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及名句名篇默写课件.pptx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及名句名篇默写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及名句名篇默写课件.pptx(3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高考语文 (北京市专用),专题四 古典诗歌鉴赏及名句名篇默写,1.(2018北京,1416,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 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 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 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五年高
2、考,A组 20152018年北京高考题组,(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
3、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 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答案 (1)D (2)A (3)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 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
4、”。 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 隽永,皆堪称“和缓”。,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尾两句的意思是:正是梅花开放、大雪纷飞的 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还要不断传递消息。这是对未来的抒写。选项中“怀念过去”理 解错误。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B.写入蜀路上会遇到赤壁美景,不是用典。 C.写蜀道难行,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作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无望其早归之意。D.劝说李正之不 要儿女情长,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疑难突破 “要新诗准备”是说“请用诗写下一路上的美好景色”,后面即路上看到的景色,
5、有“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3)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龙吟虎啸”和“和缓”相对,分别指稼轩词的豪 放和细腻。如上阕的气势、下阕的意境,都给人以“龙吟虎啸”的豪迈之感;又通过“须相 忆”等,抒发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有“和缓”之感。,方法技巧 鉴赏艺术特色“三角度” 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及深层含意。分析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分析表达了作 者何种感情。,2.(2018北京,17,8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 。” “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
6、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 母, ;祖母无臣, 。” 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 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 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 , ”。请允许我 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答案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示例)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易错字:樊,至,浸。,3.(20
7、17北京,1518,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晓行巴峡 王 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 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
8、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 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 , 。狗吠深巷中,
9、鸡鸣桑树颠。” 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 , 。” 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记游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答案 (1)C (2)B (3)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 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 悲苦。 (4)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知识拓展,(3)解答此题,可以从意象的感情色彩入手。“巴
10、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和“玉露凋 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运用的意象,如“猿鸣”“玉露”“枫树”等,都是表示凄冷、 悲苦的,可以分析出水经注和秋兴八首侧重于秋天的凄凉意象,情感更加悲伤;而王维 的晓行巴峡则更加侧重暮春时节的“浣女”“鸡鸣”“水国舟市”“山桥行人”等意 象,描写了巴峡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山乡之景。诗人最后说,幸得山 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思乡之苦。,方法技巧 诗歌的比较阅读,可以从意象的特征和感情色彩方面入手。例如:王维的诗整体选 取的意象都偏明亮向上,情感也并不消沉,哀而不伤;郦道元的诗和杜甫的诗选取的意象都偏消 极暗沉,
11、情感比较悲苦哀伤。 (4)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默写能力。要特别关注“暧、墟、盈、纡、骇、 予、鹧鸪”的写法。,诗歌鉴赏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在浣洗; 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上行走。登上高处, 万家井邑出现,极目远眺看得清两条支流。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用故里的声音啼叫 着。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排解“我”背井离乡的愁情。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诗人行经巴 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
12、里传来一 阵鸡鸣。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 跨在树梢之上。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 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此可为一种说法。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 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 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自己的离别之情。 本诗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乡之情,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来说,全诗所表现出 来的情绪并不消沉。,4.(2016北京,1518,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西
13、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 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 列诗句“声色兼备”的
14、一项是(3分)( )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 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15、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 一联。, 。,答案 (1)A (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 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4)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或: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 (1)“往岁求浆忆叩门”中的“往岁”二字表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的
16、往事,“清 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是作者作此诗的时间,而非“叩门求浆”的时间。,方法技巧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与课内例句联系理解,如“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 是“才”“刚刚”的意思。准确理解诗句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茂林风送幽禽语”意 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能割裂诗句之间的联 系,如A项中的“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的往事,“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是作者 作此诗的时间,混淆了二者的时间。 (2)“声色兼备”即为视听结合的手法。A.“歌管”和“风摇九子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 体现视觉。B.“笛声”体现了听觉,
17、“红旗”“天山雪”一红一白体现了视觉。C.“争白” 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留酸”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 (3)本题可以通过对两首诗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西村一诗 记叙了陆游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重游仿佛小桃源一般的西村,并回忆曾经到此 处“叩门求浆”的经历,表达了对西村“高柳簇桥”“数家临水”的幽静自然的乡村环境的 热爱和赞美。游山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山阴的一个村庄游玩的经历,描写了农家的热 情好客,道出了作者对淳朴民风的赞赏,同时此诗富含哲理。,思路分析 可以从写作素材的角度辨析,一写自然风光,一写乡村人情和民风民俗。可以 从诗
18、歌的主旨、情感角度辨析,游山西村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评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文本内容和情感的分析与比较的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可 分别从景、物、人、情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条阐述。 (4)易错字词有“俨”“阡陌”“洲”“渡”“萧萧”“常”“作”。,5.(2015北京,1619,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醉翁操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 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 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 据本
19、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 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 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徽:琴徽, 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
20、存人间。 (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 题。(5分)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
21、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也曾写道:“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惟翁醉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 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2分) (4)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 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答案 (1)C (2)B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或: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4)要点一:泉响空山、月
22、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 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 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 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解析 (1)“朝吟夜怨”的“吟”并非指作者的“吟诵”,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所以C项错 误。解答本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所给的信息,这对于我们把握整首词的主旨情感是 非常有帮助的。 (2)A.用“龙吟虎啸”同时爆发,以及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来形容觱篥的 声音变化多端、热闹非凡。B.这两句直接
23、点明声音的“寥亮”、哀苦,且“江天寂历江枫 秋”是以景写声,故不符合题意。C.分别用蜂与蝉的声音形容琴声的细长和铿锵。D.分别用 敲击白玉和黄莺啼叫的声音形容胡琴声的婉转与柔和。易错词:嘈嘈切切。 (3)易错字词:皋、舒啸、赋。首先明确词句的内容思想:“惟翁醉中知其天”意思是只有 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写欧阳修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 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然后再回忆醉翁亭记中能体现醉翁寄情于美 景并陶醉于山水之间的有关句子,答出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鉴赏的能力。景色上,醉翁亭记是在整体描写琅琊山的景色,表现出不同 季节景色的变化,视觉、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年高 模拟 2019 语文 专题 古典 诗歌 鉴赏 名句 名篇 默写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