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 T 10013-2014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pdf
《NB T 10013-2014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 T 10013-2014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5020E 11备案号:4651 12014 N 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100132014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The procedure and method of coalbed methane play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201 40629发布 20141 101实施国家能源局 发布目 次前言-”l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5选区评价程序-51资料收集和整理-52选区评价阶段分析-”53图表编制及地质研究54确定选区评价指标体系55选区评价-一56报告编写-6选区评价内容及参数61概述-62含气盆地(群)评价-NB
2、,T 1001320142-22一222621选区评价任务-2622选区评价内容-一262 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363含气带选区评价-363 l选区评价任务-36_3 2选区评价内容-363 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36,4含气区块选区评价-36,41选区评价任务-”364 2选区评价内容-364 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365先导试验区选区评价-3651选区评价任务- -365 2选区评价内容- 365 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37选区评价方法及参数选用-47 1选区评价方法-471 1 概述-47l 2层次分析法-47 1 3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472选区评价参数的选用和赋值-4721煤阶
3、分类-4722参数赋值-4IU22222NB,T 1001320147 2_3关键参数7 2 4替代参数一8选区评价结果综合分析“8 l评价结果分析方法-8 1 1风险概率法”81 2综合排队系数法8 1 3最优分割法8 2评价级别转化-8 3经济评价-83 l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8 3 2经济评价内容84选区评价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含气盆地(群)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附录B(资料性附录)含气带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附录c(资料性附录) 中高煤阶含气区块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附录D(资料性附录)低煤阶含气区块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附录E(资料性附录)先导试验区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附录F(资料性附录)煤层气选
4、区评价参数及参考权重赋值附录G(资料性附录)层次分析法附录H(资料性附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附录I(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报告编写提纲II一6-”6-”6-66-“68一o一10-1112131618刖 吾NB,T 100132014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l3)提出并归LI。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辛子、张敬武、汤达祯、万智民、曹艳。III1范围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NB,T 100132014
5、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的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参数选用及评价分级、结果分析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有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1 19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GBT 19559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DZT 0216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 0249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sY厂r 5615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3术语和定义GBT 29119、DZT02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煤层气地质选区评
6、价coalbed methane play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在地质及相关理论指导下,研究评价区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资源潜力、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评价指标,优选有利区。3 2含煤层气盆地(群)coalbed methane prospecting basin煤层气形成与赋存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包括有明显边界的原型盆地和边界不易确定的残余盆地(群),简称含气盆地(群)。3 3含煤层气区带coalbed methane prospecting play同一盆地(群)内具有同期聚煤作用、相似构造控制因素、相似聚气规律和地理上相邻的煤层气赋存区带,简称含气带。34含煤层气区
7、块coalbed methane prospecting analysis area同一含气带内具有相似煤储层特征、相似富集主控因素、相似产气规律和地理上相邻的煤层气赋存区块,简称含气区块。3 5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coalbed methane pilot production area在前期含气区块优选的基础上,经过煤层气井(组)排采,优选证实了具有勘探开发潜力的煤层气赋存单元,简称先导试验区。NB,T 1001320144总则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应遵循阶段性、层次性、多因素综合研究和动态评价原则。对评价区煤层气的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是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的重要依据。不同选区评价阶段要求的地
8、质资料和勘查程度不同,尤其是对于渗透率小于310-3 ram2的致密煤评价区,应在参照本标准基础上,根据实际资料研究适用评价阶段和评价区的评价参数,开展选区评价。煤层气作为非常规资源,具有勘探开发一体化特征:而煤矿区具有采气采煤一体化特征。为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鼓励运用新的、适用的技术方法和综合手段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加快选区评价不同阶段评价级别转化的节奏;但应遵循煤层气勘探开发基本程序,降低风险。5选区评价程序51资料收集和整理收集、整理并分析各类资料,包括地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压裂、排采、测试分析等勘探开发资料及以往研究成果。5 2选区评价阶段分析依据既定要求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程
