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 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pdf
《NB 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 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pdf(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5020E 11备案号:448872014 N 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100022014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Specification of seismic prospecting for coalbed methane20140318发布 201 4一08一01实施国家能源局 发布目 次前言“l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地震勘探阶段与地震勘探设计“4 1地震勘探阶段一42地震勘探设计”5质量控制5 1质量管理分级“52投资方职责-53设计方职责-54监理方职责55作业方职责-6地震资料采集-6 1准备工作-62地震资料采集设计63测量工作-6 4表层结构调查-
2、65地震资料采集试验-66二维地震资科采集-67三维地震资料采集68现场处理-“69地震采集资料质量评价标准-6 10地震资料采集竣工验收6“地震资料采集报告6 12地震采集资料整理与上交-7地震资料处理71资料收集与分析-72地震资科处理设计-73地震资料预处理-一74地震资料叠前去噪-一75地震资料振幅补偿-76地震资科反褶积-7 7地震资料静校正-78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和叠加-79地震资料叠后去噪和提高分辨率-7 10地震资料叠后时间偏移71l地震资料叠前时间深度偏移-”NB,T 10002201411-1-”222“3-3”5-56-6-6-6-8-8-”8-9-10一121212-14
3、14-一-tt-14,15-15r1616-17-1718一1819-19-20-20NB,T100022014712地震资料处理剖面质量评价标准-7 13地震资料处理成果验收-7 i4地震资料处理报告715地震处理资料整理与上交8地震资料解释-81基础工作,8 2地震资料解释设计83构造解释”84沉积环境分析-85岩性分析一86煤层气储层预测-87综合研究及评价一88地震勘探成果报告编制、评审与资料归档-“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资料处理成果数据的SEGY带头及道头格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震勘探成果报告编制提纲II21-212l-22-22-22242528-2829-293032-36刖
4、 吾NB,T100022014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 1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军杰、邢春颖、喻岳钰、甘嫦华、孙爱、杨劲、王学博、倪宇东。III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NB,T 102201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震勘探工作程序、地震勘探阶段、地震勘探设计、质量控制、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成果报告
5、编写、质量检验标准等。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各个阶段的地震勘探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El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950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s、r厂r 5171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厂r 53 14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厂r 533 1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sY厂r 5928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归档保管规范SYT 6290地震勘探辅助数据SPS格式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煤层气coalbed methane赋存于煤层及煤质地层中
6、,主要成分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32煤层气地震勘探seismic prospecting for coalbed methane煤层气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性质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特征,推断煤层气储层及其上下相关地层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33平原plain地形起伏相对高差较小,车辆通行便利的广阔平缓地区。34山区mountain地形起伏剧烈,相对高差较大,车辆通行困难的地区。35黄土塬loess表层被巨厚黄土所覆盖,地形起伏剧烈,冲沟发育,车辆难以通行的地区。36城区urban area地震采集施工范围内面积在10kra2以上的城镇、工矿区。NB,
7、T10002201437障碍区obstacle地震采集施工范围内面积在10km2以下,地震排列不能够正常通过的城镇、工矿区及其他复杂地表区。4地震勘探阶段与地震勘探设计41地震勘探阶段41 1地震普查在其他物探、钻探、地质工作基础上进行地震普查,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带,完成以下地质任务:a) 了解区域构造特征、构造发育史,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上、下构造层之间的关系,及主要断裂分布特征:b)了解煤层气储层的分布、埋藏深度与厚度变化趋势,深度误差不大于5;C)建立与划分地震地层层序,初步了解各套地层的沉积厚度和特征;d)结合其他地质资料,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带,为计算煤层气预测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参数井
