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件.pptx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九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高考历史(浙江专用),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 1.背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 初,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并加紧扩军备战,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加剧了这种矛盾,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2.主要矛盾: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 俄奥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基础梳理,考点清单,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879年,在德意志帝国宰相 俾斯麦 的推动 下,德奥缔结具有明显反俄性质的“同盟条约”。 1882 年
2、,德、 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德国 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1892年, 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 了协约, 三国协约 正式建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 1.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 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先后 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c) 1.原因 (1)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整个世界基
3、 本上被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 为一个整体。 (2)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从而引发了 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3)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 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2.条件 (1)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准备了 条件。,二、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b) 一战爆发后,在欧洲形成了
4、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其中东线和西 线是主要战线。,(二)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b),(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c) 1.当时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防御一方的 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难度增大。 2.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转变成了旷日持 久的阵地战。 3.交战双方实力均衡。(主要原因) 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b) 1.美国参战: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劳工赴法国、英国。,3.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3
5、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 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b) 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在法国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里签署。这一 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c) 1.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在激烈战争的背后,是各国之间经 济实力的较量。 2.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得十分明显,德国被拖入两线作 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长达数年的战争,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6、(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c) 1.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 生动摇。 2.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d) 1.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2.影响 (1)摧毁了 德意志 、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了一 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2)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3)促进了政府机构改变
7、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4)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战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和平主义和社 会主义成为战后的两大社会思潮。,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巴黎和会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b) 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2.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二)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c) 1.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 2.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三)凡尔赛和约
8、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c),二、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一)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 (c) 1.含义: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 凡尔赛体系 。它标志着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2.实质:由于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是掠夺战败国和争夺战利品, 这就决定了这一和平体系的不稳定性,它实质上是一个在掠夺战败国和 相互妥协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3.影响:凡尔赛体系是在战胜国之间交易和妥协实现了平衡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因此,它只能维持国际秩序的暂时稳定。一旦被压制的国家,要求
9、突破压制,或战胜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国际秩序就会失去稳定,所 以,凡尔赛体系不可能维持国际秩序的长期稳定。 (二)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b) 1.建立:1919年4月,巴黎和会通过 国联盟约 。 1920 年1月, 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 日内瓦 。 2.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3.国联盟约:“ 维护和平 ”的原则,实行“ 集体安全 ”,对 战败国殖民地实行“ 委任统治 ”。,三、华盛顿会议 (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 1.背景 (1)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 系,并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决定,但还有许多重大问 题尚未解
10、决。 (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在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发生重大变化,美、英、 日三国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 美: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称霸世界的目的没有实现,把注 意力转移到亚太地区,限制日本的扩张。 日:利用一战时机,扩张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对英美构成威胁。(主要原因),(3)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激烈,都希望通过谈判限制海军军 备竞赛。 (4)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目的: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地 区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时间、会议地点、与会国: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华盛顿;美、 英、日、法、
11、中、意、葡、荷、比。 4.议题 亚太地区问题;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中国问题。,5.内容,(二)中国山东问题(b) 1.问题的由来 (1)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借给德 国,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2)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 略地位。由于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 合法化。 2.问题解决: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主权 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日本被迫放弃 “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3.能够解决的原因 (1)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主要原因) (2)美英在一
12、定程度上支持中国。(美英和日本之间存在矛盾) 4.评价 (1)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其他权利,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 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2)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但其仍保留一些特权。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c) 1.实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 统治秩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 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不稳定性 (1)战败国特别是德国对和约滋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成为后来法西斯 上台的重要原因。 (2)引起中、东欧新兴国家间的矛盾。 (3)帝国主义被削弱
13、,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4)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产生新的矛盾。 四、维护和平的尝试 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b) 1.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 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2.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姑 息纵容,最终没有制止二战的爆发。,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 1.社会根源 (1)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 矛盾。 (2)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虚假繁荣,
14、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 美国国内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购买力弱。 (3)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主要影响 (1)经济上“关税战”恶化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政策。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 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2)引发政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 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 欲坠。 (二)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经济危机导致国内矛盾尖锐,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激起德国 民众的复仇情绪;德国严重依赖美国资本,而
15、美国等国受经济危机冲击 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抬头;希特勒 领导的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2)经过: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 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 洲策源地形成。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 凡尔赛和约 ,宣布实 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基础薄弱;日本法西斯 势力乘机而起,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 (2)经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 广田弘毅 上台
16、组 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 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三)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二、走向世界大战 (一)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对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 家的要求。 1.主要表现 (1)表现: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后,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但最后 对日本侵略行径不予任何制裁。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听任意 大利使用苏伊士运河运送部队和物资。c.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 国
17、采取“ 不干涉 ”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纵容法西斯侵 略。,(2)慕尼黑阴谋: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擅 自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标志着英法推行的绥靖政 策达到顶峰。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表明欧洲筹建集体安全的计划落空。 2.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法西斯国家的实力;导致 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暴露了英法的虚伪,作茧自缚,导致集体安全 的计划落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历史教训: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各国应该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世界大国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20 世纪 两次 世界大战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