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中图版必修220190122223.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中图版必修2201901222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中图版必修22019012222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程标准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学习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认识公众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联系当前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重点)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 1 转变观念阅读教材 P94P 96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1.发展观(1)传统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观 社 会 的 进 步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人 的 全 面 发 展 )2.资源观(1)传统资源观 资 源 是 无 限 的资 源 的 价
2、 格 只 是 反 映 了 人 们 对 这 种 资 源开 发 利 用 所 耗 费 的 劳 动 )(2)可持续发展资源观: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3.环境观(1)传统环境观:忽略自然环境的价值。(2)可持续发展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4.伦理道德观(1)传统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2(2)可持续发展观 处 理 人 类 与 其 他 生 物 之 间 关 系 的 伦 理道 德 也 是 必 需 的人 类 必 须 与 其 他 生 物 保 持 和 谐 与 平 衡的 关 系 )
3、5.消费观(1)传统消费观 鼓 励 消 费 , 以 刺 激 生 产产 生 了 资 源 短 缺 、 环 境 污 染 和 生 态 破 坏 )(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 生 产 时 少 投 入 , 多 产 出消 费 时 多 利 用 , 少 排 放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 432 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据图分析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示 本图展示了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使用手机、电脑等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工矿企业、汽车等排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乱砍滥伐森林,造成资源
4、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教材梳理 2 调整行为和加强国际合作阅读教材 P96P 100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1.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概念: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对环境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2)市场行为概念: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3)公众行为概念:指公众在日常生活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对环境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行
5、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倡议32.加强国际合作(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2)21 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预习效果自测1.正误判断:(1)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本身的价值。( )(2)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人口的零增长。( )(3)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发展中国家不需要。( )(4)公众认识和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5)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6)清洁生产没有废弃物的产生。( )提示 (1) 传统的资源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
6、资源的价格只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认为资源本身是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资源本身的价值。(2)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3) 停止过度消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做到的。(4) 实施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很多,循环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7、(6)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 23 题。42.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C.化肥、杂物、菌渣 D.菌渣、沼渣、塘泥3.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
8、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解析 第 2 题,读图可知,箭头指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有粪肥、沼渣、塘泥。第 3 题,我国南方为低山丘陵区,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可以降低对山地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减轻秸秆、煤等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利于净化环境。答案 2.B 3.A2016 年 4 月 22 日是世界第 47 个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回答 45 题。4.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节水节能、垃圾分类A.
9、B. C. D.5.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循环回收A. B. C. D.解析 第 4 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是生产行为,故 C 项正确。第 5 题,绿色生活方式应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故 D 项正确。5答案 4.C 5.D探究点一 转变观念【案例探究】 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上的。人类必须首先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这种观念的转变将
10、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结合材料探究:(1)有的同学认为“赠送贺卡、使用一次性木筷或纸巾等不是什么大事,我不用别人照样用,厂家照样生产,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该用还要用。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想法?(2)为了满足个别人的消费需求,各种野生动植物成为各大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你认为这样合适吗?为什么?(3)看下面漫画“五代人的营生” ,该图说明了什么?太祖卖野菜太爷卖木材爷爷卖菜墩爸爸卖根雕提示 (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保护环境是地球上的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应从我做起,免赠、少赠贺卡,免用一次性餐具。(2)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合适。因为人类的不合理消费,市场的不恰当行
11、为,很有可能破坏人与自然生物界的和谐与平衡的关系。若过度消费其他生物,则会带来更多的生态破坏,产生更多环境失衡问题,最终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3)上图说明,由于人们的过度索取,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思归纳】传统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区别观念 传统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GDP 是唯一衡量标志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追求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6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技进步资源观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价格只反映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忽视资源本身的价值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
12、然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环境观只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伦理道德观人类是自然界的中心,是使万物臣服的精灵人类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消费观 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即时巩固】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求人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1)(2)题。(1)片面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种
13、观点( )A.资源观 B.环境观C.发展观 D.消费观(2)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观 B.环境观C.伦理道德观 D.消费观解析 第(1)题,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而可持续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第(2)题,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答案 (1)C (2)C探究点二 调整行为和加强国际合作【案例探究】 材料 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下图是我国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7结合材料探究:(1)清洁生产属于哪种社会行为的调整?其主体是
14、什么?(2)清洁生产与传统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3)该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4)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什么意义?提示 (1)市场行为。主体是一般企业。(2)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传统生产通常不考虑生产的每个环节所造成的污染,或者仅仅关注某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如生产环节或产品消费环节对环境的污染。(3)该酒精厂在生产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到永续利用。该酒精厂的清洁
15、生产工艺,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4)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反思归纳】1.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三种行为社会行为 政府行为 市场行为 公众行为含义 概念 国家的管理行为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8行为主体国家及其各级的各种组织机构市场主体,如企业、个人等公众行为举例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发展计划并组织
16、实施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环境效应其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造成的环境问题比重增大,加剧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目标依靠政策、法规、机制保障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调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调整行为举例落实环保法律;建立环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境税费征收;计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预防为主,严控污染发生;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发展环保产业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清洁生产;科学管理;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统一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环境行为标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四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三节 通向 可持续发展 道路 学案中 图版 必修 220190122223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