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202.docx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2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20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和秦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线索 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线索 2 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线:(1)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与中央机构的演变;(2)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3)选官用人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第 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1.夏商的政治制度(1)早
2、期国家政治制度出现,禅让制被 所取代。 (2)王权特点:通过 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2)内容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和朝觐述职。 权力: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 实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 和征派赋役等。 (3)影响前期:加强了 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王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
3、加强中央集权;西周后期, ,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 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推行王位 ;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 。 (4)特点:血缘关系和政治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推行。 【教材补遗】 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殷商时期,
4、“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构图解史】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3【图画证史】 周公辅成王年幼的周成王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王位,由其叔叔周公辅佐,反映了宗法制的特点。诸侯前来朝觐周成王,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命题点一 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影响史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史料二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为西周分封示意图,图片可以反
5、映出以下几个主要信息:分封的主要区域及范围、分封的对象及主体、西周的都城设置及方位等。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有重要的意义。4(2)史料二通过与原有邦国比较的方式,分析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其中第句话指出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句话说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在其领地内拥有较大的权力。 史料运用1.指出史料一的图片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2.根据史料二,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史论归纳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
6、,以同姓亲族为主。分布区域: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同姓诸侯国多分布于富饶之地或战略要地。纵向联系:君臣权力与义务较为明确,进一步彰显周王的最高地位,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对后世的影响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名称,如宋、鲁、郑、陈等。5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命题点二 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史料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7、“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于宗庙先祖旁祭祀)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 史料解读史料以武则天立太子一事为例,说明了宗法制对后世的历史影响。第句中,狄仁杰与王方庆暗示武则天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第句以宗庙制度为例指出传位于李显的重要性。最后,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太子,说明了宗法制在唐代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史料运用史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根据史料,分析狄仁杰反对“三思立”而拥立庐陵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史论归纳宗法制
8、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4)历史遗存影响: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祭祀、编修家谱、追根寻源等社会习俗。命题点三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
9、缘色彩,但转向6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史料解读史料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为切入点,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描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第句和第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转型前后的政治形态变化,既有变化同时也有继承和延续。 史料运用根据史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史论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
10、: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秦灭东方六国,结束分裂,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2.内容7(1)创立皇帝制度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由 总揽。 特点:皇位世袭; 。 (2)创立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 ,下设诸卿。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
11、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 。 (3)推广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地区设郡县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郡守、县令、县长由 直接任免。 3.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 ,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重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2)对后世的影响: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图画证史】 皇权的象征虎符【教材补遗】 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相对于贵族政治而言的,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
12、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形成,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命题点一 皇帝制度与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8史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史料二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
13、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史料解读(1)史料一以秦始皇创制玉玺为切入点,展现了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阐述了玉玺的分类;分别说明了六枚玉玺的用途,反映了秦朝皇帝的权力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史料二中的阐述了秦朝中央官制的内容及各自的职权。由此可以看出,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史料运用上述两则史料反映出秦朝中央官制有哪些特点? 史论归纳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
14、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命题点二 郡县制与官僚政治的形成9史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 秦始皇史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
15、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史料三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反映出郡县制是秦朝实现大一统与维护国家安定的主要因素;说明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的角度考虑,郡县制的危害要远远小于分封制。(2)史料二主要论述了郡县制的弊端。认为郡县制的弊端是君主专制权力过于强大。(3)史料三反映了国家形态从“封建制”
16、到“官僚制”的演变。和分别说明了秦朝实现制度的转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和结果。 史料运用据史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这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10 史论归纳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制的官僚政治高考试
17、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24分封制的影响以周朝分封诸侯为背景材料,考查分封制对文化融合的影响,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016全国卷24商周文明的传承从青铜器铭文切入,考查商周政治文明传承的特点,考查学生阐释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112014新课标全国卷24分封制与礼乐制的关系及影响以雅言为切入点,考查分封制与礼乐制的关系,考查学生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24分封制的瓦解以考古发现为背景材料,考查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考题 12017全国卷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
18、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考题 22016全国卷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考题 32014新课标全国卷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
19、北 C.陕西 D.山东考题 42013新课标全国卷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12考向 1 分封制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在夏、商两朝时开始形成和发展,在西周时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 ( )A.集权
20、性B.分权性C.松散性D.落后性2.钱穆国史大纲记载:“盖耕稼城郭之国,本已先周而有。周人不能尽灭之,以与周之诸侯并存;在而此诸邦亦力不敌周人,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事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异姓封国已显露出反叛之心B.推行分封实际是西周势力的扩展C.西周的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D.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已经出现考向 2 宗法制3.礼记大传记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材料旨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4.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则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
21、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其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 )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考向 3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35.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的现象。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 )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贵族议事制度不断完善6.政治秩序的起源在描述某一时期
22、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 ( )A.君主和臣民平等协商国事B.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考向 4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7.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
23、特权8.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根本决定”应是 ( )A.设立皇帝称号 B.规定王位世袭C.分封子弟为王D.推行郡县制度第 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纲要求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4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一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问题:汉初郡县、封国并存,造成封国与朝廷对抗的局面。解决: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问题: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 ,
24、其长官拥有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实权,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宋朝措施 影响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政治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监督 经济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 ,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造成后来国家 的局面 (4)元朝行省制度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 进行管理。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新人 201901184202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