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二.docx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二.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1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二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 年 5 月 10日起,我国地质调查局从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出可燃冰。2017 年 7 月 9 日 14 时 52 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 60 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 2017 年第 2 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读神狐海域位置图,回答 12 题。1.我国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成功,若进行产业化开采,将带来(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B.我国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降低C.新兴能源产业在海南布局
2、D.东海大陆架珊瑚礁被破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上我国东北平原可燃冰贮藏量最大B.台风“苗柏”迫使试采关井停采C.台风“苗柏”登陆广东时,神狐地区受偏南风影响D.试采期内珠江口附近海水含盐量较大解析 第 1 题,主要考查产业化开采可燃冰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产业化开采可燃冰会增加我国能源的供给渠道和供给量,能够降低我国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可燃冰的使用不能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由材料可知,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神狐海域,距离海南较近,但新能源产业不一定布局在海南,因为海南市场并不是特别广阔;开采区主要位于南海海域,不会对东海大陆架珊瑚礁造成破坏。第 2 题
3、,由材料分析可知,固体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陆地上永久冻土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青藏高原;由材料分析可知,2017 年 7 月 9 日 14 时 52 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 60 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并非受台风影响;台风“苗柏”登陆广东时,神狐地区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南位置,空气吹向台风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由材料可知,试采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珠江口附近河流水量较大,淡水较多,河口地区含盐量较小。答案 1.B 2.C河口沙嘴是黄河的前沿河段,河海交汇最为剧烈,可直观反映黄河口的冲淤变化。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
4、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 1999 年蓄水,2002 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读黄河河口沙嘴动态过程图,回答 35 题。23.图中南部沙嘴急剧蚀退的原因是( )。A.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增加B.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C.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D.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4.图中出现北部沙嘴的原因可能是( )。A.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B.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C.海水对河口沙嘴侵蚀减弱D.黄河改道,北汊入海泥沙淤积5.20032006 年期间,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B.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C.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D.气候异常,降水增加解析 第
5、 3 题,图中南部沙嘴急剧侵蚀后退,说明河流入海口沉积的泥沙减少,原因可能是河流流量的减少或含沙量降低。据材料可知,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 1999 年蓄水,2002 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从图中可看出,20022003 年、20032006 年两时段南部沙嘴急剧蚀退,与中游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段相吻合,故与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密切相关;图中 19992002 年南部沙嘴侵蚀后退不明显,此时段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也在增加,说明受其影响较小;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不会在某一时段影响特别明显;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只会增加河流流量和泥
6、沙淤积。第 4 题,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沉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形成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汊,同时形成水上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在弱潮、多沙的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处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故推测图中出现北部沙嘴的原因是黄河改道,北汊入海泥沙淤积。第 5 题,据材料可知,中游的小浪底水库 1999 年蓄水,2002 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从图中可看出,2
7、0032006 年时段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与中游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段相吻合,故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使北部沙嘴快速减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及气候异常,降水增加,都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也会加剧南部沙嘴沉积。答案 3.D 4.D 5.C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侵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地形(坡长、坡度和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研究坡面径流3侵蚀能为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决策性的依据。图表示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图表示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读图,回答 68
8、 题。6.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为( )。A.同等降雨强度,坡度越大,坡面侵蚀越强B.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长,坡面侵蚀越强C.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大D.坡度大于 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7.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A.植被能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B.植被能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C.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D.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较弱8.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是( )。A.改良土壤结构 B.修建坡面引水工程C.增加植被覆盖率 D.打坝淤地解析 第 6 题,据图所示,随坡度的增大,坡面
9、侵蚀强度先增后减。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短,坡面侵蚀越强。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小。坡度大于 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第 7 题,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降低坡面径流的速度,减弱坡面冲刷。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能够减小坡面径流量。浅薄土壤下渗较弱,坡面径流较大,会增强坡面冲刷。疏松土质容易被冲刷,坡面侵蚀较强。第 8 题,增加植被覆盖率能有效地增强下渗,减弱地表径流,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根据土壤坡面侵蚀原理,改良土壤结构,修建坡面引水工程和打坝淤地可减弱土壤侵蚀,属工程措施,不如增加植被覆盖率一类的生物措施有效。答案 6.D 7.A 8.C绿道(GL)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11 环境 资源 可持续发展 训练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