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 2270 处,清代更是多达 3234 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 B. 水利工程事业发达C. 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 积极贯彻重农政策2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 15 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 。这表明 ( )
2、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3周礼确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如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据此可知( )A. 西周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礼仪制 B. 周王借礼乐制强化专制统治C. 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诸侯冲突 D. 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4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 官僚制度已经建立 B. 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C. 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D. 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5.
3、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 1726 年、1727 年、1729 年、1730 年、1732 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A. 历史研究的角度影响了历史研究的结论 B.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 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 D. 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6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C. 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 2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4、7.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 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 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8.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 、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B C D
5、 9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10.清朝制定了详密的文书制度,皇帝下达的文书有制、诏、诰、敕、谕等;臣工上奏的文书有题本、奏本、奏折、表文、笺文等;各衙门间则用咨呈、咨文、札文、呈文等。这些规定( )A.确保了清朝政会畅通、高效行政 B.划分了严格的尊卑等级秩序C.说明清朝开创了古代文书制度 D.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1.在明朝,粮食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但江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本地需要,以至于“吴中等地,全恃湖广、江西”。导致这种
6、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城市居民的迅速增加 B.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C.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 重农抑商事实上的松弛12.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3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13.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
7、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14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15日本宪政专家佐藤功在论述英国时指出:在英国,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在那里经常在同一个基地上
8、建筑起新的建筑物 佐藤功在此强调的是( )A 英国宪政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英国宪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C 英国宪政发展以王权政治为中心 D 英国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16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C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 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1
9、71871 年帝国议会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议员作为整个帝国人民的代表并不服从某一特定团体的特殊指示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议会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帝国议会。下列说法符合这些规定的是( )A 帝国议会的行政权力非常广泛 B 帝国议会具有专制主义的典型特征4C 联邦议会对帝国议会拥有支配权 D 帝国议会有立法权但皇帝有否决权181901 年,法国等 11 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A 总统 B 参议院 C 众议院 D 最高法院19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 ,
10、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 永久居住权 B 海关管理权 C 领事裁判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20 “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 )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民国时期蒋廷黻的这段话反映出( )A 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改变,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B 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人民比清末更爱国C 五口通商
11、对中国并没有危害,而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交流D 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反映一定的时代思想与社会现状21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 )A 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B 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C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 D 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2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 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 赞赏太平天国是
12、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C 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 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23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524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 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其核心依据应是( )A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外务部位居各部之
13、首C 列强驻军京津地区 D 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25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这里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261919 年 6 月 16 日,日本外务大臣严厉谴责美国驻日大使莫里斯,说中国的学生运动是由美国支持的。日本国内媒体在此前也报道说,英美特务煽动学生反日,利用运动扩大他们的市场。这说明五四时期( )A 列强在中国利益冲突激烈 B 中国军民的反日情绪高涨C 中国革命得到英美的支持 D 日本对中国革命严厉镇压271937 年 1 月,美国
14、生活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毛泽东的头像照片,标题是中国漂泊的共产党人的首次亮相 。这幅照片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几个月前他刚完成在陕北“匪区”的探险。斯诺的这次“探险” ( )A 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人 B 揭露了日本企图全面侵华的野心C 让世界人民了解了西安事变的真相 D 有助于推动中国内战局面的结束2820 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很多女性在织绣厂工作,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个协会专门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 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C 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D 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29媒体指出:当
15、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 “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 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 B 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C 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 D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30自罗斯福新政以来,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务中的影响且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6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 ”这表明美国( )A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 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C 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D 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3
16、1俄罗斯晨报报道,20 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 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A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 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C 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3221 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A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C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
17、依赖网络技术33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 ) 、夏洛克(威尼斯商人 )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 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 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C 经济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 D 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3419 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 、 红字 、 名利场 、 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
18、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发 B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C 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3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 )A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B 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 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 D 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736近代西方思想家鼓励各种社会团体结党营私、互相制衡,以此减少权力的滥用。晚清学者在介绍西方政治理论时却强调广开言路、通上下之情、臣民一体、全国团结与整合。这种差别说明近代中国( )A 皇权至上思想根深蒂固 B 解决民族危机成为迫切任务C 各种政治力量更为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鹤岗市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