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1322.1-2008 射频电缆 第0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1篇 同轴电缆.pdf
《GB T 11322.1-2008 射频电缆 第0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1篇 同轴电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1322.1-2008 射频电缆 第0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1篇 同轴电缆.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ICS33.120.10 L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1322.12008代替 GB/T11322.1-1997射频电缆 第 0 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 1 篇 同轴电缆 Radio-frequency cables Part O: Guide to the design of detail specifications Section 1-Coaxial cables (IEC60096-0-1:2008,MOD) 2008-04-01 发布 2008-09-31 实施GB/T 11322.12008 1 前 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60096-0-1 :2000射频
2、电缆 第0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1篇 同轴电缆。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60096-0-1:2000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以边缘 一垂直线“”表示修改的技术内容)。 表 3.4中,增加 9.00mm; 4.2中,增加“标称介质外径 D2的优选值为0.87mm、1.50 mm、2.95 mm、3.70 mm、4.80 mm、 7.25 mm、9.00 mm、11.50 mm、17.30 mm; 表4中,实心PE介质外径标称值, 增加9.00 mm和11.50 mm;泡沫PE介质外径标称值, 增加2.95mm、3.70mm、9.00 mm、11.50 mm和
3、17.30mm。 为便于使用,对于IEC60096-0-1 :2000还做了下 列编辑性修改: 602602在5.2中 D1e=D3eexp( Z。 )1)改为 D1e=D3eexp( Z。 )1); 图1中 k4(W/m2.K)改为 k4(W/m2.K1.25); )()mpFZ/1034012(pF/m)10340122ZC)=在6.3中 C2= 改为 表4中实心PE介质外径17.30mm的 公差0.40mm改为0.30mm。 N)(1012DDF =在表7.1中补充公式 。 本标准代替 GB/T11322.1-1997射频 电缆 第0部 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1篇 同轴 电缆。 本标准
4、与GB/T11322. 1-1997相比主要 变化如下: 表 3.1中,增加了半空气 PE 和泡沫 FEP 材料数值; 表3.4中标称介质外径 D2值均为“优选值”,增加9.00mm; 4.2中根据我国国情,推荐了介质外径 D2的优选值为0.87mm、1.50 mm、2.95 mm、3.70 mm、 4.80 mm、7.25 mm、9.00 mm、11.50 mm、17.30 mm。 表4 中根据IEC标准,规定了实心PE、泡沫PE、半空气PE、聚四氟乙烯(PTFE)、泡沫FEP特性阻抗和介质外径及其公差值。 表4 中根据我国国情对实心PE中增加介质外径优选值 9.00 mm和11.50 mm
5、;对泡沫PE中增加介质外径优选值2.95mm,3.70 mm ,9.00 mm, 11. 50 mm和17.30mm。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TC190全国电 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文浩、张建平。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1322.1-1997射频 电缆 第 0 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第 1 篇 同轴电缆; GB/T11322-1989射频同轴电缆设计指南。 GB/T 11322.12008 2 射频电缆 第0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1 篇 同轴
6、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标称特性阻抗和介质外径等设计参数的推荐值,并为具有编织、金属带或管状外导体的同轴电缆的设计提供指导。 2 使用符号 符 号 意 义 单 位 单位长度的总衰减,20 dB/m 单位长度的总衰减,T20 dB/m 组成部分引起的衰减,20 dB/m 组成部分的编织角 (度) 组成部分的材料的密度 g/cm3 组成部分的材料的损耗角 rad 组成部分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组成部分的材料的电导率,20 m/ mm2 组成部分的材料的热阻率 K m/W B 有关组成部分的编织密度 Co 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度 m/s C 组成部分单位长度的电容 pF/m 组成部分的单线直径
7、mm D 组成部分的外径 mm De 组成部分的电气有效直径 mm Dm 组成部分的平均直径 mm E2 介质允许的最大电压梯度(峰值) kV/mm f 频率 MHz h 有关组成部分的覆盖层厚度 mm k ,ky 按表2.1和表2.2确定的计算系数 L 有关组成部分的编织节距 mm m 单位长度电缆的总质量 g/m m 组成部分的质量 g/m N1 绞合内导体的单线根数 N 有关编织的每个锭子的导线根数 n 有关组成部分的编织中的锭子数 P40 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环境温度40 W GB/T 11322.12008 3 符 号 意 义 单 位 P 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环境温度T40 W Pd
8、 单位长度允许的最大耗散功率 W/m 有关组成部分的编织的填充系数 R 导电组成部分的单位长度直流电阻 /m 以及绝缘组成部分的绝缘电阻 M km S 组成部分的标称厚度 mm S min 组成部分的最小厚度 mm T 组成部分的温度 Ta 环境温度 Ut 试验电压(50Hz),圆整后的有效值 kV Utc 试验电压(50Hz),计算的有效值 kV Ud 放电试验电压,有效值 kV Uo 允许的最大工作电压,圆整后的有效值 kV Uoc 允许的最大工作电压,计算的有效值 kV vr 速比 zo 特性阻抗,标称值. 有关结构组成部分编号: 1内导体; 6屏蔽层; 2介质; 7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
9、层间的中间层;3外导体; 8第二屏蔽层; 4护套; 等等。 5外导体和屏蔽层间的中间层; 表 2.1 k 系数的应用实例 符 号 意 义 单 位 k2 由内导体决定的介质电压梯度系数 - k4 护套表面在空气中的散热系数 W/m2K1.25表 2.2 k y系数的应用实例 有关结构组成部分 系 数 1 3 6 8 覆盖层系数 k1c k3c绞合或编织系数 对于衰减 对于直流电阻和质量 k1a k1rk3a k3rk6rk8r总外径与单线直径之比 k 1d特性阻抗的有效直径系数 k 1zGB/T 11322.12008 3 3 材料常数 3.1 介质和护套的材料常数以及不同材料的数值表 表 3.
