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
《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预习导引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重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基本国情以及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的施行和破产。2.难点:从体制因素探究北宋统治危机出现的必然性及改革的迫切性。知识点一 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表现:“三冗” “两积”(1)冗兵 每 逢 灾 年 把 成 千 上 万 的 流 民 编 入 军 队 。 从 各 地 挑 选 强 壮 士 兵 编 入 禁 军 。 在 边 塞 大 量 屯 兵 以 应 对 辽 、 西 夏 的 侵 扰 。 )(2)冗官 北 宋 之 初 , 为 削 弱
2、 官 员 的 权 力 , 实 行 一 职 多 官 制 。 通 过 科 举 考 试 和 恩 荫 赏 赐 大 量 授 予 官 职 , 使 官 僚 机 构 庞 大 而 臃 肿 。 )(3)冗费 军 队 、 官 员 人 数 的 激 增 导 致 财 政 开 支 的 激 增 。 大 兴 土 木 费 用 和 皇 室 的 开 支 也 在 增 加 。 每 年 向 辽 和 西 夏 交 纳 “岁 币 ”, 增 加 了 财 政 负 担 。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5)积弱 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 实 行 “守 内 虚 外 ”的 政 策 ,造 成 边 疆 兵 力 不
3、足 。 为 防 止 将 领 发 展 私 人 势 力 , 宋 太 祖 收 回 禁 军统 率 权 , 造 成 “兵 不 识 将 , 将 不 识 兵 ”的 局 面 。 )图解历史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点二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2(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2外患边境危机(1)原因 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 北 宋 政 府 的 军 事 部 署 实 行“守 内 虚 外 ”的 政 策 , 禁 军 有 一 半 驻 防 在 京 师及 其 附 近 , 削 弱 了 边 防 力 量 。 统 治 者 将 禁 军
4、 频 繁 调 动 , 形 成 “兵 不 识 将 ,将 不 知 兵 ”的 局 面 , 极 大 地 削 弱 了 军 队 的 战 斗 力 。 至 宋 太 宗 以 后 , 宋 对 辽 采 取 被 动 防 御 的 方 针 。 )(2)表现 宋 辽 之 战 : 1004年 , 辽 攻 北 宋 , 宋 胜 , 最 后 订 立 “澶 渊 之 盟 ”。 宋 夏 之 战 : 北 宋 对 西 夏 作 战 屡 战 屡 败 , 最 后 双 方 进 行 和 议 。 )知识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在与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2方案:答手诏条陈十事 。3中心:整
5、顿吏治。4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 1045 年失败。5原因(1)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根本原因)(2)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废止新法。6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重点精讲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主题一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史料探究】史料一 宋开国
6、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史料二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每逢荒年,政府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据张载集3史料三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思考(1)史料一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如何?(2)史料二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怎样?(3)史
7、料三,富弼上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明了什么?答案 (1)现象:冗官。影响: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了财政负担,形成“积贫”局面。(2)现象:冗兵。影响:军队战斗力下降,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形成“积弱”局面。(3)社会现实:边患严重,财政困难、官员冗滥、赋役繁重、农民反抗。意在说明社会危机严重,改革迫在眉睫。【史论归纳】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加强的弊端。(2)积贫原因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统治政策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官俸、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政府财政困难。封建制度的弊端,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官僚地主为逃避赋税,纷纷隐瞒土地数目。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封建制度下的
8、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有多处特权,他们生活奢靡,挥霍浪费了国家大量财富。(3)积弱原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降。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农民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主题二 “庆历新政”【史料探究】史料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八)减徭役。(九)覃4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污、无
9、能之人。思考(1)范仲淹的改革主张的中心是什么?(2)这一主张的实施效果如何?原因是什么?答案 (1)整顿吏治。(2)最终失败。变革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失败。【史论归纳】“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1)中心内容:宋仁宗时,范仲淹等实施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这次改革发生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故称“庆历新政” 。(2)失败的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10、1 宋史食货志载: “(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答案 C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初年,统治者对兼并土地采取不予抑制的放任态度。2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 )5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答案 C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兵力的大幅度增长。这一现
11、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北宋政府为巩固统治而扩充军队。3997 年,宋廷岁收 2 200 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 万缗,收支却亏 1 500 多万缗, “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C皇室奢侈 D “三冗”严重答案 D解析 财政危机是材料的核心信息,故 D 项与之关系最密切。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此胸襟的他为宋仁宗赏识而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 B理财C军事改革 D教育改革答案 A解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由此分析 A 项正确。5 “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法 _1 积贫积弱 北宋 人民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