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12市三地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议论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103.doc
《黑龙江省12市三地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议论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1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12市三地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议论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103.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议论文阅读哈尔滨(四)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完成下列各题。(12 分)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
2、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选文有改动)20(3 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1(2 分)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1)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
3、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2)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22(3 分)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23(4 分)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答案】20 (3 分)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21 (2 分)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22 (3 分)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23 (4 分)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龙东地区(含双鸭山、佳木斯、鸡西、伊春、七台河、鹤岗六市)2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
4、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 ,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
5、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 ,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 ,希望一蹴而就。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 ,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 ,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
6、林 5 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培养“静能量” ,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 “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培养“静能量” ,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
7、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培养“静能量” ,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 ,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3历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 ,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请为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考点】BC:议论文阅
8、读综合【分析】本文第段引出论题,接着段,分析什么是“静” ,以及“静”的好处;最后段,具体阐述培养“静能量”的方法【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文章的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读完本文后发现,本文的标题即为论点(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文中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话,是道理论证的方法;同时举曾国藩的事例,是举例论证它们都为了突出“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本题考查的是补充论据,补充论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
9、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如我们在课文中学习的闻一多写出唐诗杂论的例子(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能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答案:(1)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3)示例一: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 示例二:司马迁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4)示例: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之余,我爱练习毛笔字,沉浸在中国书法的世界中;学习累了,我爱听音乐,赶走学习的疲倦静下心来,我的成绩没有了外在的干扰,没有了4名利的虚荣,反而
10、逐渐上升了龙东地区(农垦、森工用)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
11、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 ,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 ,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 ,希望一蹴而就。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 ,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
12、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 ,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林 5 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培养“静能量” ,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 “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培养“静能量” ,还要学会享受安
13、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5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培养“静能量” ,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 ,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 ,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请为第段补充一个事实
14、论据。(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分析】本文第段,由描写环境之静,引出本文的论题:人心的“安静” ;接着段,阐述什么是“静” ,以及安静做人的好处;最后段,分析我们培养“静能量”的正确方法【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文章的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但也有的议论文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的论题为“安静” ,主要论述了我们做人要安静,要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标题即为本文的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
15、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结合第段内容来看,前半段,引用大学和诸葛亮的名言,属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 ,后半段举了曾国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以此来证明本段的分论点:“静的好处很多” ,从而论证全文的中心论点(3)本题考查的是补充论据,补充论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第段主要论证“安静是一种能量” ,让人收获巨大,举出一个人在安静的研究中获得不凡的成绩的事例即可,如:我们在课文中学到的闻一多潜心研究,写出唐诗杂论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这是一道阅读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谈出感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12 2017 年中 语文试卷 考点 汇编 议论文 阅读 解析 201902201103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