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二轮新优化专题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190119334.ppt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二轮新优化专题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19011933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二轮新优化专题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190119334.ppt(1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专题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1课内迁移。即搜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将词义代入语境“对号入座”。 2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语境推断理解。 3组词推断法。即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组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根据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 4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悉的成语来推断印证。,第 2 页,答题技巧指导,考点一 实词解释,5古今对照法。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为今用,但意义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可以”“妻子”等。 6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对偶句、并列句等现
2、象很多,处在对应位置的词语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相反的特点,可以借此法推断词义。 (1)通假字辨析和解释。通假是借音表义,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辨识通假字主要是以声音为线索。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字不能用其本义或引申义解释时,就应考虑是否存在通假的问题。确定后,依据语境推断该字的含义。,第 3 页,(2)古今异义字解释。古今异义字含义存在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的情况。再结合上下文推断该词的含义。 (3)活用词语解释。名词活用为动词最常见,以此为例。首先判断该词是否属于词类活用,然后依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判断方法: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与“所”组合,名
3、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为动词。,第 4 页,1常见的虚词,平时要注意积累、归纳。 2联系语境、结合上下文。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中的“之”结合上下文可知,代指徐公。 3熟悉语法。能清楚准确地找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字前是“莲”作主语、“出”作谓语,那么“之”字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中的“而”字表修饰,因为“止”是谓语,“笑”和“止”两个动作同时发生。,第 5 页,考点二 虚词辨析,文言虚词用法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4、; 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其”字可代我和他,近指“这”,远指“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第 6 页,1弄清句意。翻译句子,关键是对句意的把握,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意思。 2分析特点、难点。在翻译之前,要分析句子的特点和难点,这往往是翻译的重点。分析特点、难点要注意:是什么句式,有没有省略或倒装,有没有词类活用;等等。,第 7 页,考点三 句子翻译,第 8 页,4翻译的方法:换、留、删、补、调。“换”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留”是“保留
5、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在译文中可以保留;“删”是“删略”,有些文言虚词只起某些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如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字,起补充音节作用的助词、发语词等;“补”即“补充”,省略成分一般要补出;“调”即“调整”,考生要将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第 9 页,翻译文言句子顺口溜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补出,倒装调换;异义活用,置换现汉; 无义虚词,删去不译;领会语气,务求直译。,第 10 页,1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的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指导。梳理结构要注意文题、段首句、段尾
6、句。 2选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选项在原文找到对应区域,然后准确筛选,找到有效信息。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项与文章的知识点一一对应,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 4抓重点,准确翻译。即对文章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要用自己的话准确地概括。 5综合分析,理清因果。对文章内容必须综合分析,尤其要结合主旨。,第 11 页,考点四 内容理解,1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2“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
7、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第 12 页,考点五 比较探究,(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 (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语段原句。,第 13 页,1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 2分析标题或原文内容。 (1)分析标题。有些文章
8、,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找出具体的句子(词、句、段),如文中对人物的评价、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等。 (2)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从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第 14 页,考点六 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就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 3结合答题格式作答。 【答题模板】人物定性
9、(身份) 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是一个的人,他做了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第 15 页,附形容人物品质的常见词语:外强中干、善解人意、勤奋好学、诚信友善、乐于助人、忠于职守、执法严明、忠诚耿直、心胸豁达、嫉恶如仇、为官清廉、生活节俭、善纳雅言、勇于纠错、不畏强暴、孝顺父母、重情重义、足智多谋、淡泊名利、体察民情、关心百姓、处事从容、治军有方、慷慨大方、英勇善战、忠君爱国、深谋远虑、性情洒脱、豪放直率、聪颖有才、善于思考、以德服人、谦虚谨慎、才智出众、料事如神、勤政爱民。,第 16 页,第 17 页,2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第 18 页,3论语十二章
10、,第 19 页,第 20 页,第 21 页,第 22 页,第 23 页,4诫子书 诸葛亮,第 24 页,第 25 页,5狼 蒲松龄,第 26 页,第 27 页,第 28 页,第 29 页,6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第 30 页,第 31 页,7卖油翁 欧阳修,第 32 页,第 33 页,8陋室铭 刘禹锡,第 34 页,9爱莲说 周敦颐,第 35 页,第 36 页,10河中石兽 纪 昀,第 37 页,第 38 页,第 39 页,11三 峡 郦道元,第 40 页,第 41 页,第 42 页,12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第 43 页,第 44 页,13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第 45 页,文学常识:苏轼(10
11、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诗风雄浑自如,成就杰出;词的境界阔大豪迈,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又工书法,善绘画。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全文中心: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5字,营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第 46 页,写作特色:层次分明。文章虽然只有一段,但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再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行文自然。作者按照“所想所为所见所感”
12、的顺序来写,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现实意义: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被世俗名利所牵绊,感悟自然,淡然处世。,第 47 页,14与朱元思书 吴 均,第 48 页,第 49 页,写作特色:文章基本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第 50 页,15富贵不能淫 孟子,第 51 页,第 52 页,全文中心:此文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俊杰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
13、该行得正、站得直,为了一个正义的理想目标去奋斗。 写作特色: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现实意义: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它更提醒人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威逼利诱做出违法乱纪、损害社会的事情。,第 53 页,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第 54 页,第 55 页,全文中心: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了忧患可以激人奋发向上,从而由个人推及国家,阐明“生于忧患,
14、死于安乐”的观点。 写作特色:运用类比的手法。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现实意义:人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困难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第 56 页,17愚公移山 列 子,第 57 页,第 58 页,第 59 页,第 60 页,18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第 61 页,第 62 页,第 63 页,第 64 页,19桃花源记 陶渊明,第 65 页,第 66 页,第 67 页,第 6
15、8 页,文章线索: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 全文中心:文章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现实意义:“桃花源”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宁静、祥和的社会环境,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相似之处。但是现在来看这种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只有推动人类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进步,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第 69 页,20小石潭记 柳宗元,第 70 页,第 71 页,第 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专用 2019 中考 语文 二轮 优化 专题 二课内 文言文 阅读 课件 20190119334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