9、度,确定选区评价阶段,划分选区评价对象。53图表编制及地质研究编制和研究选区评价所需的基础参数表及相应图件,如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图、区域构造图、煤层埋藏深度图、煤层厚度图、煤储层含气量图、煤储层压力图、煤储层渗透率图、水文地质图及各类综合评价图等。提取与区域地质、含煤性、含气性和可采性有关的地质评价参数,预测煤层气资源量、产能。54确定选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适合于选区的评价参数体系、取值方法及条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应具有合理性、相对独立性和代表性,以反映选区煤层气地质、资源分布和产能预测特征。5 5选区评价深入研究选区各类地质条件、开采条件的参数及赋值权重,使用合适的选区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对选区
10、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潜力和风险分析,分类优选有利区,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建议。5 6报告编写根据研究成果编写报告。6选区评价内容及参数61概述依据选区评价对象,开展含气盆地(群)评价、含气带评价、含气区块评价、先导试验区评价等评价阶段的评价。不同评价阶段可以独立进行评价,但其上一阶段的评价成果宜在本评价阶段参考使用。62含气盆地(群)评价6 21选区评价任务以含气盆地(群)为评价单元,开展区域沉积、构造等地质研究,进行盆地煤层气赋存条件和资源潜力分析,优选有利含气盆地(群);对优选出的有利含气盆地(群)应划分并预测含气带。622选区评价内容含气盆地(群)选区评价一般包括煤层稳定程度、区域构造复杂程度
11、、煤层气资源量和煤层气赋存特征等方面综合评价内容。2NB,T 1001320146 2 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含气盆地(群)选区评价参数一般按照I类、II类和III类等三级区分,评价参数及分级参见附录A。煤层稳定程度和区域构造复杂程度按照GBT 291 19的规定。63含气带选区评价63 1选区评价任务以含气带为评价单元,研究煤层气富集条件,评价含气带的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勘探前景,优选有利含气带;对优选出的有利含气带应划分并预测含气区块。6 3 2选区评价内容含气带选区评价一般包括煤层稳定程度、区域构造复杂程度、煤层气主控因素、地质资源量、资源丰度、渗透率及直井半年稳定平均产气量(煤层气排采井
12、产气量数据以产层中部埋深500m-1000m为参考,见GBT 29119和DZT 0216)等方面综合评价内容。63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含气带选区评价参数一般按照I类、II类、III类和类等四级区分,评价参数及分级参见附录B。64含气区块选区评价641选区评价任务以含气区块为评价单元,整理和分析地质、地震、钻井、测井、试采参数,研究富集主控因素,预测主要煤层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评价勘探潜力和产能,优选有利含气区块;对优选出的有利含气区块应划分和预测先导试验区。64 2选区评价内容含气区块选区评价包括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两部分。地质条件一般包括区域地质、资源地质等两类评价内容,涉及煤层埋深、构造、
13、水文条件、煤层分布、主力煤层厚度、煤岩组成、灰分、含气量和气体组分等参数。开采条件一般包括技术可采性和经济可采性两类评价内容,涉及含气饱和度、临储压力比(临界解吸压力煤储层压力)、渗透率、煤体结构、有效地应力、煤层与围岩关系、勘探试验风险(直井稳定平均产气量)和经济地理环境等参数。64 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不同煤阶类型含气区块选区评价参数一般按照I类、II类、III类和类等四级区分,评价参数及分级参见附录C、附录D。含气量数据使用见GBT 19559。65先导试验区选区评价651选区评价任务以先导试验区为评价单元,研究煤层气富集高渗区分布规律,落实探明储量,通过排采井(组)的试采确认煤层气稳定
14、的生产能力。评价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及产能,优选有利的先导试验区,为区块整体规划部署提供依据。有利先导试验区将转为下一阶段的开发区,差的先导试验区不宜转为开发区。652选区评价内容先导试验区选区评价包含精细研究含气区块选区评价的内容,并且增加了如下煤层气井稳定产能的评价和区块整体勘探开发潜力的评价:a)建立井组,求出长期连续稳定产量:b)开展井型、井网、井距、层系试验,初步进行适用技术试验及经济评价;c)优选出有利先导试验区。6 5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先导试验区按照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部分进行选区评价。NB,T100132014勘探地质选区评价参数及标准参照附录C、附录D。开发地质选区评价参
15、数一般按照I类、II类、III类和类等四级区分,参见附录E。本阶段增加了单井和井组长期排采研究,通过试验区长期、稳定的气水产量数据及钻完井、压裂等工程工艺的分析,对评价区煤层气开发产能潜力进行分类评价。储量分级见DZT 0216。7选区评价方法及参数选用71选区评价方法71 1概述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有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核心是根据评价区的研究任务建立评价模型和计算规则、优选评价参数、对评价参数进行权重赋值及优选评价。71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排序的方法,即最终将各因素(或措施)排出优劣次序,作为选区评价的依据。层次分析法首先将选区评价的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
16、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可以按照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即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在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中应用层次分析法,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科学处理,参见附录G。713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的方法,同时可以反映客观事物因素之间的不同层次。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针对多层次多指标系统的评价问题,建立评价因素指标体系,将所涉及的因素按照某些属性划分为几类,并建立其隶属度函数,然后以从低向
17、高层次的顺序,先对最底层指标进行评价,得到最底层指标的评判结果。在此基础上把评价结果作为上一层的模糊关系矩阵,再根据上一层的权重进行评价计算,得到该层的评价结果。依次进行,直到最高层次,得到系统的最终量化评价结果。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参见附录H。72选区评价参数的选用和赋值721煤阶分类不同煤阶的煤层气生成机理、富集主控因素、开采条件等有差异,在进行选区评价时,宜将不同煤阶类型的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和参数取值区别对待。煤阶类型一般参考煤变质程度(R。m。)划分:低煤阶(褐煤一长焰煤),R。m。2000区 区域 域 构造简单, 构造中等, 构造中等, 构造复杂地 地
18、 构造 改造弱 改造不强烈 改造较强烈 改造强烈质 质水文条件 简单滞流区 复杂滞流区 弱径流区 径流区煤层分布面积 500 100500 10100 2000区 域 域 构造简单, 构造巾等, 构造中等, 构造复杂,地 地 构造 改造弱 改造小强烈 改造较强烈 改造强烈质 质水文条件 简单滞流区、 复杂滞流区、 弱径流区、 径流区、水质有利 水质较有利 水质较不利 水质升i利煤层分布面积500 100500 10100 lO地 km2质 丰,J煤层净总厚度条 含 30 1030 510 5件 煤资 性 镜质组(或腐殖组) 75 6075 4560 45源 地 荻分质 15 1525 254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B 10013 2014 煤层气 地质 选区 评价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