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3讲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追踪.doc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3讲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追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3讲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追踪.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3讲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考向一 以制备为主体的综合实验1(2018浙江卷)某兴趣小组以废铁屑制得硫酸亚铁铵后,按下列流程制备二水合草酸亚铁(FeC 2O42H2O),进一步制备高纯度还原铁粉。已知:FeC 2O42H2O难溶于水,150 开始失结晶水;H 2C2O4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请回答:(1)下列操作或描述正确的是_。A步骤,H 2C2O4稍过量主要是为了抑制 Fe2 水解B步骤,采用热水洗涤可提高除杂效果C步骤,母液中的溶质主要是( NH 4)2SO4和 H2C2O4D步骤,如果在常压下快速干燥,温度可选择略高于 100 (2)如图装置,经过一系列操作完成步骤
2、中的抽滤和洗涤。请选择合适的编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补充完整(洗涤操作只需考虑一次):开抽气泵abd_c关抽气泵。a转移固液混合物;b.关活塞 A;c.开活塞 A;d.确认抽干;e.加洗涤剂洗涤。(3)称取一定量的 FeC2O42H2O试样,用硫酸溶解,采用 KMnO4滴定法测定,折算结果如下:n(Fe2 )/mol n(C2O )/mol24 试样中 FeC2O42H2O的质量分数29.80104 9.80104 0.980由表中数据推测试样中最主要的杂质是_。(4)实现步骤必须用到的两种仪器是_(供选仪器:a.烧杯;b.坩埚;c.蒸馏烧瓶;d.高温炉;e.表面皿;f锥形瓶);该步骤的化学方程
3、式是_。(5)为实现步骤,不宜用炭粉还原 Fe2O3,理由是_。解析 (1)A 项,步骤溶解酸化后溶液已呈酸性,故步骤时草酸稍过量的主要目的不是酸化抑制 Fe2 的水解,而是保证 Fe2 反应完全,同时防止 Fe2 被氧化,错误;B 项,步骤,采用热水洗涤有利于除去(NH 4)2SO4和 H2C2O4,提高除杂效果,正确;C 项,酸化和加入稍过量的 H2C2O4后,发生反应(NH 4)2Fe(SO4)2H 2C2O42H 2O=FeC2O42H2O(NH 4)2SO4H 2SO4,故母液中的溶质主要有(NH 4)2SO4、H 2SO4和 H2C2O4,错误;D 项,根据题给信息,FeC 2O4
4、2H2O在 150 开始失结晶水,故略高于 100 干燥不影响产物的成分,正确。(2)抽滤完成后,需要洗涤晶体,故应该先打开活塞 A,使吸滤瓶内的压强回升,然后添加洗涤剂,待洗涤剂缓慢通过晶体后关闭活塞 A,再次确认抽干,打开活塞 A防止发生倒吸,最后关闭抽气泵,正确顺序为开抽气泵abdcebdc关抽气泵。(3)依据题表中数据得 n(Fe2 ) n(C2O ) 11,可知试样中最主要的杂质应为(NH 4)2SO4。(4)灼24烧需要在坩埚中高温加热,故实验必须用到的两种仪器为坩埚和高温炉,即选b、d;FeC 2O42H2O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2O42H2O3O 2 2Fe2O38CO 2
5、8H 2O。= = = = =高 温 答案 (1)BD (2)cebd (3)(NH 4)2SO4(4)bd 4FeC 2O42H2O3O 2 2Fe2O38CO 28H 2O= = = = =高 温 (5)用炭粉还原 Fe2O3会引入杂质考向二 以原理、性质探究为主体的综合实验2(2017北京卷)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 =Fe2 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 ,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 0.05 molL1 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取上层清
6、液,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2)针对“溶液呈黄色” ,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3 ,3乙依据的原理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取样时间/min 现象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 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 min时加深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0 min时变浅(资料:Ag 与 SCN 生成
7、白色沉淀 AgSCN)对 Fe3 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Fe3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由于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能产生 Fe3 ;假设 c:酸性溶液中 NO 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 ;3假设 d:根据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 ,可产生Fe3 。下列实验可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 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 d成立。实验:向硝酸酸化的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3 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 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_,操作及现象是_
8、。(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 Fe3 浓度变化的原因:_。解析 (1)黑色固体中有 Ag和 Fe,加入过量稀盐酸,铁粉会全部溶解,若仍有黑色固体剩余,则为银;本题是 Fe2 的检验,加入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 Fe2 。(2)铁粉过量时会与 Fe3 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2Fe3 Fe= =3Fe2 ;当空气中的O2存在时,Fe 2 会与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答案为 4Fe2 O 24H =4Fe3 2H 2O,4当溶液中存在 Ag 时,Ag 与 SCN 会发生反应 Ag SCN =AgSCN,故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 Fe3 。实验 I
9、要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 的原因,需要发生反应 2Fe3 Fe= =3Fe2 ,且存在 HNO3及 O2的条件下,证明溶液中不存在Fe3 即可,再考虑控制变量,中选用 c(NO )0.05 mol/L的 Fe(NO3)3溶液,实验需3要将反应 Ag Fe 2 Fe 3 Ag 设计成原电池,右烧杯反应:Ag e =Ag,左烧杯反应:Fe 2 e =Fe3 ,所以甲溶液选 Fe(NO3)2溶液和 KSCN溶液;必须涉及左、右烧杯的现象。(3)中溶液呈红色,且烧杯中有黑色固体,说明发生反应Ag Fe 2 Fe 3 Ag、Fe 3 3SCN Fe(SCN) 3;中反应正向进行, c(F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13 实验 方案设计 评价 专题 追踪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