8、和预探井井位建议。412地震详查在煤层气资源预测和综合评价基础上,对煤层气有利区带进行地震详查,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块,与其他工作配合完成以下地质任务:a) 基本查明主要煤层气储层的分布特征与埋深,深度误差不大于4:b)基本查明主要目的层段及围岩的断裂系统展布特征,落实断距不小于15m的断层,平面摆动误差不大于2个道距:c)结合钻井、测井资料,预测主要煤层气储层的厚度变化;d)结合其他地质资料,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块,为计算煤层气控制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评价井井位建议;e)基本查明幅度不小于20m的褶曲,探明直径不小于40m的陷落柱,了解古河床、古隆起、岩浆岩等对主要煤层的影响范围。413地震精查针
9、对煤层气有利区块进行地震精查,配合煤层气开发完成以下地质任务:a) 查明煤层气储层空间分布特征与埋深,平原区深度误差不大于2,山区或黄土塬区深度误差不大于3;b)查明煤层气储层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落实断距不小于10In的断层,平面摆动误差不大于2个道距:c)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煤层气储层厚度及其顶底板的岩性、物性、含气性进行预测;d)为计算煤层气探明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开发井井位建议;e)查明幅度不小于10m的褶曲,探明直径不小于30m的陷落柱。42地震勘探设计421地震勘探任务书由投资方组织编写。针对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的任务书可分开或合并编写。主要内容宜包括:工区概况(工区位置
10、、地质概况、勘探程度、地震部署),地质任务,工作量、工期、队伍资质要求,技术装备要求,质量指标要求,主要技术要求,提交成果要求,健康、安全、环境(HSE)目标要求,成本要求。附工作量统计表、地震勘探部署图。422地震勘探设计由投资方或委托设计方组织编写。地震勘探设计一般应包括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重复处理、解释或连片处理、解释的地震勘探设计可分别编写。2NB,T100022014设计依据:投资方任务书、合同、相关标准、前期勘探成果、工区踏勘报告、相关理论分析与技术论证。主要内容:工区概况(工区位置,地质概况,勘探程度,地震部署目的、依据、方案)、地质任务、工作量、工期、地震地质条件分
11、析、难点与对策、观测系统设计论证、试验方案、队伍资质与技术装备、作业计划与进度保障措施、质量指标与质量保障措施、HSE目标与保障措障、成本预测、提交成果。处理、解释环节内容依据地质任务确定。附设计工作量统计表、地震勘探部署图、地震测线设计图等。423地震测线部署原则根据地质任务,对全区进行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分期实施。测线布置任务明确,长度能够控制勘探目标。地震普查、详查阶段二维测线要形成闭合网,精查阶段尽量部署三维测网。一般主测线方向垂直构造走向,联络线方向垂直主测线布设,为了特殊地质目的,可布置少量其他方向测线。精心选线,一般按直线施工。避开城区,遇障碍区无法按直线施工,且共中心点(CMP
12、)离散程度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折线或弯线施工,转折角不大于8。地震测线通过主要探井。相邻工区、不同年度地震测线满覆盖相互连接。424地震测网密度4241地震测网密度设计依据地震测网密度设计依据为:a)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b)勘探目标的复杂程度;c)开发井组方案的具体需求。42 42各地震勘探阶段测网密度要求各地震勘探阶段测网密度要求如下:a)地震普查:二维地震,主测线距4kmSkm,联络测线距4kmSkm。b)地震详查:二维地震,主测线距lkm2km,联络测线距lkm2km。c)地震精查:三维地震,面元不大于20mx40m:或高精度二维,主测线线距不大于O5km,联络测线线距不大于lkm。4
13、25设计审批地震勘探设计审批由投资方负责。地震勘探设计审批前需经投资方组织相关专家评审论证,评审合格后,设计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凡对地质任务、工区和地震测网等作较大变动时,须经投资方、监理方、设计方、作业方协商一致,并由投资方下达任务变更通知书方可实施;局部测线调整,需作业方提出变更申请,经监理方、设计方、投资方代表签字同意后方可变更。任务变更通知书、变更申请与设计一起作为项目验收依据。5质量控制51质量管理分级511质量控制总则投资方、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应对相应质量控制级别的内容进行过程控制。各方应明确项目代表人,保证责任落实到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应设质量
14、控制点,根据各环节质量控制点对质量的影响程度设置不同的控制级别。3NB,T100022014质量控制级别设为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A级、B级和c级。高级控制应在下一级别控制基础上进行,并对下一级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512三级质量控制划分5121 A级控制由投资方负责,设计方、监理方辅助。主要控制点有:a)地震勘探任务书编制,地震勘探设计编制、审核、变更,队伍选择,资质审查,开工验收。b)地震资料采集设计(含试验方案)审查、变更、审批,采集参数确认(含二次方法论证后的变更),采集成果验收(含原始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剖面、测量成果、表层结构调查成果和地震辅助数据),地震资料采集竣工验收。c)地震资
