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2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梁实秋的谈时间是一篇 ( )(A)抒情随笔(B)记景随笔(C)议论性随笔(D)纪实随笔2 下列文章属于奏章的一篇是 ( )(A)答司马谏议书(B) 庄子.秋水(C) 报刘一丈书(D)谏逐客书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一句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B) 庄子.秋水(C) 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4 成语“分崩离析 ”出自 ( )(A)谏逐客书(B) 寡人之于国也(C) 季氏将伐颛臾(D)庄子.秋水5 论学问是一篇有关学问的 ( )(A)普通的书信集(B)论说性随笔(C)
2、随感录(D)演讲稿6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 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 )(A)被动句(B)判断句(C)宾语前置(D)双宾语句7 下列散文属于托物言志的是 ( )(A)往事(一之十四)(B) 故都的秋(C) 箱子岩(D)爱尔克的灯光8 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 )(A)淮海词(B) 漱玉词(C) 清真词(D)稼轩词9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B)比喻(C)借代(D)拟人10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 ( )(A)山水诗(B)田园诗(C)边塞诗(D)爱情诗11 下列教材中的作品,哪一首诗属于七律 ( )(A)杜陵叟(B)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 从军行(
3、其四)(D)行路难(其一)12 现代倡导诗要格律化,做到“三美” 的诗人是 ( )(A)胡适(B)闻一多(C)徐志摩(D)艾青13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风波(B) 阿 Q 正传(C) 狂人日记(D)孔乙己14 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 的表现手法的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5 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 ( )(A)有梦也难寻觅(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16 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是 ( )(
4、A)魏国人(B)赵国人(C)楚国人(D)齐国人17 郁达夫“五四 ”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 )(A)文学研究会(B)左翼作家联盟(C)太阳社(D)创造社18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 ( )(A)李清照(B)柳永(C)苏轼(D)李煜19 下列句中“ 之” 是实词,当 “到”讲的是 ( )(A)所操 之 术多异故也。(B)夫子欲之 。(C)大军不知广所之。(D)今我睹子 之 难穷也。20 香市是一篇 ( )(A)风景散文(B)回忆性议论文(C)记事散文(D)议论散文二、古文阅读题20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1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2 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23 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23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
6、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4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25 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6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26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7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28 本诗前两句是怎样写景的?29 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的?三、现代文阅读题29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
7、,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30 七斤的飞黄腾达是怎么表现的?31 七斤知道的“ 时事” 是什么 ?这种时事是否迷信、荒诞?32 作者说七斤在鲁镇“ 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 ”是何意思?有无讽刺成分?3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33 谈谈两节诗之间相互呼应的联系。34 两节诗在句数、字数、重复、变化几方面有什么关系?35 首节末句是“ 作别西天的云彩 ”,尾节末句
8、是“不带走一片云彩”,两句在情感、心境上有何不同?35 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的梦呢?我想是的。我现在也处在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菜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想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想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想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36 这段话表达了“ 我” 的什么心情 ?37 作者引述雪莱的话有何寓意?38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22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谈时间属于一篇议论性随笔,是阐述作家对时间
9、的认识和思考的文章。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章的体例是考试常考的内容。本题中,答司马谏议书是书信体驳论文,庄子.秋水是议论文,报刘一丈书是书信体记叙文,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章。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这句话是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重要句子,这句话往往还会以翻译等形式出现,考生要牢固掌握。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成语“分崩离析”源于季氏将伐颛臾中的“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培根是随笔文体的开创人。论学问选自培根论说文集,该文集英文版原名为随笔。了解这些内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6 【正
10、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的掌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所以这句话从语法上看属于宾语前置。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只有 A 项往事(一之十四)属于托物言志。作者写大海的风姿和情感,性格与品性,其实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作者表面写大海(托物),其实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理想追求(言志)。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程度。如果知道辛弃疾号“稼轩”,本题便很容易选了。所以,记住古代作家的名、字、号,是很有必要的。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楼兰是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曾派使者结
11、好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昭帝时派大将霍光扫平楼兰。这里借用典故,意指消灭敌人。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题材的了解。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从本诗的内容来看,是一首山水诗。本题关键是区别 A 项和 B 项,要求熟读诗歌,以便脑海中有清晰的印象。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无题一诗的格律是否有所了解。李商隐擅长创作七绝和七律。本诗在格律上属于七言律诗,内容上是一首爱情诗。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闻一多在诗界大力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音乐的美”( 音节) 、 “绘画的美”( 辞藻) 和“建筑的美”(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语文 模拟 12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