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
《2019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2.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模块综合检测卷(一)(测试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 年的统计资料。读表,完成 12 题。国家人口密度/(人km 2 ) HDI平均寿命国民平均就学年数老年人口比例/%甲 403 0.385 51.1 3.3 2.98乙 126 0.385 54.6 4.3 3.41丙 111 0.719 76.9 10.4 11.04丁 8 0.719 67.2 8.8 15
2、.261.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所处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2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析:第 1 题,丙、丁的老年人口比重均在 10%以上,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最有可能为“三低”模式的“低增长阶段” 。第 2 题,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最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答案:1.D 2.D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 100 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我国近 30 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
3、比的变化图。读图,完成 34 题。23我国近 30 年( )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C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D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4我国目前的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特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包括( )“剩男”现象明显增加 女性择偶标准降低 “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跨国婚姻有所增多A BC D解析:第 3 题,读图,我国近 30 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大于 100,说明女婴比重低于男婴,A 错。图中总人口性别比小于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B 对。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不合理,C 错。由于计划生育,妇女生育率降低,D 错。故选 B。第 4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我
4、国人口性别比较高,所以很多男性不能婚配, “剩男”现象明显增加,对。由于女性比例小,所以择偶标准升高,错。由于女性比例低, “老夫少妻”现象增加,对。性别比例失调,会导致严重社会问题,错。本国女性比例低,会导致跨国婚姻增多,对。故选 D。答案:3.B 4.D读图,完成 56 题。某流域上游甲、乙两城区位示意图5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3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D不宜引进该企业6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 CBD 应分别布局在( )A处和处 B和处C处和处 D处和处解析:造纸企业是污染水源的工业之一,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
5、甲城位于乙城的河流上游,该造纸企业布局在甲城的任何位置都会严重污染乙城的河水,因此甲城不适合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住宅区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和城区河流的上游,且距主要交通线要有适当距离以减少噪音污染,故选处;而 CBD 应布局在城市核心区,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故选。答案:5.D 6.A下图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 4 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78 题。7关于图中、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
6、化区8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解析:第 7 题,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变化。大城市中心地区应以商业区为主,占地面积最大,且有增加趋势,受传统因素影响,其次面积最大的应是住宅区,且呈下降趋势,就可判定 C 项正确。第 8 题,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是为了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4系。正确的选项是 B。答案:7.C 8.B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示意苏州
7、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读图,完成 910 题。9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 4 个城镇等级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10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解析:第 9 题,读图可知,苏州市有 3 个城镇等级;上海服务范围最广;常熟、张家港、太仓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走廊靠近长江,水运便利。答案:9.D 10.B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 90 m 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 年香港
8、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 1112 题。1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1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能耗 D扩大用地规模解析:题干中显示城市楼房超过 90 m 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 年香港5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说明香港和重庆的楼房都很高。第 11 题,题干中提到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楼房(超过 90 m 部分的高度之和)比重庆高。如果从洪涝灾害角度考虑,楼房没必要超过 90
9、 m,A 项错误;楼房的高低与淡水资源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且香港地狭人稠,淡水资源短缺,B 项错误;城市楼房超过 90 m,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会更高,香港经济水平比重庆高,地价也比重庆高,因此其更有必要建造高楼,C 项正确,D 项错误。第 12 题,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城市空间向高处发展,能节约建筑用地,A 项正确;楼房越高,人口越密集,交通压力越大,建筑能耗也越大,B、C 项错误;扩大用地规模会占用耕地等,属消极影响,D 项错误。答案:11.C 12.A1 楼养鱼,2 楼养猪12 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内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
10、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图,完成 1314 题。13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14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A BC D解析:第 13 题,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内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模拟农业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等都依赖科技的投入。第 14 题,垂直农业主要在城市模拟农业环境生产农副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垂直农场
11、形成自循环生产体系,有效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垂直农业是在城市建筑物内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可有效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答案:13.C 14.B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6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据此,完成 1516 题。15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 “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16 “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A自然因素 B劳
12、动力C地租 D科技解析:第 15 题,由材料“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可知, “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市场定位更加精准,B 正确。第 16 题,由材料“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可知, “互联网农业”时代,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科技,D 正确。答案:15.B 16.D读四个国家某年粮食作物生产状况示意图,完成 1718 题。17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大牧场畜牧业 B混合农业C稻作农业 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18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 B美国C南非 D巴西解析:第 17 题,丙国人均耕地少,人均收获量小,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地理 模块 综合 检测 图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