 12130-2005表3单位为分钟舱型单人氧舱多人氧舱卸压时间(1. 0燕2.55.3.6配有遥控操舱和(
14、或)自动操舱的气动或电动调节阀门的氧舱,还应在控制台上配置手动操作机械阀门。5.3.7多人氧舱的治疗舱和手术抢救舱的升、降压速率在0.004 MPa/min-0. 02 MPa/min范围内可调;过渡舱升、降压速率在。. 008 MPa/min-0. 08 MPa/min范围内可调。单人氧舱升、降压速率在0.004 MPa/min至0.03 MPa/min范围内可调。5.3.8氧舱舱内进气口与排气口应有效隔离,避免气体短路;舱内进气口应设有消声器,舱内供气时的噪声应不大于65 dB(A),5.3. 9供气系统消声器应采用GB 50222-1995中规定的A级材料制造5.3.10供、排气系统管路
15、垫片应采用非石棉类材料。空气过滤器出口至氧舱舱内的供气管路及其管路连接件应采用紫铜或不锈钢材质,阀件应选用铜质或不锈钢材质。5.3. 11压力表5. 3. 11. 1供气系统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 5倍2.。倍,精度不低于1.6级5.3. 11.2控制台上对应于每一个舱室应配置2只指示舱内压力的压力表,2只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一致,精度分别为。.4级和不低于1.6级。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 5倍2.。倍,并在最高工作压力处标有红线5.4供氧系统5.4. 1供氧系统应由瓶装医用氧气、液态氧槽或能稳定供氧的其他氧气源、指示仪表及控制阀门、吸排氧装置等组成。采用瓶装氧气
16、的多人氧舱应设置氧气汇流排5.4.2供排氧系统的管路材料应采用紫铜或不锈钢材质,阀件应选用铜质和不锈钢材质。单人氧舱供、排氧系统的管路也可采用无毒抗氧化的软管,软管材料宜选用尼龙、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醋或橡胶。管系密封垫片应采用铜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5.4.3供氧系统中,工作压力高于。. 8 MPa的阀门应选用渐开式阀门。5.4. 4氧舱控制台上应设置氧源压力表及供氧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6级。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5倍一2.。倍。5.4.5氧源经减压后输人舱内的供氧压力应高于工作舱压0. 4 MPa-0. 7 MPa。当舱内满员同时吸氧时,供氧压降应不大于。.1
17、MPa5.4.6舱内每路供氧支管的吸氧装具前应设置截止阀5.4.7舱内设有急救吸氧装具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应配置截止阀,舱内应配置氧气流量计5.4.8带有普通吸氧装具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则应配备吸氧动态显示仪或对每位患者配备氧气流量计。5.4. 9患者呼出的废氧应通过排氧管路接至室外,排氧口应高出地面3 m以上。舱内排氧管不与舱内连通时,吸氧装具与排氧管路之间,应设置截止阀。5.4. 10舱内氧浓度值应不大于23%5.4. 11氧舱每个治疗舱室应在控制台上配置不少于l台带有记录仪,且示值误差不大于士3%的测氧仪。电化学式测氧仪的氧传感器寿命应不低于1年。5.4. 12舱内氧浓度越限时,测氧仪应同时
18、发出声、光2种信号报警,其报警误差不应超出士1%05.4. 13测氧仪采样口应分别与舱室和定标气体(或大气)连通。舱内取样口应设在舱室任意一侧的中下部,并伸出装饰板外,采样口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污物堵塞。采样流量计的量程应符合测氧仪对采样流量的要求GB/T 12130-2005:,;14供排氧系统管路和管路附件安装前均应作脱脂处理5.5. 1空调系统氧舱每个舱室应在控制台上配置舱内温度监视仪表,温度仪表示值误差不大于士20C,温度传感器应置于舱室两侧的中部装饰板外,并设置防护罩。55.2氧舱治疗舱应设置空调系统,空调控制部分应安装在控制台上。空调系统的电机应设置在舱外。舱内温度值应控制在1
19、S0C -26范围内,温度变化率应不大于VC /min.5.5.3氧舱在最高工作压力下,空调系统的电机应满足:在额定电压的90%时能启动;在额定电压的110%时不过载。空调系统的电机应配备相应的短路及过载保护装置。5.5.4舱内禁止安装采用电辅助加热的设备。5.5.5舱内仅空调工作时的噪声应不大于60 dB(A),5.6电气系统5. 6. 1氧舱照明应采用冷光源外照明。舱内平均照度应不小于60 lx.多人氧舱照度不均匀度应不大于60%e5.6.2氧舱控制台与各舱室之间应配置双工对讲通讯系统和应急呼叫装置。应急呼叫装置的舱内按钮应采用无电气触点式按钮,在控制台上应设置声光信号发生装置,在按动舱内
20、按钮时应持续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声光信号应只能由操作人员在控制台上切断。5.6. 3氧舱应配置带有过放电保护的应急电源装置,当正常供电网路中断时,该电源能自动投人使用,保持应急呼叫、应急照明、对讲通讯和测氧仪的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30 mino5.6.4氧舱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 12.舱体与接地装置之间应用镀锌扁(圆)钢可靠连接,在舱体和接地装置的连接处应附有接地符号标记“告”。5.6.5氧舱的电源输人端与舱体之间应能承受50 Ha, 1 500 V正弦波试验电压,历时I min无闪络和击穿现象。5.6.6氧舱若配置生物电插座时,生物电插座各插针(接线柱)之间、各插针(接线柱)与舱体间的
21、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 MS1o5.6.7氧舱设备的对地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应不大于5 mA,在单一故障状态下应不大于10 mA,5.6.8不用电源软电缆或软电线的氧舱,其保护接地端子和为保护目的而与该端子相连接的任何其他部分之间的阻抗,应不大于。.1几。使用电源软电缆或软电线的氧舱,其网电源插头的保护接地脚和为保护目的而与该点相连接的任何其他部分之间的阻抗,应不大于。.2n5.6. 9氧舱进舱电压不应高于24 V5.6. 10氧舱进舱导线不得有中间接头,导线应敷于金属保护套管内,管口处设防磨塞。舱内导线与舱内电器的接点应焊接并裹以绝缘材料。6试验方法6. 1壳体检查压力容器的有关证明材料.其结
22、果应符合5. 2.1的规定。6.2递物筒6.2. 1递物筒内径及压力表用通用量具测量递物筒内径,并检查递物筒上的压力表应符合5. 2. 2.1的规定。6.2.2递物筒联锁装置打开递物筒内门,关闭舱门及递物筒外门,升压至联锁机构的锁定压力,然后再降压至联锁机构的复位压力,分别记录锁定压力值和复位压力值。试验时,升压速率和降压速率应不大于。. 01 MPa/min。其结果应符合5. 2. 2. 2的规定。5GB/T 12130-20056.3舱门6.31舱门尺寸用通用量具测量舱门尺寸,其结果应符合5.2, 3,1的规定。6. 3. 2外开门压力联锁装置升压至联锁机构的锁定压力,然后再降压至联锁机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2130 2005 医用 空气 加爪氧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