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概念?( )(A)“虚静”说(B) “妙悟” 说(C) “移情” 说(D)“物感”说2 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学活动是对世界的模仿,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感受(B)作者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在四要素之中居于主要地位(C)文学作品反映客观世界和作者内心的情感(D)读者的阅读鉴赏是作者创作的文本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作者的文学活动?( )(A)诗言志,歌永言(B)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C)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D)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
2、气和平,移风易俗4 关于文学活动的意识形态属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B)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最终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两者的关系是直接的(C)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功利(D)审美情感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5 文学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是( )。(A)意境和意象(B)韵味和主题(C)言语和形象(D)含蓄和含混6 下列不属于文学创造过程中材料储备环节的是( )。(A)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艺术来源于生活(D)积学以储宝,酌
3、理以富才7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不包括( )。(A)无意获取(B)意念获取(C)实践获取(D)书本获取8 下列不属于艺术构思方式上的变形方法的是( )。(A)扩大和缩小(B)黏合和漫画(C)比喻和象征(D)夸张和幻事9 ( )是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A)再现性和逼真性(B)表现性和虚幻性(C)暗示性和朦胧性(D)虚幻性和朦胧性10 下列关于文学类型的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没有完全各自独立的形态(B)在近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相继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C)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情感热烈奔放、主观态度强烈、艺术
4、色彩神秘等(D)在现代出现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结合型的文学11 物化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下列不属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的是( )。(A)创作动机(B)语词提炼(C)技巧运用(D)即兴与推敲12 以下哪一首诗(词) 的题材与其他三项不同?( )(A)柳永的雨霖铃(B)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C)李白的渡荆门送别(D)王翰的凉州词13 文学作品的现代结构主要包括双重结构、意识流结构和( )。(A)作品和神话互文结构(B)表层结构(C)深层结构(D)时空交错结构1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主要包括诗歌、剧本、
5、小说等(B)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C)剧本具有文学价值和戏剧价值,其中文学价值是首要的(D)在现代,小说已成为最流行、最普及、最重要的文学样式15 下列关于文学典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学典型通常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两种美学特征(B)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人物性格的丰富和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C)典型环境是指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D)马克思的“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16 下列诗(词) 句与意境的特征,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景交融(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
6、君兮纷纷而来下虚实相生(C)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虚实相生(D)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韵味无穷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叙事性作品的是( )。(A)孔雀东南飞(B) 木兰诗(C) 离骚(D)陌上桑18 关于抒情性作品的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从乐与情和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抒情性作品的情感(B)抒情性作品中乐与情的关系主要分为诗与乐、声与情、节奏和情感运动形式三个方面(C)抒情性作品的景与情的关系主要包括诗与画、情景关系、真与幻等(D)诗的真实主要是指客观的真实19 下列诗(词) 句与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比喻(B)朱门酒肉臭
7、,路有冻死骨夸张(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象征(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典判断题20 典型常常是文学至高的美学追求。( )(A)正确(B)错误21 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A)正确(B)错误22 清代学者刘熙载从审美风格上提出了四种意境。( )(A)正确(B)错误23 意象,不是“ 意” 和“象”的简单相加。( )(A)正确(B)错误24 叙事性作品的叙述内容是人物。( )(A)正确(B)错误25 传统的叙事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 )(A)正确(B)错误26 广义的文学消费即文学阅读活动。( )(A)正确(B)错误27 从本质上来看,文学消费等同于一般
8、的商品消费。( )(A)正确(B)错误28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是审美属性、认识属性、价值诠释属性和交流属性。( )(A)正确(B)错误29 根据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前,便已隐含着读者。( )(A)正确(B)错误简答题30 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31 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移情”说是德国学者立普斯提出的,“移情”说侧重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试图把美的产生和本质完全归结为人的移情。“虚静”说、“妙悟”说、“物感”说都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知识模块】 文学
9、概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无所谓主次关系,因此 B 项错误。【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指出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情志的。 B、C 两项属于“物感”说的范畴,指出人受外界事物的感发而有所创作。D 项指出乐教有彰明伦理、移风易俗等作用,属于文学接受的范畴,没有涉及文学活动的作者。因此本题选择 D 项。【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学作为意识的形态,一方面最终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即文学的情形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语文 文学 概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