10、1 材料常数及材料数值 各种材料1)数值符号 意义 单位 实芯PE 半空气 PE 泡沫PE2)PTFE FEP 泡沫2)FEP ETFE PFA PVC 2 介质的介电常数 - 2.28 1.4 1.3 1.5 1.7 2.1 2.1 1.5 2.6 2.1 tan 2 介质的损耗系数 - 2.510-42.510-4410-4610-4610-43) 6) 1.210-35) 5) E2 介质允许的最大电压梯度 kV/mm 11 2 2 2 2 11 2 5) 5) 2, 4 介质或护套的密度 g/cm30.93 0.36 0.28 0.44 0.58 2.2 2.2 0.90 1.7 2.
11、2 1.42) 2, 4 介质或护套的热阻率 Km/W 3.5 5) 15 9 6 4.4 5.0 5) 4.4 4.5 7.0 T1 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 85/804)85/804)70 70 70 250 2007)2007)1507)2007)70 1) PE=聚乙烯; PTFE=聚四氟乙烯; FEP=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PFA=全氟烷氧基; PVC=聚氯乙烯。 2) 典型值。 GB/T 11322.12008 4 3)有关频率下tan 2值: tan频率MHz 21 110-4101 1.510-4102 2.510-4103 4.310-4104
12、210-44)85:高密度材料。 80:其他密度材料。 5)正在考虑中。 6)有关频率下tan 2值: 频率MHz tan 21 410-4101 410-4102 810-4103 1010-421031010-4 104710-47)仅对内、外导体镀银情况。 3.2 导体材料常数表 表3.2.1 电导率(在 20时)和密度 材 料 符 号 单 位 数 值 符 号 单 位 数 值铜 铝 锡 银 铜包钢线(30%) 铜包钢线(40%) 1, 3, 6 m/mm258 35 8.3 61 17.4 a23.2 a 1, 3, g/cm38.9 62.7 7.3 10.5 8.15 8.20 a只
13、适用于计算直流电阻。 表 3.2.2 覆盖层系数a导 体 符 号 数 值 裸铜线 1 镀银铜线 1 k1c和 k3c镀锡铜线 见表3.2.3 铜包钢线 见表3.2.4 a覆盖层系数是覆盖层导线的射频电阻与裸铜线的射频电阻之比,它取决于频率及覆盖层厚度。表 3.2.3 镀锡铜线的覆盖层系数 h 或 h h 或 h f f fh1f或 h3 fk1c或 k3c1 3k1c或 k3c1 3 f k1c或 k3c2.24 0.15 1.25 0.06 1.01 0.01 2.46 0.18 1.44 0.08 1.03 0.02 2.60 0.20 1.67 0.10 1.06 0.03 2.70 0
14、.25 1.91 0.12 1.11 0.04 表 3.2.4 铜包钢线的覆盖层系数 h1fk1c ah1fk1c ah1fk1c a0.005 11.04 0.025 2.57 0.050 1.35 0.010 6.06 0.030 2.16 0.060 1.16 0.015 4.16 0.035 1.87 0.070 1.04 0.020 3.17 0.040 1.65 0.080 1.00 a假定钢的电导率=8m/mm2,相对磁导率 r=200。 GB/T 11322.12008 5 3.3 结构常数 3.3.1 内导体的结构常数表 表3.3.1 内导体的结构常数 不同绞线根数( N1)
15、时的数值 符号 意 义 1 7 12 19 直流电阻和质量的绞合系数 1.00 1.03 1.03 1.03 k1r衰减的绞合系数 1.00 1.25 1.25 1.25 k1a有效直径系数 1.00 0.94 0.96 0.98 k1z总外径与单线直径之比 1.00 3.02 4.16 5.00 k1d电压梯度系数 1.00 0.90 0.90 0.90 k23.3.2 编织外导体和屏蔽层的结构常数表 表 3.3.2 编织外导体和屏蔽层的结构常数 mDL33mDL66编织角 ; k 3; 3r; k6r61.06 8.63 20 1.10 6.74 25 1.15 5.44 30 1.22
16、4.49 35 1.30 3.74 40 1.41 3.14 45 定义: 3cos1233/1 )( LDm+ k3r= = 6cos1266/1 )( LDm+k6r= = 3.4 编织单线尺寸 外导体和屏蔽层的编织单线尺寸见表 3.4。 表3.4 编织 单线尺寸 编织单线的标称直径 d3, d6 mm 标称介质外径 D2 mm 单层编织 双层编织 0.87和1.50 0.090.11 - 2.95,3.70,4.80和6.40 0.130.15 0.130.15 7.25,9.00,9.80和11.50 0.180.20 0.160.18 17.30 0.240.26 0.180.20
17、GB/T 11322.12008 6 3.5 衰减系数 表 3.5 计算衰减用的系数 符号 意 义 结构特征 数 值 实芯导线 1.0 k1a绞合导线 1.25 内导体引起的衰减 镀锡铜线 见表3.2.3 k1c铜包钢线 见表3.2.4 管状外导体 1.0 k3a编织外导体 2.0a外导体引起的衰减 镀锡铜线编织 见表3.2.3 k3ca 粗略的近似值(尚无可靠的理论) 3.6 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 电缆外径 D4(mm) 图 1 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计算用曲线 4 特性阻抗和介质外径的标准值 4.1 同轴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 在本条款中规定的所有阻抗都是在频率为 200MHz,以及温度为 20时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1322.1 2008 射频 电缆 部分 详细 规范 设计 指南 同轴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