15、料处理设计(含试处理方案)审查、变更、审批,处理流程及参数确定,处理成果验收。d)地震资料解释设计审查、变更、审批,地震资料解释(构造、层序、岩性、储层预测)合理性确认,勘探部署建议审核,成果报告验收。5122 B级控制由监理方负责,落实A级控制内容,并对以下控制点进行监督核验:a)地震资料采集:工区踏勘报告,人员组织、仪器和装备准备与合格性检查,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试验内容和参数认定,现场试验检查,试验资料分析,试验记录评价,测量控制网、测量成果检查,表层结构调查检查,施工现场质量检查,采集设计,观测系统检查,原始资料质量评价,地震资料现场处理剖面质量评价。b)地震资料处理:处理
16、设计,原始资料分析,试处理效果分析,处理流程及参数确定,观测系统定义,静校正应用,剩余静校正应用,去噪前后效果对比分析(包括道集、叠加剖面),反褶积前后效果对比分析(包括炮集、CMP道集、叠加剖面),纯波叠加剖面和滤波增益后剖面的对比分析,提高分辨率前后的剖面对比分析,偏移后的纯波剖面和滤波增益剖面对比分析,偏移成果剖面质量评价。c)地震资料解释:资料分析评价,地震反射层位标定,地震构造解释(基干剖面标准层确定与解释,构造特征及分布规律,成果图件检查),地震层序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及有利相带综合解释,成果图件检查),地震地层岩性解释(地层岩性综合识别分析,成果图件检查),地震储层预测(储层岩
17、性、物性及含气性综合描述评价,成果图件检查),综合分析评价,成果报告预验收。5123 c级控制由作业方负责落实A级、B级控制内容,并对以下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a)地震资料采集。C级采集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测量:仪器检验,测线物理点坐标、高程实测,测量资料整理和测量成果计算。2)表层结构调查:仪器检验,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设计点位选择原则、表层结构调查资料整理、解释。3)激发:地震钻井井位、井深,组合参数,药型、药量、闷井措施,可控震源等非炸药震源激发参数及组合方式。4)接收:仪器及辅助系统检查,检波器埋置、点位、组合检查,监视记录评价。5)成果:地震资料采集报告编写,原始资料归档。b)地
18、震资料处理:原始数据解编及格式转换,叠前振幅处理,静校正(基准面、表层模型、初至拾取检查)、剩余静校正(曲线或平面图),去噪前后和差异道集,反褶积方法和参数确定,反褶积前后频谱对比和自相关分析,初至切除,速度谱参数和速度拾取,速度剖面和动校正前后道集,叠后去噪和提高分辨率的方法及参数确定,偏移方法和参数试验,偏移速度场检查(三维按两个方向间隔绘制),目的层频谱分析。地震资料处理报告编写,成果资料归档。4NB,T100022014c)解释:解释所需资料收集整理,速度场建立,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合成记录制作、VSP(垂直地震剖面)解释,层位标定,地震反射层位对比解释,断层解释和组合,三维时间切片分析
19、与应用,速度场建立和时深转换,成果图件编制),地震层序解释(资料准备,层序界面的地震标定、识别及追踪,地震相解释,成果图件编制),地震地层岩性解释(资料准备,特殊地质现象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成果图件编制),地震储层预测(资料准备、测井及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成果图件编制),构造发展史、沉积发育史研究。综合研究成果报告编写,成果资料归档。52投资方职责521队伍选择地震勘探项目确立后,投资方宜通过招标方式优选确定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投资方与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在地震勘探项目中的责任和义务,应采用合同形式确定。5 22资质审查投资方应对参加投标的设计方、监理方、
20、作业方的资质进行审查。资质审查内容包括:投标单位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关键技术与特殊工种人员资质证书、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HSE管理体系认证书、软硬件配备。对作业方需增加审查内容:炸药使用及储运证书、仪器装备状况、近期主要业绩,有无质量、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事件等。523任务下达组织编写任务书。组织地震勘探设计评审与审批。524开工通知开工前投资方应要求作业方按照合同及地震勘探设计做好人员、设备、技术、质量、HSE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并提供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或解释设计。投资方组织或委托监理方按照合同及地震勘探设计规定,对作业方进行队伍资质、人员资质(技术、质量、HSE及特殊工种人
21、员要求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含软件、硬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HSE管理等方面的准备工作逐项审核验收。投资方应对作业方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或解释设计进行审批。验收合格后,投资方出具开工通知书,作业方方可进行正式生产。52。5过程控制要求作业方适时提供主要控制点的中间成果和质量监控图件,充分发挥作业方自检和监理方全过程监督作用。投资方在作业方工作过程中,应按照三级质量控制责任划分,适时组织设计方、监理方对作业方进行中间检查。52 6竣工验收竣工验收由投资方组织,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项目代表人参加。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成果报告的验收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验收依据:合同,地震勘探设计,作业方编写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B 10002 2014 煤层气 地震 勘探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